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图形其表达内容的必要性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下学者研究学习的现状
  图形通常被作为记录媒介和表达媒介来使用,传统绘画、文字与新时期的科技图像,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国的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多的人关注到艺术、设计领域。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绘画、设计。观赏,临摹在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但如今不论是带着兴趣业余爱好的群众、科班出身的学者、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工作者。在观赏、临摹的学习过程中大都会陷入一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泥潭,人们大都只从图像的表面形式入手,模仿其表现技法,色彩搭配,材料运用等,而往往将图像的至关重要的“内容表达”抛开一边,导致做出来的作品易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景象。
  抛开刻意者的有意抄袭,追求利益的简单快速化来看,“追其形,不追其根”对于学者们的影响就是制作出了没有灵魂的作品,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缺乏思想表达。欧洲设计大国、日本等国与中国在设计领域所拉开的差距,与国民的学习理念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有内容的形式
  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在谈及原始艺术——彩陶盆,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彩陶盆上的几何装饰图案是同古越族蛇图腾的崇拜有关,比如漩涡纹似于蛇的盘曲状,水波纹似于蛇的爬行状。而仰韶,马家窑的许多装饰纹样已经比较清晰的表明了,他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逐渐变化为抽象化,符号化的。显然,在毫无刻意研究学习的情况下,人们普遍会仅仅将这些图像当做成装饰来看待,却不知这些图形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某种意识形态的象征。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史同样是思想史的一部份,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或记录媒介,是以内容为载体的。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只浮于表层,不弄清楚其表达含义所在,慢慢便会走向“形式主义”的误区。
  相较于中国的而言,“形式以内容为基础”这一理念在西方体现的更加明显,西方抽象画在中国改革开放前一度被认为是形式主义的艺术,并且觉得西方的现代艺术也是形式主义的艺术,实际上人们并不十分了解他们所看到的西方形式主义,西方形式主义是有内容的,在20世界出现的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等人所做出的抽象画,它以数理科学为内容,是物质世界微观和宏观的东西,是“理”的表现。他是写实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康定斯基说:“数是一切抽象的终结者。”可见当下中国在学习西方现代绘画时产出的大多数中国式抽象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画。抽象画是理性的产物,它的每一条线都是经过严密计算,并非胡乱涂抹,他揭示是事物本质,而并非是创造偶然性的感性。这便是不究其根源,走向了“盲人摸象”的道路。
  三、图形表达的内容
  图形内容除开具象含义、事件之外,它作为思维的客观呈现,还可能会包含有当下的某种情绪,与创作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关。
  中国绘画与同时期的哲学思想的发展相循渐进,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当下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也多有为统治阶级服务。魏晋玄学主张老庄思想的“無为”、“养身”、“情意我”,文人游山玩水作为修身方式,正是战争对人们的影响,使得人们想要逃避现实,远离战争,寄情于山水之间,让人们关注到自然,使得山水画从人物画里脱离,并在早期将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山水画相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后期不断壮大。这一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宗炳受佛教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他把山水画和佛、道思想进行结合,这种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往后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想也体现在了山水画中,各个时期的山水画特点均有不同。
  西方从现代设计开端至今,从最初的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繁复的缠枝花纹,到后来发展成两支的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直至当代的百花齐放的设计风格,都是有着各自的韵意。花草不仅仅是想放置花草上去,而是因为对机械化的否定,强调自然主义动机;简单的几何不仅仅只是为了装饰,而是想表现注重功能,注重事物本质,“少即是多”的概念。
  四、如何了解图形表达的内容
  那么如何去研究了解一副作品的内容所在呢?
  最直接的是与作者直接沟通,了解其创作思想。再者便是去了解作品或作者的时代背景,了解其生活环境,遭遇,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分析作者思维产生的原因,文学与艺术是思想的传播载体,图形一定也为思想服务。
  五、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今在世界的舞台上它并没有十分显著的标志,人们仍旧拿着老旧的东西去诠释中国文化,这是新一代人需要去反思并改变的问题。如果浮于表面,不究其根本,想要走在前列一定艰难。这更需要我们由里及表,抓其根,学会“针织原理”,用上“自己的线”,织出自我。
  参考文献
  1]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7(2018.6重印)  【ISBN 978-7-108-03037-5】
  2]  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王受之设计史论丛书)     【ISBN 978-7-5006-4830-7】
其他文献
摘要:若想更有效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摆脱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学习场景来激发其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做到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还应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身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兴趣范围的延伸,对其知识系统的构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将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发现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应把发现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教材中每一章节、每个实验中去,让学生恰当运用发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现能力;发现方法  发现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
期刊
摘要:应用数学是一门传统的科学专业,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为关注度的提高,很多门类受到重视,如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许多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并以不同的学校为例,加以施行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以黄淮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研究应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课程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制定策略。  关键词: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要:在当前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下,情感教育工作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育工作,不能将情感教育局限于内在情感课程中,丰富的个人情感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所获得,而是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之后,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内在情感。所以从这方面分析,可以发现情感教育工作必须要渗透到初中教育的各个方面中,如此才可以让情感教育工作,在
期刊
摘要:《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厚的文学性和哲学性。其通过六个寓言故事的聚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庄子关于人的认识、物我同一性和“反其真”的哲理性思考,折射出了道家思想崇尚自然的朴素辩证观。  关键词:寓言;庄子;《秋水》;物我一体  “看他从大处落墨,接连七段文字,洋洋洒洒,如海波接天,浪花无际,却只拥‘反其真’三字归结通篇,笔力超逸横绝。”清代刘凤苞《南华雪心篇》中对《秋水》的评价
期刊
摘要:即兴演讲在以前通常是一种表演、娱乐形式所需的技能,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即兴演讲的训练过程却尤为重要。其中,师范生未来多数从事教育教学领域,因此在演说方面需要较强的开阔性、概括性与灵活性。本文则是通过分析即兴演讲训练对师范生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探究更加有效的训练方式。  关键词:即兴演讲;师范生;训练技巧  即兴演讲是指演讲者在没有充分准备或自己随性的情况下就当时的环境、主体、人物所进行的演说。
期刊
摘要:实现民族复兴,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需要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处,这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礼仪素养方面知识缺乏,认识程度低、实践能力差等现状,加强礼仪教育、将礼仪素养教育融入家庭、走进学校,走上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内外礼仪生态环境,积极构建礼仪文化素养生态系统,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素养品
期刊
摘要:元代山水画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时期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重大,其中王蒙是从元代过渡到明代这一绘画时期非常关键的人物。本文试从分析他的几幅代表作品入手来探讨其绘画风格。  关键词:王蒙;绘画;风格  元朝政府在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上采取措施,推行带有严重民族歧视的划民等级政策,提倡佛学、道教,轻视儒学,废除科举制度。士人阶层沦落到了社会底层,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以绘画作为抒情明志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初中体育学科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尤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初中生的体育课程开始成为基础课程中较为主要的课程之一。游戏化教学融入体育课程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天性的束缚,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对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重要性;策略  前言:  体育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建立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得益于我国教育教学部门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政策。这项政策也推动了我国一些冷门科目的发展,例如音体美。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课程最为重要,音乐课程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性格培养。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大问题在于小学音乐教学不能较好地进行节奏感培养,从而出现唱歌不在节奏上,学生跟不上拍子等等问题。基于上述内容,本文从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