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动起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借助大量练习,学生在反复操练中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技能不强. 其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那就需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的主动状态,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从而促进知识的构建,技能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因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形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生活逐渐过渡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毕竟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以情境创设作为引导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如在对称图形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现以剪纸工艺图片引入,然后以“剪喜字”操作引导学生在翻折、剪切中感受对称美,接着教师出示如蝴蝶、小区房等多种对称图形引导观察,设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观看后初步归纳,教师再借助Flash动画演示蝴蝶翻折后完全重合,并设问“什么是对称图形?”如此,抽象的概念在直观的活动中逐步被概括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又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以“棋盘上的学问故事”来导入,让学生在探究为什么的同时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打折问题”学习中虚拟超市场景,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来体验数学,进入探究过程. 诸如此类,以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大胆提问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堂气氛死寂,学生学习被动. 众所周知,和谐的氛围更有利于主体在活动中进行探究,而和谐的气氛一方面源于活动双方关系,另一方面则受主导方的调控. 因此,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需调节师生关系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首先,要调节师生关系教师就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要摆脱讲授式的观念束缚,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尤其要在课堂中多关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发展,鼓励并引导学生.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通过对提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更好地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 如在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变量取值为零后构建函数,结果学生在操作中更好地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三、问题引导探究,启发鼓励引导
  问题是数学探究的核心. 在初中数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不断分析中构建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全面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构建.
  如在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的概念和垂径定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圆进行举例,然后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圆并说说圆的概念,归纳总结得出圆的概念,接着提出问题“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后结合图像教师小结,同时提出问题“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中结合案例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垂径定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引导学生展示,展示后教师总结并得到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四、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练习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那就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实施引导,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客观差异,这也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来引导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来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样学生也才会更有自信,学习会更加积极.
  要采用分层练习的方式来练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准,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层,然后根据学习目标以针对性的练习来实施训练. 一般而言,下层学生的训练内容主要围绕知识目标进行,如二次根式教学中对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而针对中层学生则要引导其从知识目标向技能目标过渡,如二次根式教学中对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理解,对上层学生而言则要注重技能培养,且要进行拓展性练习. 当然,从下层到上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练习中教师要在学生达到一定目标后用高一层目标练习来对学生实施训练.
  总之,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通过课后的针对性练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 人类进入了21世纪,数学知识将成为每个公民整体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的教学大纲强调,人人都要学好数学,人人都要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强. 过去那种把读书看成文科教师的教学手段,理科教师只是课堂上课,课后让学生练习,甚至上课满堂灌,
【正】 早在七十多年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在其《语言论》(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中曾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断
简述了化工设备硫化亚铁的产生及其危害性,比较了目前预防硫化亚铁自燃的几种方法.由钝化清洗剂的作用进而介绍了 FZC- 1型硫化亚铁清洗剂在扬子石化加氢裂化装置的应用情况.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含量约为1%~5%,其中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仅占小部分。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练兵环节编题、讲题、辅导,“兵教兵”,使数学活动由“有效”到“高效”,更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关键词】自主参与;编题;讲题;辅导  一、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摘要】本文以对偶模型描述研发型公司的现金流,假定公司可以通过注入资金来防止破产并可选择在未来某一时刻投资于技术设备来提高自身收益,目标是最小化注入资金总额.应用混合奇异控制—最优停时方法,本文得到最佳技术投资时机的半显式表达式.  【关键词】混合奇异控制—最优停时;技术投资;对偶模型  1.引 言  近年来,经典风险模型的对偶模型Rt=x-ct S0t成为精算数学研究的热点.模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应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保证.”事实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进行创造性设计,充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功能,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富表现力,从而更深刻地展现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主要采用“题海战术”,但这样学生难免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久而久之就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 问题出在哪儿呢?关键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是源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在学习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数学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新课程改革后,各个学科都有了不同的要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开展创新教育,以便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那么在开展创新
【摘 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内在强大的动能。当学生对某种事情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20  数学是其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