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阐释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在艺术品的阐释问题上,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其在艺术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品的阐释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研究,艺术理论应放在时代的背景下来探讨。所以,对于艺术品的阐释不是既定的,也并没有极限和标准,而是一个推进和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对艺术品的多种阐释方法、最重要的合理阐释和图形作品的价值阐释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在现今这个开放且多元的社会下,随着艺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学识和思维方式的不断转变,人们面对艺术品时,有了更多的角度和看法,但我们对艺术品的阐释仍然具有相对主义的概念局限性。就艺术品本身而言,各界阐释艺术品的难度就远高于艺术品本身的创作难度。目前,理论界有多种艺术品的阐释观点,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角度,以及理论基础。
  一、艺术品阐释的三种方式
  艺术理论中,艺术品阐释的理论可谓泛思潮化。归纳艺术品的多种阐释方法,大致可总结为三种:嵌入法、代入法和溯原法。若用单因论来阐释艺术品,或许并不能使人理解艺术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阐释的方向和方法。
  首先,嵌入法。艺术品创作者将自己所要传达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思想嵌入艺术品中,就这一阐述方法来看,对艺术品的阐释就是对艺术家创作作品意图的阐释。这是一项有着丰富理论基础和历史奠基的理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便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式。艺术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艺术品表达着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的是艺术家真实的情感。那么,艺术家的创作本源便是界定艺术品的一个重要标尺,对于艺术品的阐释就是对创作者创作意图的阐述,这是相对肯定的。
  这样看来,这样的艺术理论是很令人信服的,但是怎样能探索出艺术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呢?某些类型的艺术品在展示过程中并未出现与之相关的文字说明,作者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创作意图,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探寻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变得无据可循了呢?不然,我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对艺术品进行阐释,即观者通过对艺术品的观赏来阐释,这种方法能调动观者自身的思维方式,并可使其感受艺术的魅力,从中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观者在赏析艺术品的过程中,并不是可以无边际地对艺术品进行阐释,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审美,以及思维方式进行某种有既定方向的阐释。任何观者都不会是某一阐释内容的独有倾向者,因为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是在某个社会圈与意识圈中形成和发展的,阐释就会有相对应的社会结构来加以支撑的。因此观者在阐释艺术品时不可能存在完全的自我意志。
  艺术品作为艺术的承载,不同于创作意图或观者思维,这就需要采用第三种阐释方法,即溯原法,将关注点回到艺术品本身。这种理论认为,艺术品的阐述既不在创作者意图,也不在于观者的翻译,而在于艺术品本身,虽然艺术品可以引起情感共鸣,但艺术品并不能与情感划等号。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互不相同,但艺术存在灵魂共通性及永存性,艺术品本身是可以说明一切的。这就印证了这种阐释方式的必然性,因为艺术是永恒的,不会因观者的思维感受而改变,那么将阐述出发点追溯到艺术品本身而抛开思维主体(创作者与接受者)的阐释方式便具有了客观属性。
  可以说,任何阐释活动都是某种主体性的活动,其阐释者都不能脱离其主体性。假若艺术品只有一种阐释方式的话,那么这种阐释方式就变得固化,也不会再有其他阐释存在的空间。所以,以上三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这三种理论方法进行反思,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艺术品阐释这个持久的问题。
  二、艺术品最重要的合理阐释
  有人认为,合理阐释艺术品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能让艺术品获得更高艺术价值的阐释。我们触及到艺术品,其意义和价值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历史背景和某种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被揭示出来的,这种阐释是有其规范的,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艺术品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在艺术品产生后,人类便会不断探索和发现艺术品的价值,这种价值并不是一个恒定的阐释方式,而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艺术表达。
  艺术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在于艺术品不能也不应该根据价格来衡量其价值,即不能用商品的价值确定方式来判断。在某一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下艺术品会通过货币表现形式来体现其价值,这种通过货币价值来阐释艺术品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社会形态的合理阐释,是一种思维维度。但当有着明确的规格、颜色、形态、名称且明码标价的艺术品面对不同阐释时,对其最重要的合理阐释是那个让它获得最高艺术价值的阐释吗?好像并不足以令人信服。通过不断理解艺术品,不断品味和思考艺术品本身,我们将会更理解艺术品的存在必然性,进而对艺术品产生共鸣,唤起观者的真情实感,这才是与艺术品最为接近的方式。
  艺术品的不同阐释各有不同的存在理由,其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精炼产物,需要不断探索。对艺术品的阐释如河流一般变幻,但是艺术理论的研究价值却是在不断提升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品时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艺术品表达出来,满足了自我艺术价值的实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对观者而言,也就是通过艺术品达到了一种共鸣。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维度空间里,我们对艺术品的阐释就不能禁锢在某一特定领域,而要多層面多角度地研究和感悟艺术品。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艺术品最重要的合理阐释就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感悟、思想赋形在艺术品中,与观者依据特定环境和文化背景所理解的信息达到的共鸣状态。
  三、图形作品的价值阐释
  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形式与艺术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当今突出表现艺术文明的社会,图形表达形式的审美功能逐渐显现,以更独特的信息语言形式完成了信息传递的目的。图形作品的阐释也不是孤立无援的,它以自身的视觉美感作为艺术旗帜在艺术层面承载着信息传递的使命。图形作品在信息表达上有直观性、传播性、寓意性的特殊性向,从图形本身的阐释角度去构建图形设计的语言形象。
  图形作品的阐释价值从三种特殊性向上加以延伸。首先,图形作品直观的形态构造表现出的审美感受与受众艺术联想的产生造就了图形作品的艺术价值阐释。其次,信息时代下图形作品的艺术表现有着极强的传播性,图形作品被创造出极强的目的性,传播着其需求传达的信息内容,被受众更深刻地认知。最后,图形作品是由社会发展、文化底蕴、民俗学识的信息综合形成的,在艺术理论领域,图形作品的价值阐释就表现为这种综合价值。以图形作品本身的艺术形态传达外在形式的艺术美学,由内而外地进行着有张力的艺术价值阐释。
  图形作品的价值阐释是以受众的角度来分析的,图形作品可提供给受众多种信息价值,受众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图形作品中的文化及信息价值。创作者于受众存在着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陈述与获取的关系。受众可能会因审美理解和艺术理论的不同而对图形作品有不同的阐释,这就需要能动地去对一个图形作品进行不断的理解,并做出新的阐释。
  (浙江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我国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虽然连带责任在许多领域中都已经被明确规定,但却没有一部可以对其进行全面反应的法律条文,而且,连带责任在理论方面也研究不多,至
在地级“三讲”教育中,平凉地委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健康有序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认为“三讲”教育后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在党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更应是一个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积极参与、领悟获取知识、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和激发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不断地创新,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潜能,使不同的学习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
期刊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的生活开始不再充满新奇;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规律得不再需要期待;甚至,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儿时的梦想全部被遗忘,即使再次
2017年8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一下简称“解释四”)正式对外公布,并于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五条关于股东会(股东大会)决
在十九世纪之前,抽象的法学理论主要是由法学外的学者推进,当时,抽象法学被称为“自然哲学”,诸多学派学者,如哲学、伦理学、神学等将抽象法学作为其的思想母体.然而,面对各
摘 要: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授课方式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教育模式(即慕课)在高校中迅速发展,慕课所特有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视频课程、精准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带有沟通交流功能的授课平台,与传统教学相比,效率更高、规模更大,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慕课;发展;现状;趋势;研究  一、现状  1.政策不完善  为了让我国慕课建设能得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这是几千年来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只有老师才能教给学生知识,解答学生的知识疑问。老师们上课时常常寻找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往往忽视了教学中最好的帮手——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第二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