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可减少患胰腺癌的风险等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服用维生素D可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近一半,这是首项表明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胰腺癌的研究。
  在此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直肠癌和乳腺癌,有些实验室和动物实验结果也显示,维生素D可抑制异常细胞的发育,并抑制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的血管的形成。
  这项由美国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显示,每天服用45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大多数复合维生素制剂中的维生素D的标准含量)可以将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43%。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服用的剂量过高并不会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得更多,而服用的剂量低于上述标准却会使效果下降,比如每天服用150到3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只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22%。
  这项研究以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两项研究为基础,这两项研究分别对4.6万多名男性以及7.5万多名女性进行了跟踪调查,详细调查了他们的各种情况包括饮食情况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每天的维生素D、钙以及维生素A的摄入量进行了计算。并对20多年后这些被调查的人当中谁患了胰腺癌进行了回访,对这些人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生活习惯也进行了调查。 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总结说,那些每天摄取维生素D剂量超过600个国际单位的人当中每10万人每年才有12.5个人患上了胰腺癌,而那些每天摄取维生素D剂量在150个国际单位以下的人每10万人中有21个人患上了胰腺癌。
  鲑鱼、金枪鱼以及其他鱼类当中富含维生素D,另外牛奶中也会添加维生素D。美国政府已经建议,年龄为50到70岁的人可每天摄取4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的摄取量应为600个国际单位,年轻人的每天维生素D摄取量可适当减少。
  多种复合维生素制剂中一般会同时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健康,但是维生素A的存在似乎会降低维生素D的抗胰腺癌作用,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为何仅含维生素D的营养补充剂比含维生素D、维生素A的制剂具有更强的抗癌功效。
  研究人员说,尽管胰腺癌相对罕见,在美国新发癌症患者中仅占2%,但这种癌症却是致命性的,在美国是排在第四位的致命癌症,估计2006年美国有33 700人被确诊患上胰腺癌,其中32 300人可能会因此死亡。
  目前针对胰腺癌并没有早期检测手段,初期症状包括消化不良等,诸如肌肤变黄等更明显的病症一般要到癌细胞已经扩散,患者可能只有几个月的存活期时才会表现出来。
  
  国外新药开发过程简介
  
  新药开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代药物的开发是大军团作战,需要众多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如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有机化学家、毒物学家、药理学家、计算机专家和医生等)的通力合作。
   新药开发的第一步是从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开始。生理学家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的各种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从而从分子、细胞、器官到人体的不同层次了解人的机体在正常状态下是如何运行的?病变又是因哪一方面发生了异常?针对出现这一异常的靶点使用某种具有特殊结构或性质的化合物,将会怎样改变分子、细胞的生理活动,是否会纠正病变,达到治病的目的?
  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靶点,高通量筛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发现针对特殊靶点的化学结构,使化学家有针对性地合成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
  然后,进行化合物的药效测试,一般都是先在试管和离体培养的细胞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动物试验。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猫、狗、猴子等。动物试验需要用到两种或更多种的动物,因为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不同。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药物对动物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多少剂量是安全的。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有多少量的药物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它在体内如何代谢分解,它的代谢产物是否有毒,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的速度有多快等。如果一个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进入血液,或者虽然进入血液,但是代谢、降解、排泄的速度太快,研发人员就要考虑是否要改变药物的结构或添加其它化学成分,以帮助药物被吸收或减缓其代谢、降解、排泄速度。有时,人们会发现,一种药物的代谢产物甚至比药物本身还更有效。
  由于动物与人的生理是有所区别的,对动物有效、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对人体并不一定如此。只有临床试验才能最终决定一种药物是否对人体有效和有何毒副作用。因此,一种药物一旦通过离体试验和动物试验,就可以向药监部门申请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一般分成3个不同阶段,分别称为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对象通常为20~100人,健康志愿者或病人都可以。其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会出现急性毒副作用,检验合适的安全给药剂量,并初步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试验时间持续数月。如果没有出现严重问题(如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就可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大约70%药物能成功地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300人。其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有疗效,并对安全性作进一步观察。试验时间持续几个月到两年。大约只有33%的新药能成功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然后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 000~3 000人。其目的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试验时间持续1到4年。约有25%~30%的新药可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在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后,制药公司就可向药监部门提出上市申请,由药监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在美国,最后经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只占最初申请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总数的20%。
  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它已有药物进行比较,被称为Ⅳ期临床。由于在前期的临床试验时,儿童、孕妇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新药上市后就特别需要观察其对这些群体和某些特定病人群体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如果发现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未曾料到的严重副作用,该药物有可能被立即从市场上召回。
  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间、非常昂贵的过程,并非小公司所能承担得起。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平均约需要8.5年时间和数亿美元。每5 000种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临床试验,且只有1种最终能够被获准上市。
  (张成栋 摘编)(收稿日期:2007-02-1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齐二药假药案”一波未平,“安徽华源欣弗事件”又接踵而至。如此致人非命的药品大案竟然都发生在我国有史以来大规模强制性GMP认证结束后的今天,难怪社会舆论惊起,甚至对为确保药品质量而进行的GMP认证产生了信任危机。尽管这些案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迅速由国家监察、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但案件所暴露的我国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漏洞,必须引起我国医药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丹红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丹红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肝功能和B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6)10-0448-04  原料药是指药品的活性成分,即药品中起治疗作用的成分。我国的化学原料药工业与改革开放时间同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成为整个医药工业的重点,而且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学原料药强国之一。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化学制剂的生产造成很大冲击,但对于原料药行业却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这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目前,我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3-0101-03  为了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2004年8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同时责成各级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直至2007年1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年轻夫妇进行孕前一般工作、生活状况和环境因素的调查,了解可能造成致畸的因素。方法:对650例孕前咨询门诊夫妇进行常规体检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前来咨询者一般生活状况良好,文化层次较高,空气污染及心理压力问题明显。结论:孕前咨询及调查有助于针对性宣传大众,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关键词 孕前咨询 环境污染心理压力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 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我院2004年-2006年抗抑郁药使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抑郁药销售金额2005年较2004年有上升,2006年稍有下降。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文拉法辛等新型抗抑郁药成为我院临床首选药物,同时部分三环类(TCAs)抗抑郁药,在我院也有一定的使用
期刊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上升趋势加快,2003年全世界约有1.94亿人患病,预计至2025年患病人数将翻一番。我国城市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人口的6%,上海等大城市超过10%,且发病率逐年升高。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类。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可用于有以下情况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1)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