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吧!细胞们!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x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潇

  人类身体里,约有37兆2000亿个各种各样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充满活力地工作,支撑起这具身体的生机。当身体变成一个工作世界,当细胞都变成了上班族,会发展出怎样的故事?风靡全球的日本漫画《工作细胞》可以给出答案。
  《工作细胞》故事的主角正是人体内的各种细胞。今年2月,根据漫画改编的动画片登陆央视电影频道,掀起一波追剧热潮。刚播完不久,剧场版《工作细胞:细胞大作战》又被宣布引进,将于4月在国内影院上映,引来粉丝一片欢呼声。这部讲述“身体里的故事”的动漫何以如此受追捧?離不开背后的创作者,一位活力满满的90后女孩——清水茜。
日本漫画《工作细胞》。

  清水茜生于1994年,创作《工作细胞》纯属偶然。2013年,她在漫画专门学校学习画画。一天,苦于复习细胞知识的妹妹,提议她把枯燥课本知识画成拟人漫画,以方便记忆。于是,清水茜查阅资料,学习细胞知识,最终完成毕业作品——漫画《细胞的故事》。2014年,凭借这一作品,清水茜摘得“月刊少年天狼星新人赏”。第二年,她以《工作细胞》为题,开始在《月刊少年天狼星》上连载漫画。
  漫画中,身体是一座繁忙“大都市”,肺部是机场大厅,鼻腔是长长的温泉酒店。细胞们各司其职,忙碌而充实:主人公红细胞,一个冒失上进的职场菜鸟女孩,顶着红色邮差帽,如快递员般穿梭于身体内部;消灭细菌、病毒以及变异细胞的白细胞,是一个外冷内热的“警察”小哥哥,身着白衣,沉默寡言,偶尔有点儿天然呆;巨噬细胞是温柔优雅的御姐,一旦投入战斗便手握大刀杀伤力十足;癌细胞则是个反叛少年……一个个原本名字拗口、形象抽象的细胞,都变成真实可感的人物角色。
  除了科普知识,《工作细胞》的故事也充满戏剧性。“尽量避免设计能让人猜得到年龄和性别的特定疾病,每一场战争都与你息息相关,让个体感同身受。”清水茜说。在她的笔下,每一个小意外,都可能在人体内上演灾难大片。比如一次擦伤,留下的是“世界大战级别的轰炸痕迹”:皮肤出现伤口,开始流血,大量细菌、病毒趁机一窝蜂冲进去,于是白细胞打头阵,淋巴球军队做主力,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从旁支援,血小板制造“血痂”堵住伤口……众细胞分工合作,打响“反侵略战争”。“看着他们战斗、牺牲,即使身处险境也鼓起勇气完成自己的职责,真令人振奋!”“原来我身体里的细胞都在这么努力地工作,为我操心呢!”连载不久,《工作细胞》就在日本引起关注,收获一大批粉丝,后来还成功进入日本生物教学课堂,获得医学专业人士称赞。
  为确保漫画质量,清水茜更新速度很慢。今年1月26日,《新冠肺炎(后篇)》刊登,算是给作品画上句号。这最后一话,缘起于疫情开始时读者的留言,故事情节紧密贴合当下,既让人感受到《工作细胞》是一部活着的作品,也给疫情笼罩下有些灰暗的生活带来了活力。而这也是清水茜创作漫画的初衷之一——当我们感到颓废、沮丧、无精打采时,想想那些可爱的细胞吧,“只要能让大家了解这些细胞的魅力,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其他文献
陈思诚  《唐人街探案3》(以下称《唐探3》)原本定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一场疫情却让整个宣传与排片都打了水漂。8月22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不少“隐退”半年的电影人在此露面。电影节第二天上午,“唐探系列”编剧兼导演陈思诚参加了一场论坛,回顾停工半年的影院与片场情况,言语中有些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啊。”  陈思诚被观众熟知,最初是因为演员身份。在2006年那部大热军旅题材剧《士兵突击》中,他
中华书局根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的九年规划(一九八二——一九九○),今年又重点安排了几部大书的整理出版工作。    文学方面:    中华书局一向把文学总集的编纂工作列为重点,继出版《全辽文》的校辑本、重印《全唐诗》之后,今年又推出了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六朝以前的诗歌总集,解放后一直通行的是丁福保辑的五十四卷本《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但其收诗不及《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逸
“大脑等于思维”吗?这个古老的问题今天又被美国的科学家们提出来,是因为他们今天找到了用现代化的方式分析解答这个问题的途径。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进一步纠正过去人们的一些偏见,即:简单地把大脑与大脑疾患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证明大脑在思维活动方面的影响。  神经学专家温森(J.Winson)在他的新著《大脑与心理》(BrainandPsyche:TheBologyoftheUncon-scious)中建议
陈扬炯的《哲学漫谈》(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年六月第一版)在说明不能以“有用”为真理标准时写了如下一段话:    相传富兰克林曾请一位太太参观他的科学新发明,那位太太问:“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得好:“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讲座(上册)》在讲解可能性与现实性时也引用了这个例证,可是指的是法拉第而不是富兰克林。又查松鹰同志著《电子
我们三个自称为“作文本儿”的《花萼》和《三叶》,原先由文光书店出版,那是解放以前的事。现在三联书店打算把这两本习作集合在一起重印,要我在后面写几句话,因为两本集子原先的“自序”都是我写的。  在《花萼》的“自序”里,我记下了当时我们三个围着桌子看父亲改我们的习作的情形。说是看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
黄永年先生为填补空白,根据自己数十年读书嗜书、藏书的经验,上升为对古籍整理的系统的认识,写成《古籍整理概论》一书。虽然作者自称“只是一本粗浅的入门书,而非学术性的高文鸿著”,但是书对有志于从事古代典籍文献整理的后学,颇有裨益。  整理出版古籍,首先是选择底本,用“善本”而不用“劣本”,自不待言。为明确善本概念,作者在此基础上主张:一、凡成为文物的古籍都是善本;二、凡校勘精审的才是善本。前者考虑其文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嬗变与方法的更新,在鲁迅研究界,似乎有一种压力感和困惑感:在新的形势下,鲁迅研究怎样才能继往开来,取得新的拓展和新的突破?不少专家、学者在思索着、探求着、努力着,袁良骏同志即是其中之一。为了总结过去鲁迅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找出必须填补的空白点和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以利开创鲁迅研究的新局面,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他便开始对七十余年来鲁迅研究的历史作系统的考察。经过艰苦的努力,《鲁迅研究史
近日,埃及南部距离开罗460公里处的索哈杰省塔赫塔区发生两列列车相撞事故。由卢克索开往亚历山大的157次列车在马拉加和塔赫塔车站通过期间,部分车厢的紧急制动系统被身份不明人员打开,造成列车停驶。随后,一列由阿斯旺开往开罗的列车从后方撞上了停驶列车,导致两节乘客车厢、一节机车和一节动力车厢脱轨。36辆救护车随即赶赴现场救援。  得知这不幸的事故后,我后怕不已,不禁回忆起自己在埃及坐火车的几次经历。印
对于西方历史学家来说,二十世纪的到来伴随着许多的烦恼和困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上尚未安定的“世纪末”的恐慌,仿佛中断了西方历史的发展。面对过去,历史学家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自信乐观,而瞻望未来,更是忧心仲忡。历史本身的复杂多变,造成历史事实也不再那么确定可靠。历史学由十九世纪的巅峰状态,一下子跌落尘埃,危机四伏(参见拙文《文化的转折、观念的变更》、《读书》一九八五年第十期)。然而,在这一片惊叹
偶然在别人的案头看到一本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李商隐诗传》,借来翻了翻,发现文字欠通之处不少。下面摘录原文,有的可以归结到某词某字的就打上着重号,有的须加说明的加上括注,有的酌删无关的词语。  有三个姐姐虽然都已出嫁,但还有年纪尚幼的弟妹五人(1页)  同年六月,因崔戎去世,李商隐在仕途上徘徊无依的时候,十一月在长安城里却发生了……“甘露之变”(32页)  公主况且不能染指凡尘,岂有宫人能同一个世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