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舍弃方显大气——以《我们这样生活》一课为例谈“简约”课堂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选做重要的事情,这样才容易成功。其实,品德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预案中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每一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经历着“取”与“舍”的抉择。
其他文献
【正】从小到大,凡是上过学的孩子,都知道校长"最大",全校师生都得"听"校长的。至于听什么?孩子们很模糊,大多校长的声音传到孩子们的耳朵里,都来自教师的声带。直接面对原声
一、问题提出  “Do a survey” ——“做调查”是小学英语课堂常见的活动,调查内容一般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话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产生真实的信息交流。所以,调查活动成为了小学英语课堂上既能体现小组合作,又能体现语言运用的常见活动。  课堂中的调查活动,有些是教材本身安排的,有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的。但是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时,
戏曲起源于两宋之间,戏曲的研究则始于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它第一次将元杂剧视为独立的、深具艺术价值的文体。它的主要关注焦点仍是杂剧的曲辞音律,而曲学始终是中国
本文对云南第十一届新剧节(目)展演的舞蹈(歌舞)类节目进行整体性综合论析,主要落点于节目内容、形式、艺术风格的不同特性,重点放在阐释各节目的创作主旨、内涵、形式、创新点、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逻辑是理论旅行的结果,西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特殊性延异为世界性、普遍性,国际公约化命名和组织推广发展为科层化的范式学术运动和保护实践,非功利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对于某些知识点,不管教师讲得如何细致,实验开展得如何顺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很会犯错,有些甚至还"屡教不改"。出现这种现
主持人: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
【事件回放】 "Once there was a poor girl who was very proud. Her name is Yinger. She is very beautiful When Yinger realizes this, a beam of light goes out to the
造型、构图、色彩是儿童画创作的基本要素,虽然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色彩学习方面的要求仅仅是能认识12种以上的颜色。但是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肯定要使用到色彩。如果对于色彩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认识色彩而不涉及使用方法的教学,会影响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小学低段学生的色彩学习基本停留在感性层面:专业的美术用语他们难以理解;技巧性的上色方法他们难以掌握。所以,使美术专业用语形象化,对涂色
水到渠成,势所必然的意思。如此描述教学指导过程,又包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巧妙。  谁不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啊!可是很多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我与上海三泉路小学谢雯老师一起准备三年级《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里《珍惜我们的眼睛》主题的“活动一”《用眼习惯小调查》公开教学,学习包里提示的内容包括:认识各类不良用眼习惯,设计调查问卷,获得调查数据与统计分析,对调查数据形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