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很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特别重视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挖掘得很深很透,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推敲、修改,但试讲时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主要原因,是只重视了对教材的把握,而忽略了对儿童的研究。要想上出一堂真正让孩子喜欢、能促进孩子潜能发展的数学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二是要深刻了解儿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能。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如果只注重对教材的解读,而忽略对课堂学习的主体——儿童的研究,即便老师讲得再好,恐怕学生也是“不领情”的。下面,就以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究竟该如何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哪些方面。
  
  1.从下往上,还是从前往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儿童的认知规律,只有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深刻洞察和体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和儿童的学习相互契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从儿童非常熟悉的小动物排队做操的场景人手,启发学生发现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的方法。场景的呈现是一幅平面的教学挂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我设计了如下片段:
  首先出示小动物排队做操的挂图,告诉学生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在第3排第2个,让小朋友猜一猜它是谁。由于数的方法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要准确表示图中小动物的位置,数的方法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再通过听小猴和小熊的对话(小猴:我在第l排第1个;小熊:我在第2排第3个),让学生推断出小动物们是从哪儿往哪儿数出第几排的。
  照我的设想,此处学生应该能水到渠成地说出“是从前往后数出第几排的”。可试教时,连续叫了几个小朋友,都回答说“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的”。纠正了几次,到最后总结时。还有小朋友这么说,怪了,怎么会这样?课后,通过认真反思,我认识到,问题就出在那一幅教学挂图上——小动物们排队做操,第一排画在最下面,第二排画在第一排的上面……在二年级小朋友看来,明明就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的,怎么是从前往后数的呢?我恍然大悟:缺乏真实场景的体验,低年级儿童怎能把平面上的位置关系转化成相应的立体空间里的位置关系呢?至少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所有孩子都会。
  于是。我对这一片段作了修改,创设了让小朋友排队拍照片的情境。先请四个小朋友横着站成一排,再依次排出第2排、第3排和第4排,使小朋友们在排队的过程中观察、体验到第一排在最前面,第2排在第1排的后面,感受到确定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数的。再把即时拍的照片传到投影上。小朋友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放出来。觉得特别亲切。也看得特别认真。这时,再让他们看着图片说“确定第几排,是从哪儿往哪儿数的”,就都知道是从前往后数的了。
  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儿童自己观察、感受,体验到确定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数的。再让学生观察自己活动的照片,他们就能顺利地把立体空间里的位置关系转化成相应平面上的位置关系了。一个小小的改动。学生的反应差别竟是如此之大。我深刻体会到,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对教学设计能否成功实施。影响是多么巨大!
  
  2.老师,我坐过火车
  
  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我们还要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确定位置”一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后,教材还结合“小动物的家”“小书架”“在剧场中找座位”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其中,“小动物的家”“小书架”“在剧场中找座位”这几个教学活动,对城市孩子来说,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再现。而对于“没有住过楼房,家里没有书架,也极少看电影”的农民工子女来说,也就是被动地接受而已,因为他们很少有相应的生活经验。
  在他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确定位置呢?看到电视里的春运报道,我想到这些农民工过年时都要回家,他们中很多人一定坐过火车。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先让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需要确定位置的?果然。很多学生提到坐火车。我又问是不是自己找座位的?多数学生表示不会,坐过火车但不会找位置,这怎么行呢?——强烈的思维内驱力促使孩子们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和找座位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时,我拿出自己国庆节从南通坐火车到北京的火车票,让学生猜猜我是怎么找座位的。根据车票上写着的“17车35号”,联系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很快猜出是先找第17节车厢,再找第35号座位。
  “火车上找座位”这一段因为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以上教学活动,不仅完善了学生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认识,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活实践等这些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儿童的现实情况出发,“以学定教”,才能使儿童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你有不同的说法吗
  
  “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通过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单元主题的学习经历后,借助教师的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积极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确定位置”一课在例题后安排了一个观察小书架的活动。教材先告诉小朋友第1层第2本是《新华字典》,然后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什么?”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一片段时。在学生说出其他几本书各是在书架的第几层第几本后就结束了。我注意到,《少年百科全书》在书架上的第3层,从左往右数是第12本,数起来很麻烦。如果从右往左数,那就是第3本,数起来不是更方便吗?于是,当小朋友说《少年百利全书》在第3层第12本时,我引导他们思考:能小能想出不同的说法,也能告诉别人这本书的位置?当有孩子说出在第3层第3本时,我又追问:你是从哪儿往哪儿数出第3本的?学生说是从右往左数的。于是我顺势点拨道:一般情况下,我们那是从左往右数第几本的。如果你数的方向相反,应该加个什么同表示区别呢?孩子们恍然大悟:倒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种情况下,哪一利,方法数起来更简便?
  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用“第几层第几本”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认识,还使学生知道了。确定位置也可以倒着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的确,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的现有思维发展水平,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把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落到实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活动是围绕着儿童开展的。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在认真把握教材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的对象——儿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正如冰心所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只有多多地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才能作出真正与儿童融为一体,引领儿童自主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其他文献
2019年1月,年僅29岁的南通姑娘顾思思遇刺身亡,凶手竟是她交往半年多的男友、留日学生江川。令人震惊的是,江川行凶的导火索竟是因解相思之苦,索取思思的一缕“青丝”未果……甜:留日学生牵手职场小姐姐  2018年7月15日傍晚,江川在上海浦东机场焦急等待着,可女友顾思思还没有出现。好不容易打通了顾思思的电话,她却在一片闹哄哄的背景音里说抱歉:“我实在走不开。”江川很失落,登上了赴日航班……  时年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为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去年。我校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从学生的阅读现状来看。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1 数学教学过分注重形式化的数学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体系、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认识。忽视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更内在的东西一
一、增强理答意识,是实现智慧理答的思想根源    理答不能等同于我们课堂上常说的评价,理答一定是伴随着教师提问之后及学生有无反应之后的教学行为,是涉及一个“问答链”的行为。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新课中有许多主题图,许多教师在新课教学中往往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要求学生提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但是往往会出现学生所提问题不是主要信息,但又不是错误问题。而有些教师往往作出简单的否定,这就是消极
说起“黑洞”,人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一个黑窟窿,其实不然。黑洞是宇宙中最为神秘最为极端的天体之一,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入黑洞,就再也无法逃脱这个“神秘怪物”的魔掌。  那究竟什么是黑洞?它有多大?有哪些种类呢?还有,它们是如何诞生的?既然它们是“黑”的,科学家又是如何“看到”它们的?本文将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大家一起揭开“怪物”黑洞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黑洞?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但是。要培养兴趣并不容易。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没有音乐学科那种优美婉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那种艳丽多彩的画面,更没有文学作品中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教师能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更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学;高中数学;方法    一、要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对数学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教学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生的年龄特
NGC2346是一个位于麒麟座的行星状星云,处于天赤道位置,形状似蝴蝶。这个星云的中心恒星为分光双星系统,两颗星每16天相互绕转一周。人们认为有尘埃围绕着恒星公转,而这些尘埃因受到恒星的加熱而释放出红外线,因此在星云的光谱图中,红外线部分显得特别明亮。图为太空望远镜拍摄的NGC2346照片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多元化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是一个处处充满创新精神的时代,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成为农村地区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就我执教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趣摆火柴棒”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拙见:①以“玩”入境,激发兴趣,②以“动”悟意,亲身体验,③“玩”中深思,深刻感受。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兴趣;玩;体验    自从新课
周末,我照例去看望父母。  电视里正播放一档鉴宝节目,一只略显残缺的碗最后被某专家认定为宋朝遗物。当他将碗的市场参考价报出时,全场轰动,碗的主人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我看着电视中的那只碗,突然想到自己儿时也曾在妈妈的大箱子里见过类似的东西,当时我想拿出来看看,还被妈妈斥责了一顿,她不准我碰,锁上了箱子。  我忙把爸爸叫过来,让他看电视:“爸,我们家好像也有一只这样的老古董吧?”爸爸瞅着电视,看了看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因生成而精彩。    一、自主提问——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    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