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治疗经验及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黏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中医学属“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1病因病机学的研究进展
  中医历代著作有关胃痞和胃脘痛有大量丰富的文献记载,若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便可以发现在病因病机的认识上,中医与现代医学有很多相似的学术观点,虽然两者所用的医学词汇不同,但由于都是在临床上观察同一疾病,都是经过长期科学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理论,因此,在两者之间便可以找到不少的共同语言。中医理论认为肝木可以克土,而现代医学提出胆汁反流可以损伤黏膜屏障能力。肝胃不和与胆汁反流和植物神经失调所致的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相似。因此,可以认为脾胃不和与胆汁反流的关系密切,而舒肝和胃和健脾益气的药物可以调节胆汁的排泄,幽门括约肌的舒缩和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也说明了此点[1]。
  2治疗方面的进展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服[2]。
  脾胃虚寒型患者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3]。
  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热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4]。
  肝郁犯胃型患者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5]。
  瘀滞伤胃型患者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6]。
  肝火犯胃型患者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7]。
  湿困脾胃型患者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8]。
  3评估和展望
  近十多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入,国内中医学者经过不懈努力,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工作,在慢性胃炎的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为探索多种常见证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在中医的治疗方面,突破了以往认为胃黏膜腺体萎缩、重度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不可逆转的束缚,已摸索出一些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显露出可喜的苗头,目前对该病的治疗,由于缺乏疗效可靠的西药,普遍趋向于接受中医治疗,不仅临床症状改善较快,而且病理形态的消退,也较西医治疗更为明显,充分显示了中医治疗的优越性[9]。
  当前中医研究慢性胃炎仅仅是起步,不少资料还多限于临床观察,今后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这是因为慢性胃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多因素的慢性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但每呈进行性过程,由浅表性变为萎缩性,由炎症增生可演变为癌性突变,与胃癌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中医对待这样一种疑难疾病的研究,首先应在病因病机方面,将中医的传统理论观点与现代医学的新进展,如胃黏膜的平衡学说和幽门螺旋菌致病学说联系起来,寻找更多的共同语言。其次,在辨病和辨证方面,要真正在高水平上总结出能反映疾病本质的辨证规律,最后所有的研究成就都要落实在提高临床疗效上,只有真正疗效的提高,才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提高疗效要依靠艰苦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真正验证出几个经得起重复,有推广使用价值的高效、速效而又经济简便的方药。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临床疗效的报道虽不少。而且有的疗效结果提得很高,例如对胃黏膜萎缩、重度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均认为可能使其消退或逆转,但由于疗效标准尚未统一和确切验证,病理改变的检查方法还未解决,因此其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确认,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真正有对照组的报告并不多,双盲对比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因此要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客观的评价中药对该病的疗效设立对照级及单双盲验证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就是要统一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完善病理活检取材的方法和病理形态改变的确切判定。
  近年来,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关系密切,因此加强中西医结合对防治幽门螺旋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中医防治慢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虽然目前还有不少问题,但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李萍,刘卫红,张蕾.65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舌象分析仪观察的舌象分布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132~135.
  [2] 李福凤,庄燕鸿,王忆勤.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脉象客观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385~1386.
  [3] 杨雨田,武俊青,史雅仙.胃电图与中医脾胃病证型关系探讨[J].山西中医,2000,16(1):38~39.
  [4] 孟虹,贺宪民,范思昌.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32~34.
  [5] 陈晴清.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关系[J].广西医学,2004,26(3):346~347.
  [6] 冯春霞.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本质初步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0,06.
  [7] 徐珊,石君杰,朱曙东.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7):15~17.
  [8] 胡晓平.262例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013~1015.
  [9] 高碧珍.不同证候胃炎模型血生化指标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30~31.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从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一些经验和体会,从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炮制品标本、综合性实验的设置等几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提高实际教学工作质量,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一点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想法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179-02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硫普罗宁钠对乳腺癌术后阿霉素化疗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化疗加硫普罗宁钠组35例(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39例(对照组),均于化疗前后分别测定心电图,血清AST、LDH、CK-MB、BNP。结果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干预处理后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变缓,差异显著(P<0.05),Q-T间期延长,差异显著(P<0.05),血清CK—MB、BNP显著增高(P均<O.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治疗腹部闭合性损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43例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有8例由于入院时腹部症状及体征轻,无腹膜炎体征,生命体征正常,选择保守治疗,7例治愈出院,1例由于观察过程中病情变重进行手术治疗;1例行脾切除术,术后均治愈出院。35例入院后急诊进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空腔脏器损伤12例,实质性脏器损伤23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肠瘘1例,休
期刊
[摘要]恶性肿瘤成为重大疑难疾病,提高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临床带教质量,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培养,对于实现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肿瘤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模式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临床能力培养带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17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巩膜咬切术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4~2011年50例58眼行巩膜咬切术的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晶体、眼底、视野进行4~6年追踪观察。结果眼压控制满意41例、占82%,残余青光眼9例、占18﹪,视力增加26例、占52%,不变14例、占28%,减退10例、占20%,功能性滤过泡42例、占84%,非功能性滤过泡8例、占16,眼底C/D不变41例、占82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156例颈椎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根据颈椎病情和气管插管困难程度选择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诱导,全部气管插管成功。其中采用手法固定下直视插管89例,可视喉镜辅助下插管36例,清醒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31例。术毕有6例高位损伤患者留置气管导管行机械辅助通气,其余患者均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结论术前给予充分的气道评估、严格遵循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对87例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E患者以40~60岁居多。内镜下表现为LSBE者9例(10.35%)、SSBE者78例(89.65%)。可见岛型59例,占67.82%;舌型20例,占22.99%;全周型8例,占9.19%。病理检查87例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均被柱状上皮取代,33例(37.93%)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病原体分布及耐药,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9~2011年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1.87%,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占8.63%,真菌占29.50%。革兰阴性杆菌对美洛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银质针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8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银质针配合手法、功能锻炼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88例中痊愈51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银质针配合手法、功能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肩周炎银质针治疗观察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ilver needle combined with man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188-02       不住院的门诊手术可以为病人带来很多好处。门诊手术能缩短病人与家庭的分离时间,减少住院接触性感染和并发症。病人不必考虑住院床位,可灵活选择手术时间。门诊手术化验费少,术后用药少,收费低,但给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带来许多的问题。门诊麻醉的目的是为诊断和治疗操作过程提供快速、安全满意条件,同时保证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