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文体理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存在,周作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思索的地方:他既是五四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又是开创现代小品文的一代宗师。其散文理论为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刻影响着我国现当代散文文体的发展。本文从文学思想、文学观念、语体理论以及散文风格四个方面论述周作人散文文体理论。不仅对当下散文创作与理论建设有借鉴作用,而且可以加深人们对周作人散文文体理论的认知。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文体理论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存在,周作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思索的地方:他既是五四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又是开创现代小品文的一代宗师,曾与鲁迅、胡适齐名,被誉为“五四”三巨人之一,在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文学思想
  1、个性主义(或个人主义)的文学思想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周作人在此强调的“人”既有普泛意义上的“类”的概念,又有“个人”的含义,即“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的一个”。周作人文学思想最主要的是个性主义(或个人主义),这也是他散文理论的基础。他经常不忘强调个性对散文的重要性。所谓个性,是指在作品中着意表现自我,抒发自我的真情真性,而不加任何遮掩和矫饰。
  2、散文的“科学思想”
  周作人散文的科学思想是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的最大区别。周作人说:“以前公安派的思想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外来的佛教思想三者的混合物,而现在的思想则又于此三者之外,更加多一种新输入的科学思想罢了。”[4]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他又强调指出“新散文”的思想基调仍是儒道二家的,却经过西洋现代唯物的科学哲学思想的陶熔浸润,以科学常识为本。对自己的文章,周作人也最重思想和道德,而不只是文學本身。
  二、历史循环论的文学史观念
  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周作人探讨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源流、经过和意义,从整体上思考了传统文学对新文学的关系,着重阐释了传统文学对新文学的催生作用,力图从中国历史上寻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认为文学是由宗教分化而来成为两路,既“言志文学”和“载道文学”。他认为“诗言志”的“言志派”和“文以载道”的“载道派”两者相互对立,互相起伏。过去如此,将来也总如此这样,周作人将文学史看成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环的历史观。
  周作人的文学史观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应从明末的新文学运动说起。明末公安派、竟陵派所代表的新文学运动,经历了清代八股文学和桐城派古文的反动,以及因这反动所引起的反动,而产生了明末的新文学运动。“言志派”和“载道派”两种文学潮流的起伏,构成了全部文学史发展的曲线。在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中,现代散文的渊源是他反复叙说的一个话题。在他看来,五四新文学的散文就是复兴了的明代公安派的“性灵”文学。这是周作人散文的独创。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书中特别推崇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独抒性灵”也是现代散文的重要特质。周作人推崇“性灵”周作人论散文,处处事事离不开他对散文基本性质的认识与理解,即散文是“个人的文学之尖端”。这就决定了小品散文是书写个人性情的言志之文,与传统古文的“文以载道”说是根本对立的。他对“言志”与“载道”有严格的区别,但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理解却有着别有会心的独特理解。
  三、语体理论
  周作人是一个深谙文学特质的人,在建构其散文理论大厦时将语言置于一个重要地位。在《国语改造的意见》一文中明确要求现代语言必须“足以表现一切高上精微的感情与思想,至于如何创立这种‘用字更丰富,组织更精密,使其适于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之用’的散文“文章语”。1921年《美文》发表,周作人便直接提到散文的语言问题。四种成分即现代口语、欧化语、古文、方言高度融合,这样的语言才是真正属于现代散文的语言。下面就这四种成分进行分析,看周作人的散文语言体系是怎样将四种成分融合的。
  首先是口语。周作人对现代散文文体有自觉的关注,他意识到“纯粹口语体对文章”对说理、叙事文体的发展促进极大,也为其它文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散文,这种“不专说理叙事而以抒情分子为主”的文体,则存在着表现力不足的问题,因为它不“耐读”。而且就中国白话口语而言,它根本无法胜任恰当的表现现代人的情思这一现代散文发职责。周作人的欧化是成功的,它确实补救了汉语“语法不精密”的不足,激活了白话口语,使现代散文语言大大前进了一步。现代汉语受欧化的影响,具有科学性,有句法可依;在表达爱思想或论证依据时逻辑性更强;思想严谨和精密是现代汉语受欧化影响所产生的。这体现了周作人说的现代汉语必须足以表达一切高上精微的情感与思想。
  周作人并没有彻底抛弃古文,主张吸收古文中的有效成分,如多义、富有弹性,可以很好的传达现代人的心理和思维,这一主张使周作人的散文具有涩味和耐读的审美意味。周作人在创作实践中很好的做到了文言的自然运用,此外,周作人对地方方言与民间俗语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20年代,对歌谣的征集,对童谣、谜语、山歌的重视都表明了这一点。这不仅在于他将这些视作“常识”的组成部分,发掘其中的物理人情,也在于他在语言上的吸纳。
  四、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
  周作人散文的平和冲淡风格首先体现在其散文的情感上。周作人在文章当中极力淡化情感,在文章当中,我们很难看出周作人情感的巨大起伏变化,一切都是淡淡的。關于回忆初恋的姑娘,在我们看来,回忆中的初恋姑娘应该是非常美的,带有非常多的美好的遐想的,可是在周作人看来,她只不过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的身材、尖小的脚的少女,当听到姑娘因为霍乱而去世的消息时,作者也只是表示内心似乎安静下来,心里好像有块大石头放下了。对于初恋去世,周作人也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情绪变化。
  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风格还体现在其散文的句式结构上。周作人喜欢用长句,且句式结构散漫,这种长句子最能表达委婉曲折的语气。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如“性教育的实施方法,诚然还未能够决定,但理论是大抵确实了;教育界尚须从事筹备,在科学与文艺上总可以自由的发表了。然而世界各国的道学家误认人生里有丑恶的部分,可以做而不能说的,又固持‘臭东西上加盖子’的主义,以为隐藏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发生许多反对与冲突,其实性的事情确是一个极为纤细复杂的问题,不能够完全解决的,正如一条险峻的山路,在黑暗里走去固然人人难免跌倒,即使在光明中也难说没有跌倒的人,不过可以免避的总免避过去了。道学家的意见,却以为在黑暗中跌倒,总比在光明中为好,甚至于觉得光明中的不跌倒还不及黑暗中的跌倒之合于习惯,那更是可笑了”。[11]
  这么一段话只有三个句子,第三个句子尤其长,竟达150 多字,句子结构松散,舒徐委婉,却又一气呵成,说理透彻。
  参考文献:
  [1]舒芜.周作人的散文艺术[J].文学研究,1988,4-5.
  [6]周作人.国语文学谈[J].周作人文类编.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为有效解决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地方性师范类院校可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有效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性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然后指出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师范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加快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师范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
期刊
【摘要】:传播学一直被认为是舶来品,殊不知早在几千年前,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对此有所涉猎。本文将透过《鬼谷子》穿越千年,与古人进行一次对话,以期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传播语境相结合,通过这种传承和结合为我们平时为人处世、沟通交流,实现有效传播提供借鉴。《鬼谷子》紧扣“捭阖”哲学思想阐述了如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语境进行交流沟通。本文主要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部分对《鬼谷子》中的人际传播思想进行探析。  
期刊
【摘要】:解冻时节的泥泞就像一个个流脓的伤口,治疗这伤口的,是阳光。翻开迟子建的《解冻》,冰雪消融,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夏天要来了,阳光要来了,小腰岭的村路上,再也没有因泥泞而摔跤的了。《解冻》是迟子建2009年发表在《作家》上的又一部优秀短篇小说,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文革已经结束两年,大家惶恐的心正在慢慢地恢复平静,知识分子在等待着新生,那些心灵深处的苦难记忆,如同泥泞路上的解冻,等
期刊
【摘要】:缅甸语小说《幸福在远方》中,作者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虽然人心惶惶,但是人们真善美的本性光辉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对外展现出来。也通过对丁努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小说中男主人公达渡也同样具有真善美的人性光辉。但是笔者认为,小说中达渡的爱情观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小说中的达渡重情重义,对待爱情也是释怀过去的不愉快,勇于追求远方的美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民法基本原则是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工具。公序良俗原则就是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公序良俗原则没有具体的制度支撑,又难以明确其含义,因此法院在具体案例中适用该原则存在诸多争议之处。但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多方争论,当属与公序良俗原则相关的情妇遗嘱案。本文将通过中德两个案例相比较,对公序良俗原则做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情妇遗嘱;公序良俗
期刊
【摘要】:考古遗产是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不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如何记录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并充分展示并发挥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当前考古文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安阳曹操高陵的虚拟再现项目的具体实践,结合考古文博学科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谈谈3D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遗产的发掘、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
期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上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题记  夜,漫长;月,寂寥。  空中尖利的残月抛洒下狰狞的光茫,那么微弱,却又直击灵魂深处那最软弱的地方。一杯又一杯酒下肚,那独酌之人显得有些狼狈。月就这么一直看着,似是陪伴,似是嘲讽。弯曲的影子在后面的石阶显露出,陪着那人张牙舞爪。  形影相吊,布谷鸟“咕咕”的求偶声已然持续了大半夜,他抬头看看,笑了笑,又是一壶酒下肚——是
期刊
【摘要】:《无声告白》是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历时六年,精心打磨的处女作。一经发表,立即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赞誉及关注。小说详实的内容及深刻的社会文化含义耐人寻味,独特的叙事技巧及策略亦引人深思。非线性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以及插叙、倒叙等叙事手法的应用均对小说情节的推进及主题的升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无声告白;非线性叙事;插叙;全知视角  2014年美国文坛最闪耀的名字当属伍绮诗,这个
期刊
【摘要】:泰国长篇小说《四朝代》是由泰国当代著名政治家兼文学作家克立·巴莫完成的一部堪称泰国近代社会五十余年历史发展的百科全书和泰国文学殿堂中的《红楼梦》巨作。国内读者了解外国文学的大多是通过译者的译作而认识的,译者在原作者和读者之间搭起了桥梁,每位译者在翻译技巧和策略上的不同,这就使得整篇文章的译作风格都会有所差距,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选择与顺应,是译作效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四朝代;中译本
期刊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这部作品的问世迅速在评论界引起广泛的关注,被众评论家誉为美国最杰出现实主义作品。迄今为止,文学评论家多数围绕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故事结构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展开评论。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黛西身处20世纪20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