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富人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央视“朗读者”的节目中,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了一位刘大爷的故事:老舍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都9岁了,还一字不识。一天,一位穿着非常光鲜,皮肤白嫩,家境相当宽裕的刘姓大爷到他们家玩。看到老舍,刘大爷随口问他有没有读书,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之后,他向老舍的母亲表示,明天你就把孩子送去读书;至于学费、书费等不用她操心,都由他来承担。
  这位好心的刘大爷,无疑是位善人,也是老舍先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能够想象的是,假如没有这位好心人,那么,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来成为大作家的老舍。所以,作家老舍固然十分感激这位改变了他一生的大爷;而作为喜欢文学、喜欢老舍的文学爱好者们,同样应该感谢他,因为他才有了《骆驼祥子》等老舍先生的杰作。不过,与此同时,这故事让我想到了另一个很有意味的问题,那就是“为富”之人,到底是“仁”还是“不仁”?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拥有的财富多寡不均是客观事实。那么,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我们习惯将他们称为富人、富豪,按照一些人的惯性思维,似乎没几个是好东西:为了发财致富,通常他们都心狠手辣,没有半点仁慈的心肠,与昔日我们熟悉的电影里的“南霸天”“黄世仁”没有两样。反过来说,那些“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人们,似乎可能更多善良、更多人性。然而,这样的思维是不是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其实是可以商榷的。富人的财富未必都是“不仁”得来的,而穷人之所以穷,也未必都是被欺压的结果。比如说,在我看来,好吃懒做,至少是部分人之所以贫穷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根据人拥有的财富的多寡来对他们是不是“仁人”进行归类,难免走向武断和误区。
  老舍笔下的那位刘大爷,显然就不属于那种为富不仁者。而在当代社会,不少为富之人,热衷于公益,也是很好的例证。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香港的巨富之人邵逸夫,在中国内地很多大学里都有捐款——这些大学的“逸夫楼”建造的费用有一半是他捐赠的。而全球多年的首富,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太太,自2000年至2017年的18年间,慈善捐款总额超过了360亿美元——这些捐款用在了全球卫生、紧急救援、教育、反贫困等领域。
  另一方面,我们毋庸讳言的是,有些穷人同样可能“为穷不仁”。我40多年前曾经插队农村,在我插队的那个生产队里,有一个大爷,家里穷得丁当响。他妻子有偏头痛的毛病,戴上帽子注意保暖会好一些。因此,她把她的毛线帽子,晚上压在枕头下。可半夜三更,这大爷用脚指头探过去,悄悄把毛线帽子夹了过来,于第二天三文不值二文卖了买酒喝了。他妻子在打听到买家之后,跪在人家面前,希望赎回这顶帽子,买家于心不忍,没要她的钱,把这帽子还给了她。而因为这事,他妻子最终断然跟他离婚了。
  富人穷人都是人,既然是人,那么,他们就有相通的地方,就会有人性的优点,也会有人性的弱点。财富的多寡,是人性善恶的决定性因素吗?恐怕不是一固然我们知道有“为富不仁”这样的成语,然而不是也有“贫穷是导致一切罪恶的根源”的说法吗?所以,仁与不仁跟穷富无关,作为我们,最好什么都别轻信,而回头认真看看自己身邊的那些富人与穷人,察其言更要观其行,进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陈明贵/图
其他文献
杂志上登了两幅漫画,一幅在封面,一幅在正文。  封面的这幅叫《巧嘴媳妇勤快娘》,内容是:某位老太太正在厨房里满头大汗地炒菜,四个媳妇走进厨房,有鼓掌的,有竖起大拇指的,有说“妈做菜真香”“真香”的,就是没有一个人走上前去将老人替下来。  正文的那幅名为《母亲的无奈》,是附在一篇叫《父母这一刻,你一定不要缺席》的文章里,属于插图性质。画中一个老太太躺在病床上,女儿先表态:“儿子养!”老大的媳妇立即声
期刊
《老残游记》一书,被鲁迅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刘鹗,向以为民请命形象示人。然而,《翁同龢日记》却有刘鹗贿赂官员跑项目记载:“刘鹗者,镇江同乡,屡次在督办处递说帖,携银五万,至京打点,营干办铁路。昨竞敢托入以字画数十件话余。记之以为邪蒿之据。”  刘鹗正面著文抨击官场腐败,背面用金钱开道寻租权力。看似矛盾的两面,实为一个人的正面与背面。看上去很是光鲜亮丽的一个人,何以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期刊
历数古代中国帝王,人们似乎更容易记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一些雄主,而很少提及像宋仁宗这样的所谓“弱君”。其实,恰恰因为仁宗们之仁,“弱君”们之“弱”,才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当然,昏聩无能之君不在此列。  说宋仁宗文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次,仁宗宠幸了他心爱的妃子,结果引得郭皇后醋坛打翻,居然动手在仁宗颈项上抓出几道血痕。皇帝本有三宫六院,宠幸于谁都是正常事。郭皇后如此作为,显然是
期刊
经济发展了,日子好过了,一些地方“闹洞房”的习俗也越来越演变成明目张胆的有关性言行的恶意取闹。闹新娘,闹新郎,不够,再闹伴娘,闹伴郎。有的新娘、伴娘由于不堪忍受众宾客的肆意调戏侮辱,而最终选择了死,大好的喜事竟然变成了丧事。  想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倡导新风新俗,结婚习俗比较健康、朴素,也十分喜庆。那时,结婚行礼如仪后,“闹洞房”至多就是让新婚夫妇讲恋爱经过,给来宾点烟、送糖果送茶水,至多来一个
期刊
“月饼节”(正名、大号中秋节也)过后,忽然又想起那个“送月饼”故事了:某女演员初出茅庐时,年年“月饼节”给师傅送月饼。师傅呢,心安理得竞成了习惯——年年不买月饼,年年等着她送。但这年,女演员或许忘了、或许有事儿、或许……反正她师傅在家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中秋节深夜,也没来。  唉,唉!这位师傅,忒不懂此一时彼一时之理儿,自寻烦恼、自找没趣儿,就怨不得别人了。  此一时,彼一时,源自《孟子》一书。现代
期刊
“某領导的成绩”等十一则
期刊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黛玉、宝钗等人商议结社吟诗,大家取别号。宝钗对宝玉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其实,荣宁二府中,富贵闲人何止宝玉一人?达官贵人,公子小姐,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多了去了。富贵又有闲,难免多愁善感,疾病缠身。如王熙凤与贾琏
期刊
打开朋友圈、微博,每天充斥其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种秀和晒。在这些秀和晒之中,最辣眼睛的便是各种秀恩爱,好像自己的幸福和美满人间独有,唯恐天下人不知,不晓。  只是,在这些秀恩爱的幸福的人们之中,打脸的事情却不解风情地也在常常发生——昨天还在秀恩爱,今天“幸福美满”却已经灰飞烟灭,人去楼空。  比如曾经大名鼎鼎的人称F爷的F姓女星,今夏就已经和L姓男友分手。这对影坛超级大腕情侣的分手引得瓜友们一片聒
期刊
头发的功用,有生理上的,更有审美上的,一头浓密的头发,给人健康和活力的良好印象,在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着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喜欢在他人的头上“动土”,把个人的意志化作一纸命令,集体剪去一干人的头发。  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今,每到开学季,都会有一大批初一或高一刚入学的新生被剪去头发。最主要的是女生,有些女孩,从出生起就留了长发,到升入初高中的时候,却被
期刊
中国人过的节日说起来多数是吃节,譬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盒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总之哪个节日也离不开吃。我想,不论每个节日吃什么有什么样的讲究,总之,说的好听点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说的不好听了就是中国人曾经叫穷日子逼过,平常没啥可吃,趁过节解解馋罢了。现在生活好了,但历史上就是这么过的,已形成了习惯,一时半会怕是改不了了。  既然是以吃为主,那么普通百姓们送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