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陆军战术后勤体制的思索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队后勤保障能力是依赖于后勤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和精神力的凝聚和科学组合而实现的,而合理的组织形式正是这种凝聚和组合的必要条件,也是后勤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组织基础。为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实现江主席提出的“保障有力”目标,确保我军打赢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笔者试图结合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合同战斗的发展及对后勤的影响,对我军陆军战术后勤体制的改革提出初步的设想。
  一、现代战斗方式的改变
  战争发展的历史表明,每当作战方式发生变革时,必然会对后勤保库提出新的要求,迫使后勤去寻找新的保律方式,从而引起后勤體制的改革,以适应作战方式的发展。现代故斗,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武器、攻击直升机、系统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广泛使用于战场,促使战术理论发生了质的飞跃,“空地海天一体化”,“全纵深打击”等非线性作战理论取代了传统的“线式接触”、“平面撞击、逐次打击”的理论。未来战争将向战斗部署“大分散”,作战力量“高聚合”大力突击将成为基本战法机动战斗将得到广泛运用直升机和电子战将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等方向变革。我军提出的“全纵深战斗”、“不规则战斗”等合同战术思想,使合同战斗呈现出在时间上明显突出了同时性和快速性在空间上更加强调了纵深性和立体性在力量编成上充分表现了合成性和超常性在战术行动上着重体现出整体性和机动性。从而使未来战斗向高强度、高烈度、高消耗、高伤亡、高损失、高需求的趋势发展。这种多变的、动态的、不规则的、复杂的战场环境,要求战术后勤保障必须从传统的单一、平面、逐次保障中解脱出来,向综合、立体、全纵深方向发展,遂行多兵种、全纵深、全方位快速有效的后勤保障必须强调后勤分散部署,尽量靠前来提高后勤保障的及时性和机动性以及生存能力为了实现这种战斗行动与后勤保障行动“一体化”的整体效能,必须首先从改革战术后勤体制入手,才能使后勤保障方式的改革不断地深化。
  二、武器技术装备的发展
  武器技术装备的发展是军队组织体制诸因素中最有活力、最具有革命性的因素。它的更新、进步和编配,·也总是给后勤部门提出新的保障任务,当后勤无力完成这些任务时,就必然从客观上要求建立新的机构、调整或撤销不适应的机构。一是从军事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军陆军战术机械摩托化部队的体制,显然要比徒步步兵部队的体制复杂得多。其根源就在于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战术力量投入交战增多,组合多元化,进而导致战术后勤保障对象增多。后勤保障对象之间的关系复杂,使得战术后勤必须调整、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并与之相适应。二是从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军陆军战术后勤技术装备基本上是同军事装备同步发展的,每当先进的后勤技术装备编配到部队时,后勤都必须设置或调整机构,增加技术人员和设施,从而引起战术后勤体制发展一系列变化。三是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我军战术兵团、部队的武器装备、后勤的技术装备还会不断的发展、更新,诸兵种的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战术后勤体制也将不断地发生重大改革。
  三、我军现行战术后勤保障体制的滞后
  现代结构学原理表明,科学有序的排列和组合往往能够产生远比个体之和大得多的能量,而系统内部结构的紊乱,则将导致力量“内耗”,甚至相互抵消。从我军现行的战术后勤体制看一是由于职能划分单一、分工过细,机构设置高度专业化,导致了保障机构设置过多,机构缺乏综合保障能力信息收集、传递、反馈慢,使机关各部门之间、机关各部门与各保障分队之间的沟通困难,后勤协调与控制越来越困难此外,还由于多头计划、多头管理、多头保障,各管一摊,降低了综合保障能力。二是指挥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后勤指挥效率不高。从陆军后勤看,虽然机构设置的数量很多,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后勤指挥系统,其机构并不健全。现行战术后勤指挥领导机关的设置是按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编成的,在纵向系统上不连贯,不统一,难以构成统一的整体。三是分队后勤力量薄弱,营一级没有后勤指挥机构和指挥人员,使战术后勤指挥只能到团一级,而对营、连指挥中断,极不适应现代战斗我军以营为单位的基本战斗群编成模式。实践证明,我军现行的战术后勤保障体制,已经愈来愈不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综上所述,战术后勤体制不是僵死的,静止不变的,它总是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断地发生变革。当战术后勤组织结构适应这些条件时,它就能发挥最佳的后勤保障效能。反之,它就可能阻碍战术兵团、部队的发展。所以,对军队现行的陆军战术后勤体制进行调整改革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战术兵团建立后勤保障团和兵种营建立后勤综合保障连,不但不增加后勤人员、装备,而且能使我军战术后勤由传统固定式静态组织形式,向新型组合式动态组织形式发展,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斗后勤“靠前、分散、简便、快速、机动、高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为夺取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人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中国企业“富不过三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甚丰。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从组织角度分析更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本论文以家族企业为例,分析其“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使家族企业长青、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富不过三代;中国家族企业;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权力分配  一、中国家族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  (一)家族企业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提升,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前行,我国的城市的建设管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的建设是表现城市的文化的最直接的手段,让其他人能够充分了解这所城市的特色,提高城市印象的最佳手段。所以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能够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利益。可是目前我国国内的城市建设还不是很成熟,存在很多的缺陷需要我们自己去完善。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相关对策;存在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牺牲环境质量为前提的经济发展道路已经被逐步取代,同时污染经济发展时期所留下的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我们国家重视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们国家的环境健康基本状况进行介绍,对我们国家当前的面临主要的基于环境问题引发的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研究探索了新型环境健康问题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化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质量工作者作为技术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研究、管理、检查以及分析的人才。要想成为国际强国,质量强国,就要高度重视质量技术者的培训。使质量工作者们更好的为大家服务,本文就如何提高质量技术培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如何;提高;质量技术;培训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艰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科技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
期刊
【摘 要】随着军事战争理论的完善,现代的军事斗争已经成为了立体化的军事斗争。除了陆战、海战、空战和信息战外,法律战也在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已经建立了军事斗争法律战的框架,但是由于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具体内容尚未达成一致。因此,抢夺军事斗争中法律战的先机成为了各国军事专家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部分实战中法律战实施的先例,研究探索了在军事斗争中实施法律战的方法。这些研究对军事斗争的胜
期刊
汕头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和温州齐名。据2016年1月统计数据表明,汕头市的民营经济单位总计达到16.9万户,占全市经济单位高达97.7%,民营经济已然是汕头经济中的主力。根据相关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成正比,民营经济的比重越大,发展得越快,地区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越强劲,所以汕头经济的现状与未来与当地民营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针对在互联网时代中的汕头
期刊
【摘 要】为提升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提出了加大对新闻编辑管理力度的建议。本文首先对网络媒体的优越性进行概述,其次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行业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协助新闻编辑树立社会责任感、建设并完善新闻编辑培训体制、强化网络媒体新闻编辑工作规范性、增强编辑应变能力以及提升网络新闻编辑把关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编辑;现状;管理策略  一、网络媒体的优越性  首先,网络媒体的传
期刊
【摘 要】风险和利益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存,没有零风险的利益,也没有无利益的风险。一般来言,要想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去防范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本文主要通过对石化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类型的列举,提出一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管理  近几年来,法律风险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石油化工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类别,其在经营管理过程
期刊
说到科学怀疑精神,似乎在中国古已有之。  古人在论述为学之道时,十分注重怀疑精神。怀疑是进步的开始,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对旧知识进行大胆质疑,才会有探求新知的勇气和毅力。  宋代理学家张载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之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这里对怀疑的作用讲的很清楚,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应该质疑的地方而不质疑,等于没有读书。学习就应该质疑,比如走路的人,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具有中国特色,是和国际各国交往与合作的构想,想要走上国际就必然离不开国际法,在国际的角度考虑,“一带一路”肯定是法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按照国际法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推动,其目的是推动“一带一路”的筹建,加快国际化深入研究,推动我国国际法的构建,带动国际法向前发展。“一带一路”在国际法角度看,是两条路合二为一,其中一条是现实与理想主义相结合,一条是将国际法看作为一个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