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中的引导艺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多方引导,尽量使每一个被提问的同学回答成功,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课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有位老师讲授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当讲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时,提问道:“这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子,表达了杜甫当时怎样的感情?”结果一连叫起了几个学生都没能回答上来,老师着急,学生也着急,整个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沉寂了。无可奈何之中,老师自己说出了答案,但课堂气氛直到下课也没能活跃起来。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不应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提问,要尽量帮助每一个被提问的学生圆满完成任务,这既是对被提问同学的鼓励,也是对全班同学的鞭策,时间长了,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面对上述课堂情况,教师如果给学生热情的鼓励并加以引导,结果或许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想想看,杜甫是哪一年、在什么背景下来到四川的?入蜀后为什么专程游武侯祠?入祠后为何不写巍巍的殿宇、凛凛的塑像,而只着眼于满院的萋萋碧草和呖呖数声的黄鹂?这样联系课前讲的有关背景知识,同学们自然会明白:杜甫此行绝不是一般的游览名胜古迹,做诗也绝不是一般的吟咏歌颂,而是在于借景抒情,借武侯祠的荒凉之景抒自己壮志难酬的寂寞之情、凄凉之意。通过老师这样的热情鼓励和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定会一点一点地被开启,逐渐深入,最后愉快地完成提问。
  
  二、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苏联教育学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这幅美景中呢?”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就像……”“就像维那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象,这也就是所谓的‘残缺美’吧,是吗?”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同学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老师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尘不染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片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虽然老师明知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必须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案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延伸疏导,说出学生想说而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话,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这样,不但回答者特别高兴,而且其他同学也会倍受感染而活跃起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老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不错,有新意”、“好,也可以”这样不痛不痒的话,学生就不会受到更大的鼓舞,自然也不会出现更好的课堂气氛。
  
  三、积极评价,明确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理引导,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但是,老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地、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的也能及时调整、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课堂提问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展。因此,我们对一些庞大且复杂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就要拆成几个小问题。
  例如:教《祝福》时,关于作品的题旨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步来提问,逐层剖析:(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2)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3)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怎样?(4)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提问,让学生抓住“祝福”这个特殊时刻,把握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祝福”所寓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
  又如:教授《孔雀东南飞》一课,当时全诗的内容分析完之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既然是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好媳妇,那婆婆为什么还要赶她走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兴致很高:“刘兰芝没生孩子,古代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母看上了比刘兰芝更好的东家之女,她喜新厌旧。”“兰芝太能干,显得婆婆太无能了,面子上过不去。”“焦母与兰芝志趣不和,脾气不相投。”“焦母与儿子多年相依为命,不愿让兰芝夺走了儿子对自己的感情。”“焦母心理变态,见他们俩感情那么好就生气。”“焦母见儿子太恋家室,怕影响了前途。”……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一旦被引爆,就会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能对同一个问题做出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答案。这时,如果老师不能合理地加以引导,就会表现出:任其发展,漫无边际,学生抓不到根本;或大杀大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陷入僵局。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同学们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已经抓住了作品的主要内容,但都是对某一侧面而谈,没有注意到作品的中心思想。全诗通过记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他们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而焦母的所作所为正处处体现着一个封建家长的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这样既保护了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使同学们对作品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提问中的引导艺术,使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及生命价值的体现。”  课堂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的中心舞台,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
期刊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并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这样,学生就会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
期刊
目前,全国农村流动人口非常频繁,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的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2亿。这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这些进城求发展的农民多数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孩子被留守在家里,或由年事已高的祖父母监管,或托付给亲戚照看,更有甚者由学生自己照顾自己。这样就使留守的学生处于一种“自然”或“半自然”的成长状态,脱离了正常的监管,导致家
期刊
心态是人们受到对自己周围事物或环境的看法的影响所持有的心理状态。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时,我们看到的多是乐观的、进步的、向上的一面,而在消极心态下,看到的尽是悲观的、失望的、灰暗的一面。  教学过程中学生心态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学生若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而消极的学习心态会让学生萎靡不振,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因
期刊
文化素质检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绩不仅不能与文化较发达的一些地区相提并论,即使是与同级同类学校相比也是倒数的。学生测试成绩不如意,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老师”,随之而来的就是种种阔论、诋毁、评说。人们在对贫困山乡教育界持着几多羞辱、几许凝重的同时,也有很多忧虑、很多茫然。同仁们在承受人们非议、似理非理论说的同时也不得不深思这严峻的事实:究竟是这里的学生天生愚昧,还是这里的教师素质低下不尽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使学生适应今后的竞争社会,能在竞争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早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但是我国基础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目的,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生活生产实践,缺乏创造性。因而,中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我
期刊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的坚强意志及良好的习惯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发展学生对数学现象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注意力,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三个环节的兴趣激发:  1、 课题引入。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在轻松喜
期刊
我是一名一线教师,观摩过一些名师执教的公开课,在惊叹这些老师们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余,对于配合公开课的学生们同样竖起大拇指。对老师问题富有创建性的回答,让人叹服。一堂课结束后,学生能口若悬河地把自己的点滴收获总结出来,这样的学生在上课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思维活跃,善于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别人发言时注意聆听,有不同意见时敢于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期刊
教师职业口语是在从事教师工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的口语,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是教师从事特殊劳动最重要的工具。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师职业口语的重要性:    一、教师职业口语是教师从教的主要工具    教师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效。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交谈,能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上进,干涉粗暴的言语往往会破坏学生的情绪,导致教育的失败。
期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包括校园和谐。校园和谐的因素包罗万象,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德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  师德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教风,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建设和谐校园有着十分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