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工厂的一线管理者整天忙于处理质量缺陷等各种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开展有效的标准作业。依据TWI方法,通过制定作业标准、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作业观察和作业改善,建立起有效的标准作业体系,从而实现作业稳定,减少制程变异,减少工伤,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问题;作业标准;技能培训;作业观察;作业改善
引言
许多工厂的一线管理者,工作中总是在忙于处理各种问题:发生了质量缺陷、缺少生产材料、员工请假缺人、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等等。虽然大部分一线管理者都曾试图纠正或消除它,但不幸的是,努力经常白费,因为问题常常从天而降。
要解决上述问题,开展有效的标准作业是关键。标准化工作是工厂的基础管理工作,绝大部分工厂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标准化体系,以指导、规范生产和工作。但不同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许多工厂中,标准作业文件对员工实际作业的指导性不强,加上缺乏系统的员工技能训练,使得员工的作业方法各不相同,技能也参差不齐,导致在实际生产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发生。
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起源于英国,二战期间为保障美国军需品生产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在日本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并闻名于世,为日本企业的标准作业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TWI在标准作业方面,核心方法包括作业分解、工作指导、制定预定训练计划等,核心理念包括调动全员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智慧,开展持续改善等。通过借鉴TWI的方法和理念,对帮助工厂建立和推进标准化作业有着很好的作用。
一、建立作业标准
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首先要建立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以人为中心,将人和机器有效的进行组合,以科学合理的操作顺序,安全高效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的作业方法。标准作业是用来当作日常准则,来推动生产方式的作业细节,而且准确地规定所有的工作都以同样的方法或顺序来进行工作。作业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标准由一线主管组织,参加人员包括至少2名以上熟悉该作业的岗位作业者,另外还应包括工艺员、技术员或维修工等共同参与。让作业者积极参与到作业标准的制定,不但是因为作业者更熟悉这项作业,让他们参与能提高标准的可实施性,而且让作业者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作过程中来,能提高他们对標准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才能使标准化操作成功施行。标准化操作不是强迫人去遵从一纸命令,它是一种工作的方式。管理者不能够简单地把标准化强加在工人身上,那样会导致管理者和作业者之间的冲突,一旦管理者走开了,他们又会回到原来的工作方法上。因此必须让工人们积极参与,确实了解到标准化是最有效的生产方式。
(二)作业标准的内容包括主要步骤、要点、理由、时间等内容,同时辅以图片进行说明。主要步骤是“做什么”,要点是“怎么做”,理由是“为什么这么做”,其中“要点”有三个条件:成败、安全、易做,必须符合其中一项以上(含一项)才能成为要点。安全是指某些事项或动作如何不严格遵守会导致人身伤害;成败是指某些事项或动作左右工作能否成功(即质量合格);易做是指某些事项或动作使工作顺利并容易(高效)完成。
(三)作业标准的制定最好是在作业现场进行,并演示该作业两遍,以确定主要步骤和要点。也可对作业过程进行录像后,根据录像来制定作业标准。
(四)作业标准要涵盖质量、安全、效率等各要素,并充分考虑满足工厂的相关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要求。
(五)作业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防差错方法、原理的应用。
根据以上方法,由资深作业者、工艺员、技术员等共同参与制定的作业标准,是对该作业目前最佳作业方法的总结提炼,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另外,为体现标准化作业文件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制定的作业标准应经由部门领导或标准化管理部门审批后再发放到岗位。
二、开展员工技能培训
仅仅建立了作业标准,并不能实现标准作业。因为人们并不会自觉的学习和执行作业标准,人们会倾向于依赖陈旧的老生常谈和习惯。因此,必须科学的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作业标准。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要有实用的培训教材。在许多工厂中,员工的培训完全依据培训者自身的经验或知识,工厂没有提供规范的教材,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前期制定的作业标准,为员工技能培训提供了统一规范又实用的教材。作业标准不但是目前最佳的作业方法,而且凝聚了相关员工的经验和智慧,是工厂知识传承的有效载体。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要制定训练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一线主管从人事变化、作业状况、生产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统一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确定培训谁,培训何岗位,谁负责培训,何时完成培训等,并公示在看板上。通过制定培训计划,让工厂能够清晰、规范的开展培训工作,避免了培训工作的无序和随意性,并且通过目视化让员工清楚培训要求及时间节点。
通过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让员工掌握最佳作业方法,不但能有效避免因操作方法不当导致质量问题、设备损坏等问题,而且可培养多能工,以适应柔性化生产,避免出现缺人生产的情况。
三、作业观察与改善
在完成了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后,一线管理人员还要督促作业者执行作业标准,并且及时纠正不当的行为,因此一线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标准化作业的内容要求及相关文件,然后有计划的开展作业观察。一是检查作业者是否遵守了作业标准,二是帮助作业者实施作业改善。一线管理人员不能要求作业人员简单、机械地遵守作业标准,而是要一起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改善现场作业,修改有关的作业标准,并把标准化作业作为发现问题、激发改善的有效手段。
作业标准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很完善,因此在执行作业标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不合适的地方,或者有更好的方法时,应及时通过合理程序对原标准进行修订。另外一项作业标准总是以某种特定方法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被制定出来的,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这些方法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或改进,这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应认真的调整或改进受到影响的部分作业,重新修订和完善作业标准,并进行正确的审核。
结束语
基于TWI方法建立的标准化作业,将避免生产现场许多问题的发生。首先,为现场管理提供依据。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有效的现场作业标准,管理人员将无法有效判定员工的作业状态,将会极大的掩盖真实的现场问题,从而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次,能实现高效、稳定生产。作业标准由执行该项作业的现场人员积极参与,是在了解实地实物的基础上制定,因此易得到员工理解并遵守,从而可以让作业稳定,减少制程变异,减少工伤。并通过持续的作业改善,培养现场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最后,能积累和延续知识和经验。通过该方法制定的作业标准,是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者经过多年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是最省时,最省力、最安全的作业方法,并且通过作业观察和作业更新,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延续。
参考文献:
[1]《质量免费》:菲利普-克劳士比著,杨钢、林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金矿》:弗雷迪?伯乐,迈克?伯乐著,赵克强博士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
[3]《精益生产推行手册》:张平亮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7月
作者简介:谢赞吾,男,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工艺质量管理。
关键词:问题;作业标准;技能培训;作业观察;作业改善
引言
许多工厂的一线管理者,工作中总是在忙于处理各种问题:发生了质量缺陷、缺少生产材料、员工请假缺人、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等等。虽然大部分一线管理者都曾试图纠正或消除它,但不幸的是,努力经常白费,因为问题常常从天而降。
要解决上述问题,开展有效的标准作业是关键。标准化工作是工厂的基础管理工作,绝大部分工厂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标准化体系,以指导、规范生产和工作。但不同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许多工厂中,标准作业文件对员工实际作业的指导性不强,加上缺乏系统的员工技能训练,使得员工的作业方法各不相同,技能也参差不齐,导致在实际生产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发生。
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起源于英国,二战期间为保障美国军需品生产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在日本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并闻名于世,为日本企业的标准作业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TWI在标准作业方面,核心方法包括作业分解、工作指导、制定预定训练计划等,核心理念包括调动全员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智慧,开展持续改善等。通过借鉴TWI的方法和理念,对帮助工厂建立和推进标准化作业有着很好的作用。
一、建立作业标准
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首先要建立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以人为中心,将人和机器有效的进行组合,以科学合理的操作顺序,安全高效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的作业方法。标准作业是用来当作日常准则,来推动生产方式的作业细节,而且准确地规定所有的工作都以同样的方法或顺序来进行工作。作业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标准由一线主管组织,参加人员包括至少2名以上熟悉该作业的岗位作业者,另外还应包括工艺员、技术员或维修工等共同参与。让作业者积极参与到作业标准的制定,不但是因为作业者更熟悉这项作业,让他们参与能提高标准的可实施性,而且让作业者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作过程中来,能提高他们对標准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才能使标准化操作成功施行。标准化操作不是强迫人去遵从一纸命令,它是一种工作的方式。管理者不能够简单地把标准化强加在工人身上,那样会导致管理者和作业者之间的冲突,一旦管理者走开了,他们又会回到原来的工作方法上。因此必须让工人们积极参与,确实了解到标准化是最有效的生产方式。
(二)作业标准的内容包括主要步骤、要点、理由、时间等内容,同时辅以图片进行说明。主要步骤是“做什么”,要点是“怎么做”,理由是“为什么这么做”,其中“要点”有三个条件:成败、安全、易做,必须符合其中一项以上(含一项)才能成为要点。安全是指某些事项或动作如何不严格遵守会导致人身伤害;成败是指某些事项或动作左右工作能否成功(即质量合格);易做是指某些事项或动作使工作顺利并容易(高效)完成。
(三)作业标准的制定最好是在作业现场进行,并演示该作业两遍,以确定主要步骤和要点。也可对作业过程进行录像后,根据录像来制定作业标准。
(四)作业标准要涵盖质量、安全、效率等各要素,并充分考虑满足工厂的相关技术标准或管理标准要求。
(五)作业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防差错方法、原理的应用。
根据以上方法,由资深作业者、工艺员、技术员等共同参与制定的作业标准,是对该作业目前最佳作业方法的总结提炼,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另外,为体现标准化作业文件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制定的作业标准应经由部门领导或标准化管理部门审批后再发放到岗位。
二、开展员工技能培训
仅仅建立了作业标准,并不能实现标准作业。因为人们并不会自觉的学习和执行作业标准,人们会倾向于依赖陈旧的老生常谈和习惯。因此,必须科学的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作业标准。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要有实用的培训教材。在许多工厂中,员工的培训完全依据培训者自身的经验或知识,工厂没有提供规范的教材,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前期制定的作业标准,为员工技能培训提供了统一规范又实用的教材。作业标准不但是目前最佳的作业方法,而且凝聚了相关员工的经验和智慧,是工厂知识传承的有效载体。
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要制定训练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一线主管从人事变化、作业状况、生产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统一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确定培训谁,培训何岗位,谁负责培训,何时完成培训等,并公示在看板上。通过制定培训计划,让工厂能够清晰、规范的开展培训工作,避免了培训工作的无序和随意性,并且通过目视化让员工清楚培训要求及时间节点。
通过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让员工掌握最佳作业方法,不但能有效避免因操作方法不当导致质量问题、设备损坏等问题,而且可培养多能工,以适应柔性化生产,避免出现缺人生产的情况。
三、作业观察与改善
在完成了员工标准化作业培训后,一线管理人员还要督促作业者执行作业标准,并且及时纠正不当的行为,因此一线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标准化作业的内容要求及相关文件,然后有计划的开展作业观察。一是检查作业者是否遵守了作业标准,二是帮助作业者实施作业改善。一线管理人员不能要求作业人员简单、机械地遵守作业标准,而是要一起主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改善现场作业,修改有关的作业标准,并把标准化作业作为发现问题、激发改善的有效手段。
作业标准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很完善,因此在执行作业标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不合适的地方,或者有更好的方法时,应及时通过合理程序对原标准进行修订。另外一项作业标准总是以某种特定方法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被制定出来的,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这些方法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或改进,这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应认真的调整或改进受到影响的部分作业,重新修订和完善作业标准,并进行正确的审核。
结束语
基于TWI方法建立的标准化作业,将避免生产现场许多问题的发生。首先,为现场管理提供依据。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有效的现场作业标准,管理人员将无法有效判定员工的作业状态,将会极大的掩盖真实的现场问题,从而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次,能实现高效、稳定生产。作业标准由执行该项作业的现场人员积极参与,是在了解实地实物的基础上制定,因此易得到员工理解并遵守,从而可以让作业稳定,减少制程变异,减少工伤。并通过持续的作业改善,培养现场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最后,能积累和延续知识和经验。通过该方法制定的作业标准,是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者经过多年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是最省时,最省力、最安全的作业方法,并且通过作业观察和作业更新,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延续。
参考文献:
[1]《质量免费》:菲利普-克劳士比著,杨钢、林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金矿》:弗雷迪?伯乐,迈克?伯乐著,赵克强博士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
[3]《精益生产推行手册》:张平亮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7月
作者简介:谢赞吾,男,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工艺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