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目前教育现状,成就学生、发展学生、服务学生。我们的“活力”课堂,通过在课堂中改进学习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改进合作竞争手段,把知识的参与权、体验权、分享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 课堂改革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竞争手段
营造“活力课堂”,是我校正在尝试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课堂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就要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翁。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相当大,还有许多的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家都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经验,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及经验,谈几点看法。
1 改进学习方法,把知识的参与权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束缚,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一节课的任务不能完成还有下一节课,但学生创新火花的进发不是周而复始的。教学中,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在进行“活力”课堂改革初期,我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初衷是通过同年级、同学科、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成败,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学习是学生份内的事情,很多老师却将此权力包揽过来,课堂上滔滔不绝,担心自己没讲清、讲透、讲完,学生成了听众、观众,失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权力。要改变这种现状,那就必须改变学习的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倡导“三不讲”原则,学生自己动脑可以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讨论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都掌握不了的不讲。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三步来完成教学内容,一是提前按照学案预习,“独学”解决自己可以学会的内容;二是课中合作学习,“对学”解决较简单的知识,“群学”解决独学和对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是老师及时的点拨、适度的讲解,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前独学、课中对学和群学,让学生学会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2 改进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仅仅把知识的学习权还给学生是不够的,还要把对知识的体验权同时还给他们,老师们通常会失落、担心,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反复、重复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其实,知识只有让学生内化,并且也如老师般会讲,能用学到的只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一定是会了,所以,课堂上,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们体验,让他们的知识在探索中得到深化,那必定会终身受益。英语课上孩子们用简单的英语和生动的手势交谈着、语文课中孩子们不同见解的畅所欲言、数学课中如工程师般的动手丈量、科学课中孩子们搬弄着瓶瓶罐罐花花草草,放手让孩子们去学习,必定这是他们自己的事。
3 改进合作竞争手段、把知识的分享权还给学生
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没有参照的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平淡的、不能彰显生命力的合作。既要倡导师生间的合作竞争,又要倡导学生间的合作竞争;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目标的竞争对手,开展手拉手合作竞争。通过启发诱导,倡导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看法,加强合作学习交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开展学习竞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为了保证学生问良性竞争,我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捆绑式的评价机制,让人人参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评出表现出众的个人和小组,学生“既是队员也是裁判员”,这种氛围,孩子们分享了竞争过程中的愉悦,分享了努力得到认可的喜悦。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我们的课堂改革在前进中摸索和坚持,路途艰辛漫长,但我们坚信理想的教育应当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让我们的孩子在幸福快乐的乐园中学到知识,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解读
[3]李炳亭著,《高效课堂22条》
关键词 课堂改革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竞争手段
营造“活力课堂”,是我校正在尝试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课堂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就要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翁。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相当大,还有许多的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家都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经验,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及经验,谈几点看法。
1 改进学习方法,把知识的参与权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束缚,就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一节课的任务不能完成还有下一节课,但学生创新火花的进发不是周而复始的。教学中,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在进行“活力”课堂改革初期,我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初衷是通过同年级、同学科、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成败,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学习是学生份内的事情,很多老师却将此权力包揽过来,课堂上滔滔不绝,担心自己没讲清、讲透、讲完,学生成了听众、观众,失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权力。要改变这种现状,那就必须改变学习的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倡导“三不讲”原则,学生自己动脑可以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讨论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都掌握不了的不讲。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三步来完成教学内容,一是提前按照学案预习,“独学”解决自己可以学会的内容;二是课中合作学习,“对学”解决较简单的知识,“群学”解决独学和对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是老师及时的点拨、适度的讲解,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前独学、课中对学和群学,让学生学会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2 改进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仅仅把知识的学习权还给学生是不够的,还要把对知识的体验权同时还给他们,老师们通常会失落、担心,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反复、重复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其实,知识只有让学生内化,并且也如老师般会讲,能用学到的只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一定是会了,所以,课堂上,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们体验,让他们的知识在探索中得到深化,那必定会终身受益。英语课上孩子们用简单的英语和生动的手势交谈着、语文课中孩子们不同见解的畅所欲言、数学课中如工程师般的动手丈量、科学课中孩子们搬弄着瓶瓶罐罐花花草草,放手让孩子们去学习,必定这是他们自己的事。
3 改进合作竞争手段、把知识的分享权还给学生
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没有参照的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平淡的、不能彰显生命力的合作。既要倡导师生间的合作竞争,又要倡导学生间的合作竞争;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目标的竞争对手,开展手拉手合作竞争。通过启发诱导,倡导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看法,加强合作学习交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开展学习竞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为了保证学生问良性竞争,我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捆绑式的评价机制,让人人参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评出表现出众的个人和小组,学生“既是队员也是裁判员”,这种氛围,孩子们分享了竞争过程中的愉悦,分享了努力得到认可的喜悦。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我们的课堂改革在前进中摸索和坚持,路途艰辛漫长,但我们坚信理想的教育应当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让我们的孩子在幸福快乐的乐园中学到知识,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解读
[3]李炳亭著,《高效课堂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