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思想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害怕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不乏一些麻木不仁者,昏昏欲睡者,任尔倾盆大雨我自“岿然不动”。我们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语言文字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生活。语,指语言和说话;文,指文采和风华。中国人说话要讲究文采,要文尽其言,言尽其意,更要语句优美,仿若天赖。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除了语文教科书,根本就没读过什么文学作品,所以,在高中时代,怎样让一部分人爱上语文就成了难题。本着自己学语文的经验,从读写方面着手,我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做努力:
  一、打开阅读的那扇窗
  当我们从茫茫题海中抬起疲惫的双眼时,当我们疲倦的身心渴望舒展时,我们应该选择课外阅读。其实,哪一个学生不读书?他固然不读你推荐的书,但他在读韩寒,在读郭敬明,在读网络小说,在读科幻小说。他不但不需要你组织起来阅读,他甚至可以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阅读。所以,他有阅读时间,就好像恋爱中的人总有约会时间一样。他不存在要不要阅读的问题,只存在读什么的问题。我们的作用,是将学生从浮浅的阅读中拯救出来。但你只丢给他一本书,无论是伟大的《红楼梦》还是《百年孤独》,然后说,读吧。我估计他一辈子也无法喜欢上。我们应该和学生同阅读,共赏析。譬如,选择了读史书,倾听历史的心跳,抚摸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因为,历史与现实是多么惊人的相似。读史书也会赠予我们一份坦然的心境。年轻人,会遇到过许多挫折失败,也许心寒于世态炎凉。阅读史书,你会蓦然惊觉,我们所遭受的不过是前人一生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勾践为复国忍辱负重,孙膑被害以至不得不装疯卖傻,公子重耳花甲之年还在为复国四处奔走。上苍似乎是在故意刁难,可他们并不灰心丧气,他们知道历尽磨难才会强健自己的意志,他们坦然面对命运的多舛。而面对一次考场上的挫折,我们何从言败?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更能使我们很好的阅读自己。生命每天都疾驰而去,为什么不能睁大眼睛,侧耳倾听?让枯竭的心灵,重新塑造。当然,阅读不仅局限于学生时代,而是终生!学生时代,是打好阅读的基础。
  二、自己创作文言美文
  文言课是中学生们感到最没劲的课,枯燥、单调、乏味,几多厌倦,几多无奈。就算你强调高中的文言文是国粹,是精华中的极品,能够完全掌握的学生少之又少。高三复习到文言文这一板块,学生的素质更是差距悬殊。书上的实词虚词本来掌握就不扎实,更别说将知识迁移出去了。我想,不妨让学生自己尝试写,这样会大大拉近他与文言文的距离。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理解“固有文化”并且“继往”?单靠阅读是不行的。写作文言文更是手段之一种。读写结合,才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深刻地把握现代汉语的来源——古汉语的精妙,才能使他们逐渐领悟文言文的内在魅力。在创作过程中,他会不自觉的将书中的知识挪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所有的句式,词类活用都会想方设法的运用以增加文学底蕴。这样“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收获颇丰。
  三、诗歌鉴赏,从方文山开始
  诗歌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内容,一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语言,需要你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二是中国诗歌浩如烟海,几乎让人无从下手。怎么办?不帮助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无法去欣赏领略美好的中国诗歌。于是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让学生每周自己阅读1—2首诗歌,先弄懂诗意,慢慢积累。
  2.晨读的时间阅读鉴赏一首诗,两周一小结。
  3.从现代的诗家才子方文山入手,赏析他的经典填词。诗歌鉴赏不妨从方文山开始。好的诗是一幅画面,能够给你带回千年前,给你无尽的想象。
  4.诗歌鉴赏的习题有一定的答题套路和答题语言。对于一些在考试中的术语,平时应该注意积累。
其他文献
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学校构建和正常运作的最主要的两个要素,所以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中的最为重要一环,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实的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改革,传统的课程中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教师就是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种种弊端虽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力度不够,师生人
期刊
要真正地把课外阅读落实到“课外”。对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适宜拿大量的固定的时间来实施,否则容易演变为课内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因而,在指导与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日常状态中寻找时间,点点滴滴,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及时进行“见缝插针”似的指导。笔者对课外阅读策略进行了探究,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
期刊
有疑问才会引发思考,进而去探究、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其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好方法。而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样能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建立和谐融洽
期刊
鉴赏散文的语言,在考试说明中没有单独的考点,仅在“现代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之下有这样的表述“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但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对这一知识点均有涉及,其分值且较高。以江苏试卷为例,近三年考了两次:07年和09年,分值为4分和6分。所以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①从散文的基本特征入手。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形象、生动是第一要务,一篇
期刊
何谓“虚实”?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所谓实主要指逼真反映显示的部分,虚则是指通过联想,借助艺术手法表现的部分。 虚实乃相对而言。就所写对象来说,情为虚,景为实;神为虚,形为实;理为虚,事为实。就创作手法来说,间接为虚,直接为实;省略为虚,详明为实;空白为虚,充盈为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
期刊
伴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有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课堂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和青睐,因为它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课堂中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有些学生缺乏主动合作意识,不愿与同学合作;合作学习小组学生成员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合作小组成员各行其是,有些合作小组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大包大揽,不能做到“人尽其责” ;小
期刊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
期刊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在现代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运用于课堂的条件下,教师语言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对语文教师来讲,课堂上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充满知识和睿智,富有启迪,循循善诱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生动的教师语言,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则可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语言应做到几
期刊
从教至今已经6个年头了,这6年中,我兢兢业业的工作着,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有快乐也有忧伤,但更多的却是困惑和迷惘。三年一次的轮回中,我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遍遍机械地做题,从字音字形标点病句,到诗歌鉴赏、散文分析,再到千篇一律的高考作文。现如今,不光是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很多语文老师也不喜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着语文的出路,却经常是头破血流一无所获。当语文与功利、分数密不可分的时候,语文便失去了它本该
期刊
一、感受诗美   “诗,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化身,以美的形式唤起我们美感经验的共鸣,具有渗透心灵的艺术性质。”诗美是凝缩化了的自然美和艺术美,通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山村牧笛筛落的宁静美、清晨花叶捧举露珠的清新美、海港碧波掀动的喧哗美;艾青在《诗论》中说:“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靠着对美的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