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教学,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是大量的计算”……很多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孩子都这么认为。是啊,数学教材总是静态、固化的呈现编者事先预设的教学思路,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思维状况都是不确定的,但是多媒体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在小学数学的抽象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学生一个直观的课堂呢?
  一、创设现实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围绕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境。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进的情景。在学生的阵阵笑声中,老师问:“为什么只有圆形的车轮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只要是圆形的车轮就一定能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
  这样学生就会在生动的画面中明确车轮做成圆形是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而其他形状都不具备这个特点。对圆的特征的理解自然就比较深刻了。
  又如季国栋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一课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6,出来的是16;输入的是13,出来的是23……
  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a”出来“a 10”这一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出来的“a 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a 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a 10”又表示一种关系。
  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品尝追求真知的乐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直观展示过程,感悟知识生成
  小学生的思维是直线型的,易于从直观、形象、感性的素材中获取知识。对于一些抽象的“数”与“型”则不易于接受。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带的教具,说说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在学生提出可以从面、点、棱方面研究时,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面、棱、顶点及相应的数量,老师巡视指导。在汇报中发现,当他们拿起实物数的时候数着数着就乱了,结果既不清晰又很混乱,其他同学也听不懂,争论声很大。为了明辨是非,这时,老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 并从中抽象出图形 ”的过程,然后逐次闪烁不同的颜色,这样同学们就一目了然了。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棱长特征的认识,又为关于棱长的计算奠定了基础。以至于在后来遇到“用一根铁丝可以做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做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正方体的棱长最长是多少?”时,有的同学想到了(8 4 6)÷3的方法。
  再如教学“圆柱体积 ”时,直接使用教具或剪拼图形,有时难以细分,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视觉上无法接受“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以至于就把它看成长方体”这样抽象高深的极限思想。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先分成较少的份数,再分成较多的份数,让学生逐步比较,感受其变化过程,则从视觉上和理论上都能接受,从而突破思维障碍,进而接受知识。
  三、结合生活练习,体会数学魅力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依据“做中学”的理论,教师要把教材上抽象的、静态的、前人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发现、探索,体验挫折与成功,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形成过程。因此,在练习设计时,应根据教学材料特点,适时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
  例如,张齐华老师在上《认识分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今天所学的分数呢。
  (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有关“多美滋奶粉”的广告,情节是这样的:冬冬将蛋糕平均分成4份,却发现一共有8个小朋友,灵机一动,从中间横着切一刀,便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正在这时,第9个小朋友出现了。怎么办呢?冬冬又将自己的那一块一分为二,将1份送给了他。)
  通过汇报,每个学生得分的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多媒体课件把真实而自然的广告带进课堂,利用其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切实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上所述,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全方位地思考,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优化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提倡学生质疑好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加强“四基”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训练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障。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好奇心 质疑好问 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
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耐腐蚀、不受电磁干扰、全光远距离测量等独特的优点,已得到充分研究,且进入工程应用阶段。光纤光栅(FBG)传感器由于制作成本低廉、易于复用、可对温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但实际教学困难重重,目标很难达成.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和体验,文思枯竭,"无话可说
棉花异性纤维检测在整个棉纺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对生产出的棉花质量影响非常大,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分拣清除,将严重影响相关棉纺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
根据已知的HWTX-IV的一级结构和酵母的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4条寡聚核苷酸链,经磷酸化、退火连接得到完整的HWTX-IV基因.HWTX-IV基因被克隆进表达载体pPIC9K,重组载体被命名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高中数学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高中基础教学中重要学科之一,需要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师要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该文对分布于湖南省境内的蹦蝗属Sinopodisma部分种类山蹦蝗S.lofaoshana、武陵山蹦蝗S.wulingshana和针尾蹦蝗S.sinopocerca、及其在湖南省内分布的不同种群染色体C-带核型
摘 要: 学生掌握主动权是学生批改方法的最大特点。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其积极性与内驱力,培养并拓展其思维的活跃性。在学生批改过程中,对他人的短处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对他人长处可以饶有兴味地吸收,在自身接受教训的同时,能吸收前车之鉴,进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 互改 作文能力  一、在互改作文的实践中探索  互改作文是语文作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意义
该研究采用RT-PCR技术并结合RACE策略,成功地首次从蚕豆下表皮和叶片中克隆了编码CDPK的全长cDNA VfCPK1和cDNA片段VfCPK2,并对VfCPK1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摘 要: 好奇、质疑是学生动手操作解答问题的“天赋”。掌握新知内涵、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探究、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探究实践能力作为新课改下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技能,已成为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生数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探究学习活动 现状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是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