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片语打造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交流师生互动这个环节里,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大家探讨完后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及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引导略去):
  学生:为什么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老师:因为我心悲凉啊!
  学生:为什么喜欢破屋?
  老师:诗歌的意境,落寞的情怀就像破屋,那就都让破屋去解读吧!
  学生:文章写囚犯是什么意思?
  老师;正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秋的情节。
  学生:为什么用秋雨来表现秋的清,静,悲凉?
  老师:这一席秋雨正是我心情的冷雨啊!
  学生:“半开半醉 ”是什么意思?
  老师:名花名在那种半开的内敛与含蓄。名酒美在那种半醉半醒之间的状态。而北方的秋,秋的彻底,秋的透亮,所以要以一种全开全醉的状态欣赏北国的秋天。就像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醉之后还要喊:痛快。
  学生:写落蕊是为什么?
  老师:那哪里是落蕊啊,那分明是一地温柔的忧伤。
  学生:牵牛花为什么蓝色、白色为佳?
  老师:因为我的心如蓝色一样忧郁,如白色一样苍凉,所以那牵牛花以蓝色和白色为佳。如果香山红叶流入笔端,必然会打破我心中的这一番意境。
  老师总结: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过的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来欣赏这篇文章,非常好。大家也能够大胆质疑,在课堂上共同交流,也非常好。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边出示幻灯边总结)作者,他带着满心的眷恋和一身的孤独与忧郁来到北平,这个故都。无论是北国那具有隐士之风和孤独之感的破屋,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落蕊,还是那心寒蝉亦残的鸣叫,等等这些许景物,都能表现出作者的心境。因为这景和这情有着共同点:清,静,悲凉。
  这样,情和景达到了高度的完美的融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在分析文章时所运用的方法: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老师延伸:散文,不仅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外物,更是我国传统,儒、释、道文化载体。本篇文章运用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达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生境界。
  老师示例:很多诗文中都运用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达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生境界。
  诗言片语打造语文,是这节课我所追求的,具体体现是首先, 引用诗文,对学生造成强烈的感性冲击;其次尽量用诗的语言分析文章;第三自己创作诗歌,既对文章进行了高度总结,又争取对学生有一个诗的影响。我一直认为语文是一个鲜活的学科。我也常在思考,语文到底最需要什么?一直有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讲诗歌,那么课堂就要象诗歌一样含蓄,深远。
  讲散文,那么课堂就要象散文一样优美,和谐。
  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会没有魅力,怎会吸引不了学生?而我认为, 抛开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谈,语文教学的魅力应该来自于两方面:文本和老师本身!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的魅力!老师语言的魅力!老师思维的魅力。那么,老师在课堂上的诗言片语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而诗歌有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感抒发,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它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孔子云:无诗何以言?更何况,学生需要老师魅(下转2—7版中缝)(上接2版《诗言片语打造语文》)力的熏陶、感染,学生作文需要如诗的语言、思维,高考题型当中还有诗歌鉴赏。
  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学生象死了似的,该说时不说。我认为,造成语文枯瘪干燥,课堂死寂,假繁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得不到一种文学的满足。进而在整个课堂上得不到一种文学的满足。
  肖川在《与新课程共成长》中指出:教师的不同文化特征和活动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教师的领导及行为方式是课堂气氛及师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那么,就好好利用好诗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这颗璀璨的明珠吧!
  追求老师的语言魅力,思维的魅力不仅仅在 教研课中体现,其实在平时教学也可以这么做。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
期刊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在现代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运用于课堂的条件下,教师语言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对语文教师来讲,课堂上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充满知识和睿智,富有启迪,循循善诱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生动的教师语言,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则可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语言应做到几
期刊
从教至今已经6个年头了,这6年中,我兢兢业业的工作着,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有快乐也有忧伤,但更多的却是困惑和迷惘。三年一次的轮回中,我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遍遍机械地做题,从字音字形标点病句,到诗歌鉴赏、散文分析,再到千篇一律的高考作文。现如今,不光是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很多语文老师也不喜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着语文的出路,却经常是头破血流一无所获。当语文与功利、分数密不可分的时候,语文便失去了它本该
期刊
一、感受诗美   “诗,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化身,以美的形式唤起我们美感经验的共鸣,具有渗透心灵的艺术性质。”诗美是凝缩化了的自然美和艺术美,通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山村牧笛筛落的宁静美、清晨花叶捧举露珠的清新美、海港碧波掀动的喧哗美;艾青在《诗论》中说:“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靠着对美的力量
期刊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害怕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不乏一些麻木不仁者,昏昏欲睡者,任尔倾盆大雨我自“岿然不动”。我们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语言文字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生活。语,指语言和说话;文,指文采和风华。中国人说话要讲究文采,要文尽其言,言尽其意,更要语句优美,仿若天赖。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除了语文教科书,根本就没读过什么文学作品,所以,在高中时代,怎样让一部分人爱上语文就成了难题。本着自
期刊
事实上,无论平时还是考场都有考生不认真审题,拿笔就写,洋洋洒洒,结果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离地(题)太远”;或者是“林妹妹的身体——病体(偏题)”。这样的作文,即使写得再好,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如何让考生走出作文离题、偏题的怪圈,现介绍五着妙招:  第一招,析语素。就是把作文题目的语言元素加以划分,根据语言元素,逐一叠加来把握题旨,比如“怀想天空”,由三个词语“怀”“想”和“天空”组成,“
期刊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论文《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犀利指出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少、慢、差、费”现象,引起教育界极大反响。纵观如今的语文教学,这种现象在依然存在。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之为高效课堂?又该如何打造出这样的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特点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在容量大、效率高的前提下,还应具备“四
期刊
古代封建社会的有才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深的体察,而他们又大多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因而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生活在那个时代,又不可明说,于是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曲折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心曲,这就是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古人用典,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地、事、人。  所谓“地”,即咏怀古
期刊
现在的高中学生都非常喜欢学习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尽管很多学校都在试行“生本教育”“杜郎口教育”等教育模式,但高考的升学压力放在这儿,繁重的学习任务就不可能远离我们的学生,面对堆积如山的书本,浩如烟海的课后作业,他们能真心喜欢上学习吗?勿庸置疑,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但细细想来,还有一个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很重要的因素,哪就是我们的教师。  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们提出了“变讲台
期刊
当前,电影文化从逐渐普及到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影课或电影系列讲座,研究和鉴赏电影艺术已成为一门学问。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欣赏却成为一道隔岸欣赏的风景,或者只是浮光掠影的偶尔关注。当今的语文教学也处在不断更新换代的时期,让影视欣赏走进学生课堂,既是一种新颖的语文教学手段,更对学生人格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开设影视欣赏课的实践分析来阐述它在高中语文课中的意义所在。  一、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