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眶联合异物损伤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附62例报告)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2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眶联合异物损伤的常见临床分型、神经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颅眶联合异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异物存留位置分为眶内型(Ⅰ型)及眶-颅型(Ⅱ型),其中Ⅱ型根据异物入颅位置分为眶上壁型(ⅡA型)、眶尖型(ⅡB型)及眶外侧壁型(ⅡC型)。经眶手术12例,神经内镜经鼻手术8例,开颅手术39例,异物直接拔除3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治疗。

结果

62例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42例,其中ⅡA型17例,ⅡB型20例,ⅡC型5例。59例完整取出异物。39例开颅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迟发性颅内出血、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访2个月至2年,Ⅰ型及ⅡA型预后相对良好,20例ⅡB型患者遗留眶尖综合征15例(75.0%,15/20),5例ⅡC型患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4例。术前视力丧失者视力恢复率低(33.3%,8/24),有残存视力者恢复率高(88.9%,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P<0.01)。30例眼动障碍患者,部分恢复15例(50.0%, 15/30)。18例ⅡB型眼动障碍患者中,15例遗留眶尖综合征。经抗感染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外迟发性感染。

结论

颅眶联合异物损伤分型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早期诊断、治疗及术中尽可能完整取出异物,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近期出现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6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2~3 d及术后5~7 d对所有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HAMD评分的临床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76例脑胶质瘤患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假包膜外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切除25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经假包膜外切除的133例患者,综合评价其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经假包膜外切除垂体腺瘤的133例患者中,124例(93.2%)肿瘤达到全切除,9例(6.8%)达到次全切除。术后84.7%(6
目的探讨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复发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将其分为4种类型:全斜坡型(43例)、中上斜坡型(51例)、中下斜坡型(8例)、广泛型(21例)。123例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结果123例患者中,39例(31.7%)肿瘤全切除,58例(
期刊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测指标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 329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脑脊液标本共1 329份)。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分为脑脊液培养阳性组和脑脊液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的脑脊液糖含量、蛋白含量、细胞总数、白细胞计数以及乳酸含量。结果脑脊液培养阳性组(176例)和阴性组(1 153例)在脑脊液糖
目的探讨Dextroscope虚拟现实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病变患者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1例颅颈交界区病变患者。术前将患者的MRI、CT数据输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影像融合、三维重建、数据提取、模拟操作并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从而指导手术治疗。结果通过进行病变及其周围神经、血管、骨质等结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40例患者均予以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新型隐球菌感染致高颅压23例,降颅压治疗无效后予以分流术治疗;颅内占位病变17例,其中2例采用立体定向活检术,15例采用开颅病变切除术。结果新
目的探讨小脑牵拉程度与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行面神经磁共振体层脑血管成像(MRTA)检查,并采用影像归档通信系统(PACS)测量小脑牵拉距离和小脑牵拉深度。术后对所有患者行纯音平均听阙(PTA)检测,术后听力障碍定义为术后1周PTA较术前下降≥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辅助颅骨CT三维重建在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拟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术前应用颅骨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颅骨重建,于重建图像的颅骨内横窦沟与乙状窦沟结合处下缘模拟出"关键孔",保存图像数据导入智能手机。术中借助增强现实技术,使含模拟钻孔点的颅骨图像与真实颅骨图像融合,指导"关键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