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至今,歌唱也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语言形式,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唱歌作为一门艺术,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被人们所接受、喜欢以及重视。我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几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以及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就怎样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方面,总结了点滴的经验,在此愿与各同行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音乐艺术声乐
  
  一、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
  1.营造氛围,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想让学生改变不愿当众演唱的害羞心理,鼓励学生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同时加强对最先表演的学生的鼓励,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到最后再鼓励学生进行独唱、二重唱的表演。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消除了害羞、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对其心理素质的耐受力也是一种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
  2.耐心沟通,科学用嗓,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唱歌时,声音清脆响亮,而进入中学后,嗓音变得沙哑,音高唱不上去,音低唱不下来,歌声不像以前好听,怕遭同学笑话,所以连上音乐课也不愿开口。这是学生进入了变声期的表现,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必慌张,也不必担心,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连续歌唱时间不可太长,要有间歇,可采取听唱结合的方法;用嗓不能过多,不过分地挤压喉咙唱歌,坚持轻声歌唱;教育学生注意生活卫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时间,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遇有急性喉炎、感冒及女生月经期间,应避免大喊大叫;也可为学生把歌曲适当降调,来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
  二、让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
  (1)气息
  我们都知道,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其本身也是重要的音乐表情手段。演唱中强、弱、快、慢、欢乐和悲伤、幽默和愤怒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与气息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没有控制气息的正确方法和能力,就不能科学地发声,就无法唱好歌,好似小提琴没有弓子就无法演奏出美妙的声音一样。这便是正确运用气息的重要性。作为演唱者,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呼吸,科学地处理声乐作品中声音的强弱关系,做好歌唱前的这一基础工作。
  (2)发声
  我国现在的声乐大体分为两大唱法,一种是西洋的“美声唱法”,另一种是民族风格较强的“民族唱法”,近几年在国家重大声乐比赛的舞台上,还渐渐看到了一支新的队伍的出现,那就是“原生态唱法”。由于语言上的差别,无论是在气息和发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美声唱法十分讲究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尤其是中国作品更是要求如此。而在一些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若用纯粹的美声唱法来进行诠释,便失去了作品本身所应该有的特性,同时也让听众难以接受。所以,演唱者必须具备熟练掌握“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异同,同时针对不同风格的作品,并结合作品中沉淀出的意境,辅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将作品得以完美的诠释,引起听众的共鸣。
  (3)咬字、吐字
  咬字与吐字,是发声时前后出现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步骤。咬字主要是指咬住字头,一般要求是字头咬得要准且紧。需要注意的是,咬字头既不能松散,也不能僵硬,要遵循自然的咬字原则。咬字是声母的形成,吐字是韵母出来时形成的一个点,咬字必须在吐字的基础上产生。吐字必须根据“四呼”的要求(“四呼”即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和撮口呼),将韵母各因素结合为一体,并保持一定的口形,尤其当一个字唱几个音时,要一直保持到该音的韵母到最后时刻。在诠释作品时,又不能片面地讲究咬字和吐字的原则。咬字、吐字的规律是表达声乐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是更清晰有效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实质。因此,演唱者应该养成良好的咬字和吐字习惯,这是完整表达声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一个必要环节。
  三、对声乐作品进行整体的分析、处理
  首先,让演唱者认识作品的整体,看清作品的整个框架,勾划出作品的轮廓,初步理解作品总的构思、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音乐形象、各个主题的性质、作品的结构,弄清它们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他所要学习和演唱的作品有一个总的概念和想象。然后就要在这个总的整体基础上不断地去加工各个细节,使每个细节都为加深和完善整体服务。所谓细节的加工包括音乐技术的处理与表达、作品内涵的理解与表现等各种要求。最后,把经过初步加工的细节组织起来,形成较完善的整体。
  四、要注意站立的姿势
  唱歌时不仅要用歌声表达歌曲的音乐意境和思想感情,还要通过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渲染气氛、深化表现,使歌声更加动人。而端正的姿势正是形体和表演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不正确的歌唱姿势除了不雅观、影响舞台形象,还会对正确的歌唱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如声音的卡挤、气息的不通畅等等。
  正确的站姿应是:1、身体保持自然直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2、双脚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立,重心要稳定。3、双肩略向后,上胸敞开,小腹微收。4、面部要自然、生动,根据歌词内容而丰富于表情。5、根据歌词需要加入动作时,应简练、大方、恰到好处。
  五、“声”与“情”的完美融合
  在歌唱艺术中,“声”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和载体,“情”是音乐表达的内在核心,是歌唱艺术存在的最终目的。之所以要唱出优美的声音,就是为了按照声乐艺术的表现规律和审美要求,表现艺术人物的思想感情,尽可能完美地展示音乐的内在。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是使声乐艺术具有审美价值的渠道,两者是互相联系的艺术整体。努力提高、完善发声技巧和呼吸方法,以便能够熟练自如地驾驭歌唱技术是演唱者必要的基本功。更深层面的是,通过音乐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才能在演绎作品时将“声”与“情”这两个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将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说演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才能二度创造出真正的艺术。我们只有将自己在生活中的阅历、情感、感悟融入到歌唱表演中,将情感和技巧完美的统一,才能带给人们最美妙的歌声,同时,这也是歌唱表演艺术的真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作者自身营销基层一线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基本,提出紧盯细查、降损增效的建议,希望为三供一业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思路,推动我国电力事业持续、稳健发展,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电力稽查;紧盯细查;降损增效;三供一业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5-0101-02  2017年起,娄底政府大力推进涟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涉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整体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中学体育新课改教学方式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
期刊
【摘要】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因而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变 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学健康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学体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
摘要: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许多新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世思考、去解决。本文从体育教师本身应该具备的素质品质、体育教学中的竞赛创新、如何发展学生自身个性以及把其他学科融入体育教学中这四个部分进行了具体地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竞赛创新;个性;学科融入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苏联教育家阿里宁娜在《美学》中说:“体育负育使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各个生产领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从业者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其所在行业和工作,煤炭企业也不例外,而在实际操作过程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策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提倡音乐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通过音乐课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指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以发展
目的 探讨目标策略性干预用于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婴儿血管瘤患儿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研究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街道预防保健体系的调查研究,发现镇级预防保健体制发展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预防保健体制改革提供依据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