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百年 铸魂筑梦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脚踏汉唐的热土,胸怀千年的梦想,人文科技青春闪光,自由民主和着青春激荡,我们西中人,肩负着三秦的嘱托,追寻着五千年的梦想;用智慧点亮祖国的未来,用双手开启华夏的曙光,放歌天外,为中华把复兴的号角吹响……”
   豪迈的校歌唱出了西中人的情怀,道出了西中人的坚毅,这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辉煌的办学业绩的百年名校始终将复兴中华的梦想铭记于心,“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优良传统,历经百年的薪火传承,已经熔铸成西安中学的思想灵魂。
   走进西中,仿佛置身于中国现代中学教育的精神地图,所谓精神,它意味着凝练与积淀,意味着向往与力量,更标志着一种高度,引领着一种方向。当我们驻足凝视,我们感到来自心底深深的震撼:时代的风雷曾经以及正在以怎样的力量激荡着这座中国现代中学教育的见证人?中国现代中学教育的精神内涵又是如何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一、在社会变革中启迪民智,
   传播新知
  
   1.应运而生
   1905年,在全国“废八股,兴学堂”的清末新政中,西安一所新式中学——“西安府中学堂”在西安庙后街创建,这个学堂就是陕西省西安中学的前身。如今,如果你从西安的地标——钟楼出发,沿西大街西行,就会看到又一处名胜——城隍庙。在城隍庙后面,有一条东西方向的街道——庙后街,西安府中学堂就坐落在這条街上(现西安市25中校址)。辛亥革命后,秦军政府于1913年在西安府中学堂旧址,建“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校”。
   学堂创建人是西安知府尹昌龄,字仲锡,是清末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著名慈善家。清光绪十四年中举,十八年入翰林院。历任陕西白河、长安知县,继升为商州知府,兼摄凤翔、延安、西安知府,对清末陕省兴学、练兵、劝工、蚕桑、铁路、游学诸新政多有建树。民国后出任四川军政府审计院长、内务司长、政务厅长等职。
   学校初创,百事艰辛。时国家动荡,时局不稳。然而在尹昌龄、谢英敬诸前辈努力下,学校初具规范,名师聚集,新学人才荟萃,一时成陕省之新气象。办学数年,培养出一批英才,在早期学生中,杨明轩是主要代表之一。其日后成长为我国卓越的革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他之后,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军事领导者和政治活动家谢子长1919年在陕西省立第一中学就读。
   办学初期的学校特色可概括为: 废除八股,建立新学,严格校规,初建体系。
   2.为中华之崛起而教育
   教育要面向世界,首先要面向生活,面向现实。西安中学的办学历程正体现了这样的教育要求,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积极入世,以学济世。这一点在学校百年历程中是始终如一的。
   第一,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争取社会进步。
   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青年学生热烈响应,积极组织起来,进行请愿、罢课、游行等,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通电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斗争,并联合商界抵制日货,在群众中产生极大影响。省立一中选派学生代表进京请愿,大声疾呼“吾陕西学生,素称爱国,高举义旗,焉能后人!”
   第二,积极领导学生运动,在运动中成长。
   1923年,魏野畴任学校历史教员,在教书期间传播革命思想,指导学生运动。1925年5月4日,直系军阀、陕西督军兼省长吴新田部匪兵打伤学校学生四十余人,激起全校公愤,魏野畴组织师生在全省范围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吴斗争,亲自起草了《一中全体学生通告全国公启》,经过艰苦斗争,驱吴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驱吴运动后,陕西为国民革命军控制,北洋军阀不甘失败,逐引发第二军刘镇华围西安之祸。围城之役,西安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吸引了北洋军阀重兵于此,为南方革命军北伐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积极创建进步组织,推进社会发展。
   1922年10月10日,陕西地区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我省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改革陕西旧教育的先驱者、后任学校教师的魏野畴与其他在京求学的陕籍学生创立了以反军阀、反封建、提倡科学和民主、提倡新文化为目标的共进社,对推动学生走上革命大道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12月,共产党员邹遵受共青团中央委派与一中教师魏野畴联系,成立共青团西安第二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1927年2月,学校组建西安地区最早的中共党支部之一——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中共陕西省一中支部),原云南省委书记安平生、原西北政法学院院长鱼行、原省教育学院院长王军就是当时省一中支部委员。
   1937年11月,省立一中等校学生组织寒假工作团,分赴全省各地宣传抗日,号召捐献,慰劳前线抗日将士。革命烈士任秉章(38级校友)、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张千、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彭由、原北京炮兵学院院长红达等都是此时期的校友代表。
   这一时期是学校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界进步人士革命活动频繁,在校长雷晋笙和教师魏野畴等革命志士的影响和组织下,青年学生热情高涨,报国之志强烈,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多种政治性、群众性的表演竞赛活动,一大批革命志士成为站在宣传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斗争前列的尖兵,使省一中几乎成了当时吸引青年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陕西省各界乃至全国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学校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追求真理,反帝爱国,革命摇篮,影响深远。
   二、在自我完善中成熟,特色鲜明
  
  
   1.知世求新
   西安府中学堂创建后,按照《奏定学堂章程》中的《中学堂章程》执行,学校设学监负责稽查管理学生,设教习(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修业年限为五年。课业内容除经学、中外掌故学之外,如数学、格致、政治、地理诸门。经史各科教习,聘请举人、贡生担任;新学(数、理、化)教习,多从外省聘请。1912年(民国元年),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校”,执行国民政府制订的“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四年制教学。沿用学监、教习的名称,不久分别改称为校长、训育。1913年,学校组织结构增设了教务,并明确训育、教务的职责是协助校长管理学生和进行教学工作。学校执行国民政府教育规定,学制为四年,设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14门课。    1914年以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全面施行新学制,教育教学渐见革新,故课程设备训育各项颇有进步,学校的课外活动有读书会、演讲会以及音乐、绘画、戏剧等社团活动,办学水平日渐提高。1922年,学校执行国民党政府令,实行“壬戌学制”,改四年学制为高、初中“三三制”六年学制,此后一直沿用至西安解放。
   这一时期学校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教育理念先进,开设科目齐全,社团活动丰富,办学业绩辉煌。
   2.探索创新
   193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出现了工农兵学商各阶层奋起抗日的新局面。
   学校根据形势需要和省教育厅颁发的《战时教育实施纲要》,实行“抗战教育”和“国难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将课程内容尽量与抗战联系,每周安排学生参加后方服务。组织学生开展抗战知识训练、到前线慰问抗日战士等抗日活动,教导学生当有报国之志,充实自身能力,做好担负救国大任的准备。教学方法采取讨论研究方式,以引起学生对抗战的思考和信心。教学目标侧重进行意识训练、生活训练、技术训练。意识训练指于每次纪念周、各级集会、每日升旗后,教职员轮流报告时事,或请名人讲演,使学生充实自身能力,做好担负救国大任的准备。生活训练指年长学生实行军事编制管理,年幼学生实行童军管理,高中女生按看护队编制,实行看护生活。技术训练指按学生兴趣分成宣传、防毒等各班,每日午后,施以特别训练,利用假日做各种演习。
   抗战时期学校的办学特色可概括为:实施抗日教育,参加抗日行动,胸怀报国之志,迎来新中国解放。
   3.全面出新 全面发展
   建国初期,随着学校在全省基础教育中战略地位的确定,学校在继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走上了全面发展、全面出新的全面教育之路,学校地位和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教学实力充分展现。1955年,学校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府的比例是62.7%, 1960年,学校语文组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文体竞赛成绩斐然,体育组教育工作受到表扬,杨裕坤、庞紫石老师被评为国家垒球裁判,刘侃如、耿竞雄等十多位老师被评为省市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涵丰富健全。1955年,学校棒球队两次在省上捧杯,射击队赴罗马尼亚参赛。1964年,学校足球队在全省夺冠,并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此年航模比赛连连获胜,学生高潮等人荣获国家级航模运动员称号。
   学校影响不断扩大。1958年,马登峻校长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荣获周总理亲笔题写的“先进集体”奖状,受到国务院嘉奖和中央领导的接见。1960年,学校列为全国十七所重点教改中学之一,被评为“省文教战线的先进集体”。1964年10月,学校副校长刘侃如作为中国中小学教师代表团成员参观访问苏联。
   建国初期学校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校纪严厉,治学严明,全面发展,成绩辉煌,全省领先,享誉全国。
  
  
   三、在改革创新中成功,内涵丰富
  
   社会的存在和延续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任何社会都要承担传授生产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任务,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生产力的需要;同时,也要承担传授社会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任务,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生产关系的需要。
   1.在政治洪流中有所坚守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状态,中学教育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教学秩序、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等,都遭到极大破坏。1970年5月,学校改名为“西安市第九十中学”。为保证学生经常性的学农,耀县小丘公社撥给学校80亩土地,在小丘的白瓜河等地修建了教室,挖了窑洞,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及农具,建起了“西安中学五七农场”。每学期安排四个班学生分两批到农场,上午上课,下午劳动。1972年6月,已在襄渝铁路建设中多次受上级表扬嘉奖的学校70届毕业生吴南,在山洞塌方时为保护战友而光荣牺牲。政府授予吴南“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追记他为革命烈士。1973年5月4日,《陕西日报》刊登了吴南烈士的长篇报道《革命理想的赞歌》。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教学秩序得到恢复,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正轨。
   “文革”期间的学校特色可以概括为:与时沉浮,教学停滞,学工学农学军为主。
   2.在发展机遇期开拓进取
   1977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恢复,中国教育重新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一手抓基建,一手抓教学,西安中学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数理化竞赛连年夺冠,校际交流日益扩大。健全了德育、教学、后勤三大指挥系统,使学校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与此同时,张克继、强育林、韩三渔等同志主持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大面积丰收。学生在高考和各类比赛活动中均取得可喜成绩,西安中学这所老校再现辉煌。
   1980年,学校恢复“陕西省西安中学”校名,定为省属重点中学,直属教育厅领导。1983年9月,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同年,学校第一次联谊外国学校,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布勒克学校结成友好关系。学校被确定为联合国亚太地区人口教育基金会资助单位,开设人口教育课,并多次接待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考察参观。
   3.在改革浪潮中再创辉煌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国内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再创辉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1)人文教育成就突出
   1982年,学校82届学生哈力申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外星探索与和平利用中学生作文竞赛”国家一等奖。1984年,学校初中86届学生郑琪荣获全国作文研究中心《作文》编辑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邀请赛”中学组一等奖。1985年,学校高中86届学生李健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上海政治教育杂志社举办的“首届全国哲学、政治经济学小论文竞赛”全国一等奖。1986年,曾赴德国讲学、受到科尔总理接见的学校55届毕业生晁华山获中国考古优秀成果奖。1987年6月15日至30日,国际俄语教师协会在莫斯科举办“国际中学生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学校高89级学生叶丽娜获金牌,取得留苏奖学金资格。    (2)自然科学教育成效显著
   1983年3月,学校获西安市中学生智力竞赛团体第二名。1984年,学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86年,学校参加了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举办省级学科研讨会。9月,学生褚宇在全国中学生高中数学联赛中获一等奖。1987年8月15日,学校获国家教委《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研究组颁发的“教学研究成绩卓著”奖。1988年8月,学生卢峰获全国中学生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1988年6月,学校获西安市青少年“H·C杯”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团体第一名。1989年10月,学校学生张汉撰写的论文《由元素的电负性所想到的》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上荣获一等奖。
   (3) 对外交流稳步发展
   1987年,学校经中国教育交流协会介绍,与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达成互派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协议。同年11月,西安市委、西安市书法教育研究会与日本习字财团在西安举办“西安第四次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暨日本国际书法大奖赛”,学校初三年级一班邹川获市特等奖,于1988年5月应邀去日本京都、奈良进行现场表演。1988年,学校副校长韩学敏随中国教育考察团赴英、法、意三国参观访问。1990年7月至8月,学校与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签约后,举办了第二次名为“美国青年在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接待了美国“CIEE”8名留学生。
   20世纪80、90年代的学校特色为:拨乱反正,全面复苏,教育教学,成绩辉煌。
   4.在跨世纪中跨越式发展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这一阶段,西安中学进入了一个辉煌发展的时期。硬件设施、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室、塑胶操场、设备现代的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相继建成,老师们人人都配备了电脑。学校提出了“三个坚持”的口号,即坚持德育首位不动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不动摇。在教学中突出“严、能、活、会”四个字,教风、学风十分浓厚。教学成绩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各类竞赛频传捷报,8名学生取得了全省高考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获得“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学校”称号。同时,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含义,确定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1999年起,学校完善了富有层次的德育内容体系,构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模式和立体化的德育网络,确立了“基础+发展,规范+创新,引导+自主”的德育工作思路,积极进行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均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被誉为“三秦明珠,英才摇篮”。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省德育先进工作单位,全国双合格家长示范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21世纪中国中学生生物教育创新百佳学校等,学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多次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1) 教学成绩硕果累累
   1993年7月,学生薛源获陕西省高考英语第一名。1994年7月,高三(1)班学生楚怀湘获陕西省高考理科第一名;高三(8)班陈阳获文科第一名;初94届(3)班学生李志春在北京参加全国物理知识竞赛获第一名。1995年12月,学生崔丽英、刘瑾同时获得陕西省首届中学生生物竞赛特等奖。1999年,学生温玉炜获省高考外语状元,岳亮获文科状元,学生赵亮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陕西赛区第一名。2000年8月,学生杨永亮获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牛彦植获第六届全国计算机联赛陕西省賽区一等奖第一名。2001年7月,柏青获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新城区教育局赠学校“名冠三秦第一校  三年蝉联四状元”牌匾。2004年5月,高2004级(2)班学生左力获2004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高2005级(1)班白楠获200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陕西赛区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11月,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纪念“郑和下西洋”海洋知识竞赛活动中,高2007级(11)班学生郭潇获全国一等奖;高2005级(6)班学生刘俊含获全国第十三届中学生生物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第一名。
   (2)科技创新稳步提升
   1997年,在省科技之春活动月中,学校部分博士校友回母校汇报交流。2004年3月20日,学校被中国科协青少年部确立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4月3日,学校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成绩优异,有7位学生分获一、二等奖,9位学生获三等奖,9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总成绩位居全省各校之首,并赢得“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参赛学校”称号。7月,学校被“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命名为“21世纪中国中学生生物教育创新百佳学校”。8月,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学校高2006级(1)班学生柳成林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授予“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亲自为其颁奖。12月,学校通过省级重点高中评估复查。2005年4月2日,学校承办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陕西赛区展示活动。
   (3)德育工作成效明显
   1997年,学校团校成立,2000年1月29日至30日,学校召开首届德育工作会议,在学生中评选了首批礼仪示范班和礼仪标兵。11月,学校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5月15日,学校德育研究会成立,共有研究员20人。10月,学校召开第二届德育工作会议,评选出首届师德标兵20名。2004年9月24日,陕西省德育工作现场会在学校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市180余位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对学校的育人环境进行了视察。此次活动的接待、引导、讲解等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担任,同学们优秀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赏。11月12日,《劳动者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西安中学师生参与支教和扶贫的捐款近20万元,捐赠棉被、衣物4万多件;成立于1998年的校爱心基金会近两年收到师生捐款22625元,共资助贫困生96人,其中65人已毕业,并考上大学。    2005年2月16日至18日,学校团委承办了团省委主办的陕西省中学生素质拓展冬令营活动。3月2日,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24家部门联合授予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5月28日,陕西省庆祝“六一”双合格道德实践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举行,副省长朱静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再生、省政协副主席李雅芳及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等部门领导及2000多名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参加了活动。2007年11月26日,未央区法院、检察院、教育局授予学校“未央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未央区法制宣传基地”称号并授牌,未央区政法部门向学校赠送法制宣传教育书籍,学校向未央区政法部门6个法制辅导员颁发了证书。
   (4)教学改革扎实有效
   1998年,学校组建了由12名骨干教师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2000年3月,学校举办首届教学能手大赛,邓维孝、杨杰夫、薛党鹏获教学能手称号。2001年5月,学校获“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学校”称号。2003年7月17日,学校召开了西安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研讨会。12月22日至24日,全国重点高中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学校隆重举行,重点观摩了学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学校建设和发展、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给与会专家和领导留下深刻印象。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学校开展了名师工程建设的最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酝酿和制定出《西安中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例》和《西安中学首届学科带头人评选实施细则》;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按照此评选条例和细则进行评选,授予冯力新、陈昭亮、薛党鹏、李亮、杨杰夫、张旭日、杨毅、张根宝、郭富斌、姒吉霞十位同志“陕西省西安中学首届学科带头人”称号。2008年8月27、28日,学校举行了校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回顾近年教学工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强学科教研建设,优化课堂教学纪律;提升教学工作质量,再创西中辉煌。
   (5)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1999年10月,学校参加陕西省“名校论坛”活动获一等奖。2000年2月24日,李岚清副总理在省、市、区各级负责同志及张忠义校长的陪同下视察了学校工作,他在学校逸夫科教馆向广大师生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并在人民大厦举行的教育座谈会上与张忠义校长进行了亲切的交谈。2005年5月25日,省委常委、省教工委书记郭永平一行视察学校新校区并作重要讲话:“西安中学要在教育教學创新方面有新思路,要把西安中学的品牌在全国树立起来。”2006年12月13日,教育部和北京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授予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称号。12月21日,北京2008奥运会组委会、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学校举行向获“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称号的包括学校在内的陕西省十所中小学校授牌仪式。
   (6)对外交流日渐深入
   1996年8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潘姆布鲁克学校结为友好学校。2001年12月21日至29日,学校赴港、澳参加香港童军成立90周年纪念大露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以6名教师带队、95名同学参加的校代表队构成了陕西省青少年代表团的主体,成为首次受到邀请的唯一内地非童军代表团。2002年9月,学校成为AFS国际交流项目学校。2004年12月9日,与韩国江原道春川高等学校签订进行教育交流的协议书,两校结为友好学校。2005年10月14日,学校与意大利蒙塔莱中学结为友好学校。2006年12月7日,韩国江原道教育厅长韩将洙为团长的九人代表团参加了在学校举办的“陕西省—江原道中学生书画展”开幕式,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专程前来参加开幕式并讲话。
   (7)艺术教育步入正轨
   学校自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营造了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其中,2000年10月25日至29日的第三届艺术节上,省教育厅领导,四个艺术团体及米东风、孙存蝶等著名艺术家到会祝贺,并演出助兴。此次艺术节共进行了两场文艺演出、一场报告会、一场智力竞赛和书法、绘画、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及邮品展。这次艺术节取得了教育成果和精神文明双丰收。2004年2月11日,在“艺冠中华”首届全国万校中小学生艺术精品博览大赛中,学校舞蹈队舞蹈《草原随想》荣获金奖。
   新世纪学校的办学成效可概括为:教学为中心,德育有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被称为“三秦明珠,英才摇篮”。
   四、在新时期科学定位,立德树人
  
   2009年张克强校长就职后,把学校的科学发展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依照新的教育理念对学校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这位西中历史上最为年轻的校长,从老一辈西中人手中接过“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旗帜,锐意改革,运筹帷幄,令学校在保留国内优秀高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国际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开拓精神、国家意识、国际视野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引领西中人向着“努力创办‘高品位、开放式、前瞻性’的现代教育”目标阔步前进,这其中的许多做法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诸多媒体的争相报道。
  班级大事记
   20110825-0906蓝田国防教育基地 为期十一天的军训生活
   20111106 高一体检(一年一次)
   20111230 西中冬季越野赛
   20111231 高一元旦联欢会 尚武老师弹唱《灰姑娘》
   20120228 女生开始练习啦啦操
   20120413-0415 高一运动会 英语风采大赛表演《让子弹飞》
   20120627 文理分科
   20120903 开学典礼
   20120920 艺术课开始刻橡皮章    20121011 在校门口执勤文明监督岗
   20121018 高二篮球赛
   20121022 高二体检(一年一次)
   20121024 高二足球赛
   20121025 艺术课开始织布
   20121029 通用课体验汽车驾驶
   20121123 语文课本剧演出《亮剑》
   20121129 录制班歌《爱,因为在心中》
   20121231 高二元旦联欢 张克强校长倾情献唱《故乡的云》
   20130105 英语课三个澳大利亚女孩讲述他们国家的慵懒
  高中生活
   20130108 单词拼写大赛
   20130112 为文明礼仪大赛做志愿者
   20130323 在阶梯教室合班上政史地 为学考狠补
   20130326 紧急疏散演练
   20130330-0331 学业水平考试(75中)
   20130411-0413 高二运动会 表演向快乐出发广播体操
   20130425 为420雅安地震捐款(食堂门口)
   20130514 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
   20130516 校园歌手大赛决赛
   20130521 宿舍文化报评比
   20130524 艺术节闭幕式
   20130610 每人写下梦想大学的纸条 贴上展板
   20130626 高中最后一节艺术课献礼 话剧《灰王子》演出
   20130701 各科开始大一轮复习
   20130902 开学典礼 新高一唱歌跳舞打拳击鼓样样拿手
   20130908 《我要上大学》三位一体家长会
   20130924 理化生实验考试
   20131018 下午班会集体去二楼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放松心情
   20131021 高三体检(一年一次)
   20131101 高三年级趣味运动会
   20131221 领军教育吕鹏程&尚琳琳在艺术中心做讲座
   20131227 高三年级拔河比赛
   20131231 高三元旦联欢
   20140210 第一次五校联考
   20140226 百日誓师班会
   20140306 二模考试
   20140313 各区考生陆续高考体检
   20140314 三模考試
   20140327 开始为纪念册搜集素材
   20140329 四模考试
   20140402 最后一次填涂评教卡
   20140404 信息技术考试
   20140412—20140523 五模—十模考试
   20140530 仿真考试
   20140607-0608 高考
  这是高2014届3班李子尧同学记录、整理的班级日志,这不仅是一个班级的回顾,也是每位西中学子都会走过的历程。素质教育如何落实在三年的教育生活里,在回顾的时刻我们共同见证。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克强校长指着记者手中的日志说:“也许孩子们会记不清书本上的知识,但是他们一定会记得这些发生过的故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为青春留下闪耀的记忆,是我们西中除了一纸成绩单之外,更想留给学生的礼物。”
   “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人的奉献,需要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心……素质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要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最终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和互益化,不要本末倒置。”提及“素质教育”,西中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李文耀语重心长地说道。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多年来,西安中学一直本着自主教育的理念,坚持开展了文化艺术节、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诗朗诵和合唱比赛、挑战主持人大赛、高雅音乐进校园、走近安塞腰鼓、文化月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明确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训、校旗、校徽、校歌等,推出了“文景讲堂”“凤城讲坛”“朝晖论坛”和“家长讲坛”“青春红白蓝”等系列文化讲堂(讲坛),创办了《西安中学报》《家教导报》《二月》等校园刊物,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让校园之内弥漫着浓浓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一系列活动的有效举办,令自主教育的理念深深扎根在了西中的校园之中,而寄宿制管理更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自主管理的机制,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成立了宿舍自主管理部、食堂自主管理委员会、心理健康服务小组、校园服务队、文明监督岗等,并开设了校长信箱和校长接待日,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从而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监督,变他律为自律。
   行走西中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在素质教育的沃土上,西中已然开出了数不尽的绚烂花朵。而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一朵,莫过于“模拟联合国”。这个成立于2010年的“年轻”社团,在短短的“人生”中,已“身经百战”:2012年10月,在该校承办的陕西省首次全国性模联大会——“未来领袖”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西中模联社团包揽最佳代表团奖、杰出指导教师奖、最佳代表奖和最佳媒体奖等多项荣誉,受到主席团的高度赞赏和肯定;2013年2月,参加了西安市高中生模拟联合国第九次大会,两名代表获得了“杰出代表”,一名代表获得了“最佳立场文件”奖项 。与之同时,若干位西中模联成员赴美参加“北美邀请赛模拟联合国大会”和“2013波士顿大学全美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同年3月,在“2013年北京大学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上,西中学子出色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赢得了外界一致好评,最终一名代表获得了“最佳阐述奖”的殊荣……久经沙场的“磨炼”,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含量、论辩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处事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普遍提高,而且使社团在参会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上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在发展的自主性与研究性方面也有了极大的突破。经过每一个模联人的努力和秘书处科学规范的管理,西中模联的发展日趋成熟、规模化,而今,它已然成为了西中规模最大的官方社团,获得了各模联机构的广泛好评。    感叹着学校模拟联合国的独具匠心,记者又来到了挂着“西安中学第一届模拟市政府常务会议第三次会议”海报的多媒体教室门前。细细看去,这间教室被布置成了政府会议的格局,国旗、党旗随风飘扬,主席台上下二十余名学子正襟危坐。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同张校长一起,悄然走进会场,坐在后排认真聆听。会场热烈的氛围并没有因两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受到影响,这些“小官员”们严肃认真地继续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据张校长介绍,西安中学的模拟市政府是依据市政府的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遵循“集体领导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工作特性,在高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官员”,组成了包括1名市长、6名副市长、1名市长助理、2名秘书长、1名正职官员、2名副职官员等成员的政府。模拟市政府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大会和常务会议,围绕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组织“官员”们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交流。更为人所称道的是,他们还会将最后形成的决策报告提交给西安市政府的相关部门以供参考。该项活动得到了西安市政府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有了全国首创的模拟市政府活动的开展,西安中学学生们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得到全面提升。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是西中人一直以来所践行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学校始终奉行“德育为先”的办学思路,创办了陕西省第一所高中青年党校和第一个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帮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解决心理、生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困惑的《女子课堂》和《男生课堂》系列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起、自主管理各种社团。由著名作家陈忠实担任名誉社长的二月文学社,以及古琴社、合唱团、管乐队、舞蹈社、书法社、天文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相继成立,涵盖了数学、理化、文学、科学、艺术、外语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学校不是一个加工和生产知识容器的工厂,而是一片能让青春的生命自由、健康绽放的绿洲。”跟张校长漫步在教学楼间,大气厚重、格调高雅的校园建筑尽显浓厚的人文气息,散发出了独特的人文魅力。那绿化覆盖面积高达60%的满目青翠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又会让人不由地产生对心灵美的追求与渴望。漫步在如此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之中,深切感受到一草一树、一砖一瓦皆是育人载体。
   “腾飞”主题雕塑,体现着周秦风骨和汉唐雄风,彰显着西中师生永不言败的品质和学校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以“志学”“行健”“德馨”“思明”“德义”“业勤”等命名的校园主干道路,时刻提醒着学子们努力向学,成长为一个正直、负责的高尚之人;“三室两馆”(校史展室、荣誉展室、书画展室和天文馆、天象馆)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了他们的上进心;道路两旁的标语牌、黑板两侧的激励警句、教室悬挂的书画作品、办公室里的鲜花盆景以及中外名人廊、著名校友廊等,则让师生时时受到文化科学知识、实践理论和名人名言的感染、启迪和激励;食堂里“五谷搭配,粗细搭配”的营养用语,“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节约提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气氛,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引导和教育着学生自觉维护就餐环境,文明用餐。与之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电视台、广播台、宣传栏以及读书征文比赛、文学、艺术、心理等文化讲座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校园到处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
   “一百多年来,西安中学筚路蓝缕、历尽沧桑,铸成了名校品牌,更造就了众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如魏江春、王锡凡等科学巨擘,张维庆、刘石民等政界领导,杨德中、刘晓江等军界将领,晁华山、刘铭庭等知名专家,吴天明、毛锜等文化艺术界名流以及张朝阳、马超等商界精英。他们,都是西安中学的骄傲。”西安中学党委书记樊世杰介绍起西中的优秀学子时兴致勃勃,如数家珍。
   “西中是大氣的,在这个分数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学校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是培养了更多全面发展的人。西中是具有文化底蕴的,从西中走出去的学生不是只会考试会学习的人,而是综合素质高、有责任感的人。西中更具有大学的风格,自由,开放,多元,兼收并蓄。它让各种不同的学生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学校2008届校友、曾获得李嘉诚奖学金的刘思雨在给母校的感谢信中如此写道。诚然,百年西中,留给了学子永不泯灭的回忆,也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素质教育成就。
   百年西中百年荣,百年树人塑魂灵。
   学子终生受关注,国家长盛校常青。
   基础教育在育人,德育根扎心先正。
   智美体劳铸心臂,中华代有众才俊。
   西安中学,薪火百年,铸魂筑梦。这个奠定数代人精神寄托的古都名校,与中国百年历史风云的变化息息相关。它所走过的110年,不仅记载着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教育发展的轨迹,还凝聚着培育数代优秀人才的优良传统,已然成为百年陕西教育的精神标杆。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胡文强) 5月31日,以“放飞心灵,成就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少儿美术节”及系列活动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盛大启幕。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美术馆承办。   开幕当天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广场举办少儿美术展演和“大画家·小画
期刊
6月7日,全国再一次进入高考时刻。一般在这几天里,我们看到的新闻是帮助学生们的好人好事,老师、网友对各省作文题的点评、仿作,名人们讲述当年的高考记忆,连准考证丢失的假消息都会年复一年地出现……可以说,在这段时间,不仅是考生,整个社会都进入高考模式,有人提供支持,有人围观热闹,有人追忆情怀,有人对高考改革提出种种可能。  高考的意义是多元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即便不是“决定命运”这么绝对,至少也是改
期刊
2016年6月7日下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在西安会见了全国政协常委、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一行。  娄勤俭、胡和平对泛海集团来陕开展扶贫助学的善行义举表示赞赏和感谢。娄勤俭说,陕西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较多、扶贫开发任务较重。近年来,我们通过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社会兜底等措施推进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陕西的区位、科教、资源等优势日益
期刊
2016年6月8日上午,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召开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田晓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李仲为主持。省委高教工委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委组织部宣教干部处处长陈乃霞宣读省委决定:董小龙同志任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李仲为同志不再担任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  田晓东在讲话中希望省委高教工委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切实夯实履职尽责的基础;要
期刊
从去年九月十六号来学校到现在已有大半年时间了,对惠安中学的认识也从未知到逐渐熟悉。在这里,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理念,都给我很大的思想冲击,因为惠安中学,总有让人惊喜的方方面面。  每校长提出好人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我颇有感触,好人教育主要指三个方面,即“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儿女,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好栋梁”。虽然是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了校长的良苦用心。现在的中国教育普遍都缺乏一种责任感
期刊
[@] 联合国:【消除歧视】“一些人会拒绝改变,他们会以文化、传统和宗教的名义来维持现状。我尊重文化、传统和宗教。但这些永远不可以为否认基本权利而辩护。我向人类大家庭中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成员保证:我与你们同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做好人生的“选择题”】多少有成就的人都出身寒门,但他们平凡而不平庸,草根而不“草包”。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选择奋斗还是选择享
期刊
本刊讯(西望 东斌) 2016年5月26日下午,西安惠安中学新校区搬迁启用暨好人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上线发布会,在惠中博闻楼大厅隆重举行。惠中全体教师,惠中大学区成员校户县六中、电厂中学,以及户县四中、户县八中主管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惠中学生代表约6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惠安中学党总支书记黄涌主持。每世英校长作了题为《好人教育大数据分析及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的报告。随后,黄涌书记就新校区搬迁启
期刊
本刊讯 8月27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今年陕西普通高校共有332899名毕业生,其中研究生27097名、本科生168542名、专科(高职)生137260名,比上一年增加26876名,增幅8.78%。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超过36万人,毕业生人数将是历年最多的一年,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截至7月15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已就业2946
期刊
为使国家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确保今年高考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项政策,消除顾虑,按时报到入学,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编印了2016年版《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本专科学生),将于高考结束后免费发放给每一位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学生。  《简介》全面介绍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期刊
距离秋季新生报名还很远,高新第二小学门卫陈师傅已经“接待”了好几拨前来咨询的家长。得益于杨凌示范区教育局的新政策,不到两年时间,这所原来教学质量差、生源不断萎缩的农村小学,变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陈师傅觉得脸上也有了光,55岁的他还学会了说普通话,义务当起了“咨询员”。  高新第二小学的变化在如今的杨凌城乡屡见不鲜。享有中国“农科城”美誉的陕西杨凌,正进行着一场追赶超越的教育实践,随着一座座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