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七个融入”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是影响师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直接诱因,也是社会思潮和时代风貌的折射与关照。对“小麦灌浆期”的广大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是影响他们成就未来人生的重要外因。在这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工作,而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和教育环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坚持扬弃继承、传承创新,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着力推动校园文化的融入建设,构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网络文化协调发展体系。
  融入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坚持把校园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中。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结合增强“四个自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加强校园文化理论研究,推动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相融合的前瞻性研究、系统性规划、科学性提炼,形成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深入阐释校旗、校徽、校歌、校训等校园标识和文化的时代内涵,提炼学校精神、口号和班级口号等方式,构建出有思想、有内涵、有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融入学校总体规划
  规划建设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和目标。结合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加强校园文化整体规划建设,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提供政策保障,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网络文化协调发展。结合党的系列政策方针和地域实际,牢牢把握正确工作导向,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在推进学校硬件设施、规章制度等各项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因素,使优秀校园文化成为推动校园全面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量。
  融入教学科研管理
  教学科研管理是学校正规化建设的抓手和途径。坚持把校园文化对象从单一的学生主体转化到以广大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群体上来,把校园文化建设从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引导转化到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上来。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内涵,把校园文化有形无形地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全过程中,大力营造人人、处处、时时传播传承传习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融入校园阵地建设
  阵地建设是彰显校园文化亮点、体现校园育人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行政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网络阵地建设、整洁优美环境等实际,有序有力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师生主体发展特点,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台、校园网站、文化橱窗等阵地,多举措宣传典型人物、优秀班级、文明院落等,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有礼、勤奋求知、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融入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师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价值导向、为人准则的重要渠道。加强德育、美育等学科课程教学管理,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利用学校政治学习、党员学习、团员学习、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等平台,广泛开展民族英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学习教育活动。
  融入文明规范行动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基础,是个人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觀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之中,通过党团日活动、宣传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学习领会《师生守则》《行为规范》等,逐步形成崇尚礼仪、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风气。
  融入各类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是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熏陶感染功能,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艺术节、文化节、文体比赛等活动,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心理调节功能,通过开展文化体验、志愿服务、捐赠爱心等活动,培育师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优建强校园文化,着力营造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化人树人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华章。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金牛区按照市委部署要求,以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文旅新高地为引领,做强“文化北城”品牌,提升区域人文魅力,丰富城市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科贸金牛·文化北城”的影响力、辐射力,为“提升金牛品质、打造金牛品牌、重振金牛雄风”努力奋斗。  坚持文化引领,塑造别样精彩城市文化  “科贸金牛·文化北城”是金牛发展的
期刊
四川省委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前提下,重点抓好7个重点任务。其中,深入实施“一干多支”战略,加快构建“五区协同”机制,成为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稳增长的关键性领域。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省委部署,作出了强化“主干”担当、促进“干支联动”的系
期刊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双流区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党员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时组织针脚“稀”、党员淬火“弱”、群众打秤“软”的实际,坚持党员亮证、群众称秤,聚焦“8小时外”,积极探索党的建设向党员群众生活领域延伸,持续补齐党建短板、改善党建“刚需”,实
期刊
充分肯定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  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非公有制经济3个“没有变”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
期刊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当天,习近平同志面对500多位中外记者说的这段话温暖了亿万人心。明确为什么人、靠什么人,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五大发展理念”中,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蒲江将进一步提振精神区位,重塑经济发展格局,做强区域功能支撑,建设成都西南门户,奋力打造美丽蒲江·绿色典范。  推进东向发展,重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寿安新城地理区位距成都中心城区、双流机场约40公里,毗邻天府新区,更易受到中心城区及天府新区辐射带动,有利于降低交通运输等物流成本;同时,中德(蒲江
期刊
为全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党内监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采取五大举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队伍规范化建设,有力推动分局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对基层所队开展巡检  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使“两个责任”在基层取得实效,不断强化基层民警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基层派出所
期刊
加快推进成都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扩大全方位开放,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建立起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开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同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期刊
天府文化与川剧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坐落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古蜀国之都成都,自4500多年前就已形成城市。历经千年的岁月,城址未徙,城名未易,用时间与风霜酿造了属于这片土地的巴蜀文化。  古老的巴蜀文化一如岷江那滔滔流水,灌溉着广袤的成都平原,让这片土地生长出许多文化的花与果,以供勤劳的成都人民去品味,去欣赏,去陶冶灵魂与情操。就在这片花与果之中,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川剧
期刊
經济全球化是谋划发展时必然要面对的时代潮流。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的《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再次强调要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成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