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昌市场监测中心采样选择了72位活跃于艺术市场且出生于1975年后(含1975年)的青年艺术家做了统计。在选取的72位样本艺术家中,只有10位艺术家来自综合大学或海归,其余均毕业自我国各大美院,占比85%。62位青年艺术家分别出自大陆十家美院。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央美院,其毕业生有22位,占到了总人数31%;其次是四川美院和广州美院分别占比12%和10%;天津美院和鲁迅艺术学院各占8%;中国美院占比7%;清华美院占比4%。剩下的三所美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各占比3%,1%,1%。
这62位美院毕业的艺术家中,最早进入艺术市场(以其作品最早上拍时间为准)的是在2003年,最晚的今年刚进入市场。这批青年艺术家在近十年里共为拍卖市场贡献了近2.7亿的成交额。
其中毕业于四川美院的李继开、熊宇、高瑀等9位艺术家,虽然人数少,占比不高,却因其入市时间较长、上拍作品较多,所以使得四川美术学院毕业艺术家总成交额占比最高,达到了35%,共计1.014亿元的总成交金额。紧随其后的是天津美院,6位艺术家总成交额占比达24%,其中周午生和管勇两位艺术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央美院毕业艺术家虽人数占比最多,但在艺术市场突出者不多,总成交额占比18%,共计4785万元的总成交额。再往后排列,中国美院毕业艺术家的总成交额占比为13%,鲁迅美术学院毕业艺术家的总成交额占比为4%。
中央美院波澜不惊
北京仍然是最多艺术家出生和居住的城市,中央美院仍然是最多艺术家毕业的院校。雅昌监测中心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北京是全国各地艺术家的朝圣地,把工作室安放在北京,相信会是很多艺术家的理想创作场所,同时艺术家们也随时期待着更多的被挖掘的机会。从过去的圆明园画家村、东村这样的乌托邦艺术村,到现在的各大艺术区艺术家工作室:798、环铁艺术区、草场地、宋庄等等,艺术家的选择越来越宽阔,汇聚北京的艺术家数量也越来越多。毋庸置疑,地理和资源优势给央美的学生更早、更好、更快地接触市场添加了筹码。
在教学上,相对于其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较为完整。这种体系一方面强化了在校学生在造型、技法的扎实程度,另一方面也将对基本功训练的强调与个体创作的志向紧密挂钩。但随着央美这几年的就业率持续下降,以及出产艺术家的命中率低下,央美的精英教育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在雅昌监测中心给出的数据中,央美院的毕业生有22位,占比35%, 但这22位艺术家的成交总额却不甚理想。似乎也反映出,央美的确是青年艺术家芸芸出产地,但让市场来打分,他们又略显波澜不惊。
四川美院最赚眼球
从罗中立到张晓刚,改革开放后,四川美院在当代艺术领域牵引着人们的视线,赚足了眼球,油画也自然成为了四川美术学院的主打项目。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也指出新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川美也是后继有人。毋庸置疑,四川美术学院已经成为新艺术家“批量生产”的基地。但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指出川美的这一模式有“定型化”、“类型化”的趋势,川美也有毕业生抱怨:“川美的学生在试图走向市场同时,为了能够投合市场,过于将自己的画作‘符号化’。”
中国美院等待成熟
提及国美似乎很容易就联想到“非架上艺术”,思想的开放性在当下的中国美院,则更生发出两个看似殊途但又同归的侧面,即在创作中对观念阐述的致力与对媒介材质的偏重。因此中国美院学生的创作,往往既体现出文化观念上的玄思,也呈现出不拘传统媒材束缚的花样翻新,尤其是在新媒体创作领域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上,已经形成某种明确的优势。从黄永、吴山专、谷文达、张培力、王广义等艺术家,再到后来的邱志杰、杨福东、耿建翌等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在雅昌监测中心给出的75后青年艺术家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美院的表现实在平平。原因是,“非架上艺术”并没有油画那么容易快熟;再者,我国的藏家对于新媒体等这些艺术形式的接受度也并不理想。这也反映出中国美院的其它科系发展并未跟上新科系的发展,科系间的发展明显不均匀。
当代艺术占比90%
在雅昌监测中心给出的72位活跃于艺术市场的75后艺术家中,只有12位艺术家从事传统水墨国画的创作,其余的60位艺术家都是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如果将范围缩小到美院系统毕业的艺术家,从事国画创作的人就更少了,仅为6人,而当代艺术的占比则高达90%。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水墨相对油画雕塑需要沉淀更长的时间,方可进入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美院毕业的6位从事传统水墨的艺术家中,天津美院的毕业就占到了三位,这与天津地方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不无相关。
这62位美院毕业的艺术家中,最早进入艺术市场(以其作品最早上拍时间为准)的是在2003年,最晚的今年刚进入市场。这批青年艺术家在近十年里共为拍卖市场贡献了近2.7亿的成交额。
其中毕业于四川美院的李继开、熊宇、高瑀等9位艺术家,虽然人数少,占比不高,却因其入市时间较长、上拍作品较多,所以使得四川美术学院毕业艺术家总成交额占比最高,达到了35%,共计1.014亿元的总成交金额。紧随其后的是天津美院,6位艺术家总成交额占比达24%,其中周午生和管勇两位艺术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央美院毕业艺术家虽人数占比最多,但在艺术市场突出者不多,总成交额占比18%,共计4785万元的总成交额。再往后排列,中国美院毕业艺术家的总成交额占比为13%,鲁迅美术学院毕业艺术家的总成交额占比为4%。
中央美院波澜不惊
北京仍然是最多艺术家出生和居住的城市,中央美院仍然是最多艺术家毕业的院校。雅昌监测中心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北京是全国各地艺术家的朝圣地,把工作室安放在北京,相信会是很多艺术家的理想创作场所,同时艺术家们也随时期待着更多的被挖掘的机会。从过去的圆明园画家村、东村这样的乌托邦艺术村,到现在的各大艺术区艺术家工作室:798、环铁艺术区、草场地、宋庄等等,艺术家的选择越来越宽阔,汇聚北京的艺术家数量也越来越多。毋庸置疑,地理和资源优势给央美的学生更早、更好、更快地接触市场添加了筹码。
在教学上,相对于其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较为完整。这种体系一方面强化了在校学生在造型、技法的扎实程度,另一方面也将对基本功训练的强调与个体创作的志向紧密挂钩。但随着央美这几年的就业率持续下降,以及出产艺术家的命中率低下,央美的精英教育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在雅昌监测中心给出的数据中,央美院的毕业生有22位,占比35%, 但这22位艺术家的成交总额却不甚理想。似乎也反映出,央美的确是青年艺术家芸芸出产地,但让市场来打分,他们又略显波澜不惊。
四川美院最赚眼球
从罗中立到张晓刚,改革开放后,四川美院在当代艺术领域牵引着人们的视线,赚足了眼球,油画也自然成为了四川美术学院的主打项目。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也指出新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川美也是后继有人。毋庸置疑,四川美术学院已经成为新艺术家“批量生产”的基地。但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指出川美的这一模式有“定型化”、“类型化”的趋势,川美也有毕业生抱怨:“川美的学生在试图走向市场同时,为了能够投合市场,过于将自己的画作‘符号化’。”
中国美院等待成熟
提及国美似乎很容易就联想到“非架上艺术”,思想的开放性在当下的中国美院,则更生发出两个看似殊途但又同归的侧面,即在创作中对观念阐述的致力与对媒介材质的偏重。因此中国美院学生的创作,往往既体现出文化观念上的玄思,也呈现出不拘传统媒材束缚的花样翻新,尤其是在新媒体创作领域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上,已经形成某种明确的优势。从黄永、吴山专、谷文达、张培力、王广义等艺术家,再到后来的邱志杰、杨福东、耿建翌等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在雅昌监测中心给出的75后青年艺术家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美院的表现实在平平。原因是,“非架上艺术”并没有油画那么容易快熟;再者,我国的藏家对于新媒体等这些艺术形式的接受度也并不理想。这也反映出中国美院的其它科系发展并未跟上新科系的发展,科系间的发展明显不均匀。
当代艺术占比90%
在雅昌监测中心给出的72位活跃于艺术市场的75后艺术家中,只有12位艺术家从事传统水墨国画的创作,其余的60位艺术家都是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如果将范围缩小到美院系统毕业的艺术家,从事国画创作的人就更少了,仅为6人,而当代艺术的占比则高达90%。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水墨相对油画雕塑需要沉淀更长的时间,方可进入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美院毕业的6位从事传统水墨的艺术家中,天津美院的毕业就占到了三位,这与天津地方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不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