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能力培养“三部曲”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次概括,循序渐进
  四年级学生的概括水平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本质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探究加法交换律时,我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操场上,同
  学们正在上体育活动课,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算出跳绳的人数是多少吗?
  学生迅速口答出跳绳人数是28 17=45(人)或者17 28=45(人)。我把算式写下来,说:“无论用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还是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都是求的跳绳人数,结果都是45人,能把这2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迅速写出了等式28 17=17 28。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个案特点———等号左右两边都是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45;区别在于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然后,我让学生写几道类似的等式,学生既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17 23=23 17、28 23=23 28,也可以任意写出12 8=8 12之类的算式。学生写完后,我追问学生类似这样的等式能不能写完,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各不相同的等式中蕴藏的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一般是结合具体算式用具体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如28 17=17 28说成28与17的和等于17与28的和),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最后,我介绍数学上常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学生很快用字母概括出加法交换律:a b=b a。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引导猜想,模仿举例、验证猜想和展示交流,归纳概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并在自主创造、建模过程中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最后小结研究加法交换律,即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概括过程,概括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
  二、再次概括,灵活迁移
  探究加法结合律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计算出28 17 23= 68(人)。交流时,我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求的什么,结合学生发言,我问他们如果要先求参加跳绳的人数怎么办,他们很快给28 17添上括号,并认为这样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23相加;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学生很快添上括号,写出算式28 (17 23),并认为这样就表示添上括号后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跟第一个数相加。反应快的学生不等我说脱口而出地说(28 17) 23=28 (17 23),我接着引导学生先算一算,再观察: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 25) 13○45 (25 13),(36 18) 22○36 (18 22)。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等式中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初步发现了规律,但同时也发现用语言表述有一定困难,就直接用文字或图形符号表示,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把规律用字母表示成(a b) c=a (b c)。通过学法迁移、归纳概括出加法结合律,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三次概括,触类旁通
  学生的概括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到灵活迁移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应用阶段,再次经历概括过程,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末,我出示了①20-8-6○20-6-8、②60÷2÷3○60÷3÷2这样两道习题,要求学生观察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触类旁通地发现:第一组算式中,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结果相等;第二组算式中,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结果相等,并通过举例验证猜想,用字母表示规律概括自己的发现:a-b-c=a-(b c),a÷b÷c=a÷(b×c)。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1×3=3×1,2×3=3×2,12×5=5×12,学生很快提出猜想———两个因数相乘,交换这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学生在提高性的概括中不仅开放了思维空间,而且提高了思维含量。
其他文献
几天前偶遇一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煞是惊喜。热聊许久,相见甚欢,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谈中隐约感到老同学的寥落。他说,“我现在纯粹是一个教书匠,上班就是混一份工资,我再没啥追求了。”我是不太相信他的话,讥他假谦虚,因为当初他是作为优秀学生被选拔分配到市直学校工作的,起点非常高。然而听他说多了也就相信了。他说,“后悔自己为人太活络,擅于交往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不管是哪位领导跟他关系都很铁,换过几位校
一、校园环境文化创意与实践  1.学校整体布局的创意  (1)体现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未来的有机整合,旨在为师生呈现一幅科技、文化发展、演变的立体画卷。在建筑风格上该校选择了“古代书院式———现代生态式———科技前瞻式”的层次分明的区域布局特点。  (2)在校内功能区的设置上,他们追求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田园风光模式,打造田园式学校的品牌与特色———营造浓郁的田园式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在校学生。无论他们存在何种差异,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的教育,并在《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指引的方向上有所进步”。这是对“面向全体学生”理念的最准确解释。基于上述理念才有了选修教材,才有了教材编写权下放给地方,才有了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等现象
随着学校发展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学校发展规划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推广,对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也产生了强大冲击。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激发学校办学的主体意识,对校长的办学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当前实践中,学校发展规划往往被定位为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文件;在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许多学校仅仅关注评审能否通过,甚至为此请人代为制作学校发展规划;有些学校开展这一项目效果非常
这一刻,浓缩百年奋斗历程。  这一刻,铺展复兴光明前景。  公元2021年7月1日,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  万众瞩目,中国共产党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实绩,庆祝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世纪考题,需要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上交出答卷。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不负重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
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安城小学位于绍兴市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山镇宋家溇村。学校创办于1949年之前,已有很长的历史。但长期以来由于该校地处乡村,生源基础较差,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再加上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外来务工者涌入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位于绍兴市袍江经济开发区的马山镇安城小学便成了接收外来民工子弟的重点学校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本不景气的教育教学现状,更是每况愈下。全校共11个班级,450名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努力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充分利用校本研修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团队优势,发挥教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实践的主动性,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专业见识和专业特色。在实践过程中,既重视教师群体活动的互动性、互补性、协调性,又注重教师个体知识能力的组合,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切实促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教学状况。当课堂意外发生时,教师不能回避或者不假思索地匆忙答复,而应该将这种意外及时纳入教学之中,即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构课堂动态生成,将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化作“惊喜”,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  我上大学时,给我们讲授心理学的彭志启老师讲课有个特点,当他进入状态时,会有手势动作的。一次上课,正当彭老师激情地讲人遇尴尬或挫折时的心
“微”是近年来在网络迅速传播的一种时尚概念,由“微博”而衍生出的“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众多产品正日益显现出“形式微小而力量巨大”的发展强势。对于教育来说,其启示意义也非常明显:微小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吸引绝大多数人的参与,帮助具有畏难心理的人逐步分解问题的压力,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使更多人受益。作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正面临着研修针对性不强,培训难度大,交流机会少等尴尬的局面,那么,我们是不
我国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尊师重教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教师安贫乐道有长期的历史传统。重理想、重情感、重名誉、重成就是我国教师群体的思想特点。这种重“义”轻“利”的思想决定了教师评价的复杂性,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当前我国教师评价的最大弊端是用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很多地方许多时候甚至把它当成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  笔者以前所在的学校早就进行过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