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教育界论坛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教育杂志》是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专业刊物。1909年(清朝宣统元年)2月15日,该刊在上海由时任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部长的陆费逵创刊,每月出一期,每年为一卷。1932年曾经因故停刊,1934年9月复刊。抗日战争开始后,《教育杂志》从1938年起在香港编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迫第二次停刊。1947年6月,该刊又在上海复刊,至1948年12月停刊。前后40年的时间里,《教育杂志》共出刊33卷382期。由于战乱等原因,一般图书馆对该刊的收藏都残缺不全。1975年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全套《教育杂志》影印版,被视为研究民国时期教育的珍贵史料。
  《教育杂志》创刊时,正值我国科举制度刚刚废除、新式学堂大量涌现的历史时期,所以该刊最初的目的是探讨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以“研究教育、改良学务”为宗旨。根据当时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杂志》广泛介绍外国教育思潮和各国教育制度,讨论国内教育问题,对扩大教育界的视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制度和方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杂志》对教育问题广泛关注,除教育学、心理学外,对图书馆等辅助教育手段,对中小学技能课、职业教育、社会成人教育也都注意介绍。客观上,刊物记录了民国时期的教育法规、章程、会议及学运。稿件来源广泛,国内知名教育家都有大量的撰述和译著在该刊发表。后来,《教育杂志》实际上成了民国时期的教育界论坛,反映着民国时期的教育研究和教育现实状况,促进了民国时期教育界的学术交流,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必备史料。而其中,开放性是《教育杂志》的一个显著特色。
  首先,从它的内容编排上看,每期除了刊登各种有关教育的文章和论文外,还设有世界教育新潮、教育评坛、新刊介绍、教育界消息等栏目,力求兼蓄教育界的各个重要方面。《教育杂志》曾大量刊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文章,国内学者关于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也多在该刊发表。如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曾发表多篇文章,其中《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包天笑著译的教育小说《苦儿流浪记》《馨儿就学记》都曾在该刊上连载。《教育杂志》还及时报道了中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领域中最新的各种信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11年,在《教育杂志》上,陆费逵发表了《色欲与教育》,提出“色欲是人类及生物生殖本能,抑制绝非善策”、“教育之力使青年有彻底了解而自知节制”,明确地倡导性教育。
  其次,从《教育杂志》刊登的文章来看,形成了各抒己见,近乎百家争鸣的氛围。有很多教育家、名人在《教育杂志》上对有关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到教育制度的建立(如《中国教育经费问题》,作者程其保,刊于第16卷第8期,1924年8月20日),小到识字和汉语教学等问题,都有涵盖。梁启超、黎锦熙、萧楚女、夏丐尊、朱自清、钱玄同、朱光潜、蔡元培等人均有文章在此发表,甚至一些意见各异的观点也可自然而然地见于该杂志。例如,关于作文练习的频率问题,梁启超提出“每学期作文次数最多两三次”,而夏丐尊却提出“现在校中每月二次或三次的文课,实嫌太少”。如此意见对立而全都予以刊登,体现了《教育杂志》的开放、包容。又如第十五卷第六号,整期探讨的都是“庚子赔款与教育”问题。民国前三年,列强将赔款取消或退还,关于如何将这些款项用于教育,《教育杂志》用这一整期列出了11篇文章。作者们对这些教育经费的用途畅所欲言,所言不同,却各有千秋。
  再次,该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世界教育新潮”及“国外教育杂志要目一览”。在这些栏目中,作者积极地吸收国外的思想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吴研因根据美国杜威的思想来阐述文字的自然教学法(《教育杂志》第十四卷第三号,1922);《道尔顿制功课指定概说》是将道尔顿制介绍到国内(《教育杂志》第十六卷第六号,1924)。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界正以开放的心态关注国外的教育发展态势,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
  当然,“毁灭一样东西要比重建一样东西容易得多”。从《教育杂志》所刊登文章的某些内容来看,引入国外或国内的先进思想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批判性强烈,而重建性难免有些不足。毕竟,那时中国的教育筚路蓝缕,要探索的问题太多。
  不论如何,作为中国早期的专业性定期刊物,《教育杂志》出版时间较为长久,发行量也较大,对同一时期的教育界人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自杂志创办人陆费逵之后,朱元善、李石岑、周予同、唐钺、黄觉民、赵廷为、李季开等人先后担任该刊主编,基本上继承了杂志的办刊宗旨和风格。而它的开放性,有助于开阔中国人的教育视野,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瑞芳)
其他文献
课程教学,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是朴素简单还是精致华丽?行走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路上,我们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笔者就一节思想品德的公开课说起,谈谈对课程教学的感想。  一、初选课题和课程设计  公开课的课题一般是自选的,笔者选定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题目,接下来就是课程设计。对“公平”的定义和展示拟通过“认识公平——反思公平——再识公平”的线索进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笔者有些许感想:  1.朴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北京市教育学会学习障碍研究分会致力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研究,探尋帮助机制,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期《深度报道》关注了2011年该研究会的年会盛况,专题采访了研究会梁威会长,并撷取了研究会的一些优秀成果,供大家借鉴,也藉此呼吁更多的教师能关心、关注学习困难的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  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  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1]这样规定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积累名篇,积累句式和词汇,培养文言语感,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  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达到了这一要求呢?看看我们周围文言文
新时期我国师德建设成就斐然,与此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动向,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师德建设的传统认知思维路线和单极认知理论没有得到根除,已经成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论障碍和理论症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的多元文化价值格局对师德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文化桎梏和现实症结。  一、理论症结  长期以来,师德认知理论与师德建设实践不相匹配,究其原因,乃是师德认
(一)  风,轻轻地拂过脸颊带来春的消息  雨,慢慢地落向大地携带爱的滋润  雷是那么狂躁  将我从大地中唤醒  太阳给予我光明  使我茁壮成长  月亮悬挂天空  让人满怀希望  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  追随时间脚步  以风为伴与生命共同飞扬(二)  走近历史,深入敦煌  感受千古文明,聆听世纪绝唱  它是一个奇迹  是一段梦想如古老的巨人矗立在世界东方  看,那一幅幅的壁画是时间的积淀  听,那一
一般地说,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大致可分为技术行为和道德行为,技术行为侧重于教学活动操作方式、程序等,是对物的关系,如多媒体运用;而道德行为侧重于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是对人的关系,如师生和谐交往。教师专业道德作为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或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既是教师德育专业发展的根本,更是教育质量和遵循教育规律的期盼。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中教师专业道德行为总体上是受学生和家长认可的,多数教师辛勤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豌豆在闻到别人午餐里香油的味道时,突然想起小时候曾经服用过一个偏方——明矾磨成粉末,调入香油服下,据说可以治咳嗽。“我没被毒死真幸运。”她用了一句话来总结这个偏方。  可回忆的大门一旦打开,又跑出许多其他的故事来。豌豆的妈妈有好多偏方,她自己就是在各种偏方中成长起来的,也要在豌豆身上传递下去。小时候的冬天,她的手容易生冻疮,有时会肿得老高,又痒又痛。  她妈妈心疼,四处打听,寻
一    耳畔回响着婉转悠扬的大自然的旋律,眼前不时闪现出各种鸟儿的英姿:杜鹃、黄鹂、百灵鸟、斑鸠、画眉、云雀……更让人惊喜、让人激动和称奇的是,今年夏季以来,“入住”校园的各种鸟儿已增至成千上万!  这是四川省岳池县罗渡中学出现的一道独特风景:鸟鸣伴书声。校园丛林中,传出许多不同种类的鸟鸣声,或低沉柔美,或清脆高亢,伴着学子们从绿树掩映的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轻快典雅,浑厚流畅,让人仿佛置身于
家校和谐,教育共赢,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为进一步促进家校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怀,成立了世纪小學家长委员会。学校认真贯彻《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使家委会建设逐渐实现规范化,科学化。通过积极地开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