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读教材策略之二: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2)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找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就知识本身而言,这节课的内容教学难度并不算大,但它却肩负着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重任。怎样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学载体实现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这节课的价值所在。
  来自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付亚萍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对完整过程,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案例】
  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我们要一起去开美食派对哟,你们想去吗?看,都有什么好吃的?(出示美食图片)
  现在我们来玩一玩“猜猜下一个是谁”的游戏吧?
  (出示课件里的蛋糕、棒棒糖,让生找到规律)
  师:同学们,猜猜下一个是谁?
  ……
  师总结:像这样,两个或三个物体在一起重复出现3次及以上的排列,我们称作有规律的排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揭示主题,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
  师:派对里的美食被小偷偷走了一部分,藏在一间密室里,请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密室里找出被偷走的美食吧!
  ……
  (一)发现重复
  (PPT出示: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到密码,打开密室大门)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密码是什么?为什么?
  生:从左往右观察,我们发现,密码的排列是:蓝红红、蓝红红、蓝红红……这样排列的。
  师:有规律吗?
  生(齐):有!
  师:什么规律呢?
  ……
  (二)锁定一组
  师:从哪里开始重复?能画出“界线”吗?
  生:能!(动手画)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呢?
  生:一组规律里有3个图形,分别是一个蓝、两个红。
  师:那么剩下不完整的这一组,空缺的图形应该是什么呢?
  ……
  (三)发现规律
  师:你们真棒!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图形,我们其实只要知道了一组,其他几组都是这样排列的,对吗?
  生(齐):对!
  师:那你能圈出下面几组图形重复的一组吗?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后展示作品)
  (1)★★☆★★☆★★☆
  (2)◇◇◆◇◇◆◇◇◆◇◇
  师小结:所以在有规律排列的图形中,只要知道了重复的一组,其他各组跟这一组都是……
  生(齐):一样的。
  ……
  (四)应用规律
  师:恭喜你们,成功找到被偷走的美食啦,仔细观察美食的摆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请生上台汇报、讲解)
  (PPT出示:第二关:逃出密室)
  第一步:锁定一组
  (PPT出示:请你认真观察,根据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到密码,打开密室大门,将美食带出密室)
  (小组合作交流,找出规律、汇报)
  生汇报:密码的排列规律是以“985”为一组重复排列。
  第二步:填补空缺
  师:那么空缺的数字是多少呢?
  生1:是“5”“9”“5”。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
  第三步:问题变形
  师:密码排列的规律除了以数字9为起点观察,还可以怎么观察?以谁为起点?规律又是怎么样的呢?
  ……
  师:所以,在环形排列的规律里,起点不同,得到的规律也不同。但规律的特点都是一样的:有重复,重复的每一组图形或数字都一样。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抽奖
  师:现在我们要一起去开美食派对啦,每人都会得到一张抽奖券哦,快看看,你能解开抽奖券上的兑奖号码谜团,参与抽奖吗?
  ……
  (二)地铁“穿新衣”
  师:昆明4号地铁线马上就要开通了,请你当一当小设计师,为4号地铁设计有规律的“新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你有什么收获呢?
  ……
  五、欣赏规律美,感受数学美
  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起来欣赏吧。(PPT展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乐曲、四季变化、动植物的一生、诗词中的顶针和回文……)
  【思考】
  一年级的“找规律”是对低龄儿童进行逻辑推理思维训练的一节重要的启蒙课。付老师通过巧妙创设情境,有序组织外部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会到了有规律排列的数字或图形的外部特征,为中高年级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逻辑推理知识埋下了有益的种子。
  具体来说,这节课蕴含着体会“规律”外部特征和内部本质的四个层次:
  1.直观感受到规律的外部特征是“重复”。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感受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比如学生的作息规律: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吃饭、做作业、睡觉,然后日复一日不断地重复;再比如一周生活的规律: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学,周六、周日在家休息,然后一周接着一周不断地重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不断地重复。可以说,“重复”就是规律的“外衣”,离开了重复就没有规律可言。当然,更复杂的一些规律中,“重复”不仅仅是静态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趋势——比如每一组图形(或数字)在前一组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等。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到重复,学生就获得了学习找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倚靠点。
  2.深入体会到规律的核心本质是“复制”。很多有规律的现象都可以无限延伸。例如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不知何年开始,到何时结束。想要从形态上窥得它的全貌,几乎不可能。但只要找到它的一个重复周期,其余部分不过是这个周期不断“复制”衍生的结果。因此,一般有规律的现象都可以“锁定”最基本的一组,其余部分都是这一组的“复制品”,它和“母版”完全相同。明白了这一点,学生的注意力就从对事物的具体外部形态的关注,逐渐转向对事物的内部结构的分析了。
  3.在变式练习中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有了前两个层次作为基礎,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稍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就成为可能。从每个周期两个元素逐步增加到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元素,从具体的实物图像到半抽象的几何图形再到完全抽象的数字,从直线排列中单一的周期划分模式到环形排列中周期划分的多样性……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学生解决起来仍然是游刃有余。在“变”中理解“不变”,在“不变”的本质下寻求“变”的形态,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4.在回归生活中体现“规律”的人文价值。数学学习要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美术中的二方连续图案、四方连续图案,大自然的四季轮替、植物一生的形态变化和子代生命的延续,音乐中旋律的重复、渐进,传统诗词中的顶针、回文手法……让学生感受“规律”的魅力是如此巨大,能给人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尤其是学生在感受动植物生命周期变化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整个族群生命的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低龄儿童进行哲学思想的启蒙教育,就在这样有趣的数学学习中悄然拉开序幕。
  “找规律”这节课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肩负着让学生从关注事物的外部形态,到关注事物内部结构的逻辑思维启蒙的重任,让学生完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件艰辛而快乐的事情。
其他文献
词语,是组合句子、表情达意的基本元素,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其词语积累量的多少、质的高低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要以词语的运用为目标,有的放矢,因词而异,在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一、就地取材:在語境联系中运用  语境,是词语理解和运用的重要凭借。就一篇课文而言,文中的词语都处于课文提供的语境中,词语的意思、用法与语境联系,方能让学生得到词语理解和运用的启迪。若文本
期刊
一年级学生来办公室交作业,其中有一题是“阳光像什么”,他的老师看了一眼他的答案,说道:“阳光怎么像金子?这句话说不通!”  这位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阳光为什么不能像金子?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阳光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就像闪耀的金子!再说,这道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一年级学生为了回答‘阳光像什么’而追求‘标准答案’,那么,在他们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就会走入‘死胡同’。不如引
期刊
教材简析:  《拔萝卜》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阅读材料,教材根据故事的发展配有四幅插图。教材安排这个栏目旨在引导学生在和大人一起看图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分享阅读、无压力阅读”的编写理念,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很多学生在幼儿园里或许听过《拔萝卜》的故事或还唱过《拔萝卜》的歌曲。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来阅读故事,学
期刊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这篇文章结构清晰,以“富饶”为中心从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作者在文章中先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然后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其中,介绍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介绍海底主要通过写水产资源来突出其富饶;而介绍海岛则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语句来介绍的,作者从总到分的介绍,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鹤庆县云鹤镇中心小学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精神,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将实现教育内涵发展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期刊
口算教学,一直被视为笔算的基础,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重视口算训练思维的功能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口算逐渐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作为教者,应重视口算教学自身独有的价值,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形成口算策略的过程中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提高學生运算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下面围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同课异构,谈一些本人对口算教学的思考。  【A教师】  1.(出示口算题)你们会算吗?  3+
期刊
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挖掘教材资源,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科学地、灵活地、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激活课堂教学,明确运用价值,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开发和
期刊
【导读】  “单价、数量、总价”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曾被删减,后又重新“回归”。在被删减的时期,似乎对于学生正确解答“购物”问题也没有多大影响,但为什么现在又把它“请回来”了呢?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探寻的东西?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后续发展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本案例中,作者以自己和同伴的实践经验和审慎思考,正面回答了以上问题。这或许能为大家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期刊
教材简析: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体样式的寓言故事,为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做了进阶式的安排。教师可以通过单元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单元整体预习的基础上,对生字词进行检测,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生字及多音字,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借助提示
期刊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就是通过短小的故事来阐明道理,给人以智慧启迪的文学体裁。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体样式的寓言故事,为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做了进阶式的安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