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是一重要部分,学生只有掌握好一些音乐作品的节奏感,才能更加透彻的掌握音乐,从而发展音乐素养。为此,本文探究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击打乐器,增强学生节奏感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信息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击打乐器;节奏感;培养策略。
引言
在我国中小学声乐的教学中,节奏是表现音乐的两个根本要素之一,同时它们也是表现和构建声乐旋律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中小学声乐的教学中,节奏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当下,培养广大学生的声乐素养,首先必须要增强广大学生的节奏感。但当前我国中小学对于音乐的教学中,大部分枯燥、乏味的节奏性练习仅会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于丧失自己练习节奏的情绪和兴趣,甚至还会逐渐厌烦传统的音乐课。但是,在击打乐器的帮助下,学生们既可以有效地形成了节奏感,同时又大大地提高了对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充分培养了学生们节奏感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国中小学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联系生活现象,培养节奏感
音乐是源于现实生活当中的艺术,因此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学生们往往会能够从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倾听并感觉到各种不同的音色,这些音色本身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音色和声乐节奏。比如,在暴风雨天中,当雨水滴落在了大地上,就逐渐形成了我们学生所熟悉的"滴答滴答"的响应和声音;在暴风或者强烈的天气,当强风拂过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发出了"呜呜"的尖叫声;显而易见的,这些具有自然性的现象,都可以体现出声乐的节奏感。所以我们在进行节奏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音乐现象,激励他们深入地探索和发掘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能够体现音乐节奏的元素,同时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性的音乐情景,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加深入的掌握音乐知识。
比如,在我们教学人音版的小学声乐"雨中"内容时,为了更好地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下雨的意义和情境,教师就可以考虑让其他学生运用手工击打的乐器方式,来模仿表演声乐的节奏,通过控制砂锤的击打,模拟表演出雨中的声音,比如,让学生认识到雨滴沙沙的声音,同时也增强了其他学生的节奏感;随后,教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结合实际生活当中的情境和场景,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想象天空中下了蒙蒙细雨,而且洒落在了草地上,田野里。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重复倾听,深入体会歌曲的意境、氛围,通过欣赏增强真实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掌握了音乐知识。
二、结合身体打击,培养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打击乐是小学音乐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声势律动,所谓声势,就是指学生通过使用自己的身体充当乐器,然后通过身体所做出的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方法。比如,拍手、剁脚、拍腿和撵手指等都是基本的动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节奏型与歌曲相融合,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身体打击乐器,创造出一些丰富的声势,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小组学生掌握声势律动,应该说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虽然一些小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歌曲演绎得很棒,但面对简单声势和节奏时,这些小学生却在表达上体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种简单的拍手,剁脚或者是拍腿这种形式进行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乐感。有部分小学生仍然不能保持稳定的节奏,这时简单节奏性训练,恰恰是小学生一种练习恒拍的良好方式,当小学生心里一旦拥有了稳定的恒拍,教师增加教学难度,踏脚-拍腿-拍手-掌握指之后,当小学生也能够养成一个习惯之后,教师再次增加难度,踏脚-拍腿、拍腿——拍手等,变换位置和方式,让全体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进行创新,逐渐地促使学生能够为歌曲加入恰当的声势,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实现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自制击打乐器,增强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创新性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实践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运用打击乐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为了渗透培养创新能力的理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利用生活当中的废旧材料,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废物利用,同时还能够丰富课堂击打乐器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造,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通过自制击打乐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田野在召唤》的内容时,当学生们学会歌曲之后,教师可以結合活动的需要,组织学生自带材料,比如家里废旧的啤酒罐、玻璃瓶、塑料箱等等,通过自己自带的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比如,为了表现田野的真实情景,有的学生利用空的塑料袋制作了风,还用塑料瓶中加入了黄豆,通过摇晃表现了阵雨,同时通过控制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了不同的状态;比如当微风拂过的时候,学生们就轻轻的晃动着塑料袋;如果田野上刮起了狂风,那么学生们就快速的晃动塑料袋,同时通过敲动玻璃瓶,营造了一种激烈的氛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保持一种欢快的心态,同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和谐、融洽。通过自制击打乐器,不仅激发了创新思维,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还通过击打乐器的运用,强化了学生的节奏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书,击打乐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实践创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和成长,更加深入的体会音乐的美,实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培培.打击乐器: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载体——借助打击乐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文化探索,2017,(03):43-44.
[2]付红霞.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5,(15):67-68.
[3]梁小明.探究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的培养[J].音乐艺术研究,2013,(03): 143-144.
关键词:小学音乐;击打乐器;节奏感;培养策略。
引言
在我国中小学声乐的教学中,节奏是表现音乐的两个根本要素之一,同时它们也是表现和构建声乐旋律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中小学声乐的教学中,节奏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当下,培养广大学生的声乐素养,首先必须要增强广大学生的节奏感。但当前我国中小学对于音乐的教学中,大部分枯燥、乏味的节奏性练习仅会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于丧失自己练习节奏的情绪和兴趣,甚至还会逐渐厌烦传统的音乐课。但是,在击打乐器的帮助下,学生们既可以有效地形成了节奏感,同时又大大地提高了对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充分培养了学生们节奏感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国中小学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联系生活现象,培养节奏感
音乐是源于现实生活当中的艺术,因此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学生们往往会能够从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倾听并感觉到各种不同的音色,这些音色本身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音色和声乐节奏。比如,在暴风雨天中,当雨水滴落在了大地上,就逐渐形成了我们学生所熟悉的"滴答滴答"的响应和声音;在暴风或者强烈的天气,当强风拂过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发出了"呜呜"的尖叫声;显而易见的,这些具有自然性的现象,都可以体现出声乐的节奏感。所以我们在进行节奏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音乐现象,激励他们深入地探索和发掘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能够体现音乐节奏的元素,同时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性的音乐情景,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加深入的掌握音乐知识。
比如,在我们教学人音版的小学声乐"雨中"内容时,为了更好地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下雨的意义和情境,教师就可以考虑让其他学生运用手工击打的乐器方式,来模仿表演声乐的节奏,通过控制砂锤的击打,模拟表演出雨中的声音,比如,让学生认识到雨滴沙沙的声音,同时也增强了其他学生的节奏感;随后,教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结合实际生活当中的情境和场景,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想象天空中下了蒙蒙细雨,而且洒落在了草地上,田野里。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重复倾听,深入体会歌曲的意境、氛围,通过欣赏增强真实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掌握了音乐知识。
二、结合身体打击,培养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打击乐是小学音乐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声势律动,所谓声势,就是指学生通过使用自己的身体充当乐器,然后通过身体所做出的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方法。比如,拍手、剁脚、拍腿和撵手指等都是基本的动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节奏型与歌曲相融合,然后带领学生通过身体打击乐器,创造出一些丰富的声势,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小组学生掌握声势律动,应该说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虽然一些小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歌曲演绎得很棒,但面对简单声势和节奏时,这些小学生却在表达上体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种简单的拍手,剁脚或者是拍腿这种形式进行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乐感。有部分小学生仍然不能保持稳定的节奏,这时简单节奏性训练,恰恰是小学生一种练习恒拍的良好方式,当小学生心里一旦拥有了稳定的恒拍,教师增加教学难度,踏脚-拍腿-拍手-掌握指之后,当小学生也能够养成一个习惯之后,教师再次增加难度,踏脚-拍腿、拍腿——拍手等,变换位置和方式,让全体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进行创新,逐渐地促使学生能够为歌曲加入恰当的声势,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实现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自制击打乐器,增强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创新性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实践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运用打击乐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为了渗透培养创新能力的理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利用生活当中的废旧材料,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废物利用,同时还能够丰富课堂击打乐器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造,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通过自制击打乐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田野在召唤》的内容时,当学生们学会歌曲之后,教师可以結合活动的需要,组织学生自带材料,比如家里废旧的啤酒罐、玻璃瓶、塑料箱等等,通过自己自带的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比如,为了表现田野的真实情景,有的学生利用空的塑料袋制作了风,还用塑料瓶中加入了黄豆,通过摇晃表现了阵雨,同时通过控制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了不同的状态;比如当微风拂过的时候,学生们就轻轻的晃动着塑料袋;如果田野上刮起了狂风,那么学生们就快速的晃动塑料袋,同时通过敲动玻璃瓶,营造了一种激烈的氛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保持一种欢快的心态,同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和谐、融洽。通过自制击打乐器,不仅激发了创新思维,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还通过击打乐器的运用,强化了学生的节奏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书,击打乐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实践创作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和成长,更加深入的体会音乐的美,实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培培.打击乐器: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载体——借助打击乐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文化探索,2017,(03):43-44.
[2]付红霞.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5,(15):67-68.
[3]梁小明.探究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的培养[J].音乐艺术研究,2013,(03):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