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导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tr12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得到进步和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教学,谈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好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与教材相关的趣味知识、数学故事、教学情境等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久之能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在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春游,可让他们学习自己动脑,如何买票更经济、更划算。
  
  二、联系实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应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起新知识,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人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同学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友爱精神。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跳楼价”“清仓大减价”“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尔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某一些问题划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三、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功能十分强大。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很有实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轨迹一目了然,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有些学生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课件如何制作。如果适时培养他们制作多媒体,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具有更大的透彻性。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做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发展学生想象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总目标中,正确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作为一名语
期刊
配方法,在数学上是指将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形式,再利用诸如完全平方项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题目条件等目的的一种数学方法。同一个式子可以有不同的配方结果,可以配一个平方式,也可以配多个平方式。配方的对象也具有多样性,数、字母、式、函数关系等都可以进行配方。配方法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用于无理式证明、化简、求代数式的值、解方程、解不等式、求最值、证明条件等式等。  《新课程标准》提
期刊
日记教学历来不为多数语文老师所重视,被认为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把它视为可有可无,往往是有始无终。没有去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实,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载道”作用,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肯定日记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大语文教育的必然。现不揣浅陋把自己日记教学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就教于同仁,以期抛砖引玉。  在日记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具体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法和对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摸索和总结,找出一套最适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对策,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注重教学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初中物理教师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还应该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期刊
作文从根本上讲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心理活动,与学生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与学生的性格、气质、态度、能力互为表里。没有写作的自觉态度、没有强烈的表达愿望、缺乏写作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不能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自觉的写作态度是指学生主动观察客观事物、积极思考社会人生、热情反映思维成果的写作素质。而自觉写作态度的培养成败又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长期积极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写作文章的自觉态
期刊
讲解是教师授课常用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丰富的知识和清晰的语言等因素外,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原理论述法     以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讲解的方法采用如下模式:引入→论述→结论。  例如,“圆”的概念的讲解。  引入:大家都见过圆,很多东西的周边都是圆的,如天
期刊
九年级复习讲究全面、细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帮助学生疏理知识时,担心漏掉部分内容,于是复习知识点全面、到位。但与此同时会由于知识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学生一下子由有趣的新课探究转入枯燥的复习中,兴趣就骤减,使复习事倍功半。如若能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产生怀疑或感觉不完善,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探索,复习自然事半功倍。    一、创设有效情境,构建知识网
期刊
对比练习是在设计练习时,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引导学生抓联系,辨差异,巩固知识。对比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探究新知,通过对系列问题的解决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对比练习,认真分析,往往细微之处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一、单位“1”差别的对比    题组1:  (1)甲数是480,乙数比甲数的
期刊
又一个炎炎的夏季,几百万学子奔赴考场,为理想和胜利而战。如今,硝烟尽散,尘埃落定,几家欢乐几家愁,谁主沉浮,尽收眼底。回看近年高考作文,不能不给我们一些启示。什么样的作文才能获得高分?什么样的考卷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兼容并蓄,笔下自然会流出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字里行间自会有流光溢彩的语言,文章自会有无法掩饰的大
期刊
在求解数学问题时,贯彻好数形结合重要思想,把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收到迅速、巧妙、准确解题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贯彻数形结合思想有一些体会。现述于下,以供同仁参考。    一、引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和分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一场大革命。多媒体显而易见的最大的好处在手直观,大容量和时间的节省。直观,正好化解数学学科的抽象和枯燥;大容量和时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