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胶囊”之美育功效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倡导并组织实施“美育”的先驱者。他认为音乐与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音乐教育是达成美育目标的路径之一,因而提出音乐美育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特点、功能以及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有效的美育理论基础。本文将以“音乐胶囊”为喻,对包含在美育范畴中的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探析,从道德理论思想、素质教育观念和情感培养三个维度讨论音乐美育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的功能与益处。
  [关键词]“音乐胶囊”;道德美育;素质美育;情感美育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5-0032-03
  胶囊,是现今人群对部分以胶囊存装药物的一种替代性称谓,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此提出“音乐胶囊”概念,意在用胶囊治愈系功效的概念表达音乐在美育中的功能及作用。音乐作为美育内容之一可达到使人和谐,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能。“音乐胶囊”的说法恰好能将音乐在教育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概括与总结,它是教育手段当中不可获或缺的环节之一,在教育过程中以音乐中蕴含的“和”之理念化为仁德并实现德育功能;将音乐潜移默化之特性化为修身利器,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将音乐“情”之感怀化为内心认知,渗入心灵、怡情养性,实现情感美育的精神教化。
  纵观古今,人类事业最普遍最悠久者,莫过于教育。教育又分为实用教育与养德教育,博学者除了在实用方面应该受到教化之外,在观感方面也应该受到培养。蔡元培先生提出“凡人皆有喜乐哀怒惊惧爱恨之情,欲将此等情感与造物世界为友为美,浑然一体,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1],归属于美育的音乐教育恰好以“娱耳、移情”的方式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达到“音乐胶囊”之道德美育、素质美育及情感美育的效果,以此实现它的本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音乐胶囊”之“中和” 
  关于“和”的定义,它是矛盾各方趋于统一的实现,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主干,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孔子认为音乐有“中和之美”,还提出“思无邪”[2]的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非常适合宣扬仁德。音乐的“中和”之美以“奏中声、为中节、温和而居中”的先王之音表现得最为贴切,这种通过节奏、内容、形式以及声音表现出来的中和之美被认为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道德中的“中和”还与古人处事以“和为贵”的思想有着紧密联系。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下,国人在社会生活中基本都会抱有推崇“中和”思想的理念,在审美与处事方面主张对万事万物饱含包容接纳之心。同时,道德中和还表现为人与社会生活的思想牵连,即以“中和”思想为人处世,此表现为正德,也就是“道德端正、厚生惟和”的道德规范,以上两种主张的核心思想正是音乐“和美”思想所体现的内容:以乐观德,以乐化人,通过音乐内容、音响呈现、意蕴传达等方式感受“中和”思想。因此,儒家思想所主张的“在教育过程中传达音乐和美思想并徐徐浸化之”的教育方式至今都备受推崇。在我国音乐教育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另外一种思想来自道家,他们提倡纯粹自热的和谐之声,认为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中和才有万物生的道理。对于音乐本体而言,和谐之美以感官体验获得的声音色彩来反映,通过感官体验获得人生理与心理上的愉悦畅快之感后才能达到万物之和的效果。对于音响呈现而言,適度的音响所产生的和美之音更能令人达到心理和谐的效果,音乐各要素与人声、音器等之间“皆有可以相谐者,和之以音色,组之而为调、为曲”[3],音高、和声、节奏、织体、结构等均按照一定发展原则形成一种有逻辑、有形象、内部平衡协调的音乐形式,即使它们会发生多次变形[KG(0.1mm]处理,但是究其根源,则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这些音乐形式都将达成和美的样式,达到怡情养性的效果。“音乐胶囊”的功效以教育手段为载体,将和美的特性引入音乐听觉中使人产生听觉享受,再以音乐的和谐之美内化人心,使人心理愉悦、内心和谐,不再流于僵化,达到中和之效用。这正是蔡元培先生主张的“乐”教,即借用中和之美引起仁爱共鸣,“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从音乐中吸收情感提升内在就是最好的仁爱共鸣,“音乐胶囊”的道德美育功效就在于此。
  
  二、“音乐胶囊”之“内外兼修” 
  音乐与文化可以转换为内敛之情感与外习之文化,内外兼修者被才能称其为全面人才。孔子教六艺与弟子时,礼、乐居于首,曰:乐也,即谓美的教育也,认为音乐以情感人能潜移默化地达到美育效果。在《美育书简》中,席勒将古希腊社会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对比,感到在古希腊社会,人之天性完整和谐,与社会之间十分协调,近代文明反之,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分裂,同时,使个人本身也产生了人性分裂,如物质与精神、感性和理性、客观与主观,指出人之天性遭到破坏,成为缺乏生命力之机器[4]。然,解决此问题的恰当法则应是通过审美教育,使人成为审美的人,进而实现精神解放,形成完美人性。通过美育达成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最终形成“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属于德育,而世界观之统三者于一”[5],在教育中,任何一个层面都不能缺失,美育是内部精神修炼的必要环节。就音乐审美教育而言,它是通过听觉将从中获得的意义表现于躯体、心智、感官,再将其整合转化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的一系列过程,最终实现指导音乐教育的典范转移,“即从‘学习音乐知识’”转移至‘学习体验音乐’,从‘学习理解音乐’转至‘通过学习音乐达至个人成长’”[6]。学习体验音乐是一种情感参与的外化现象,它通过心灵对音乐的感悟外化为一种本能,再将本能反应加入音乐活动中,在音乐活动中积累音乐经验,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聆听音乐后,身体随之产生一种律动,律动转化形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以此了解节奏背后的特征风格。而抛开体验与经历的外化,音乐教育还能达到令人深思的效果,上升到美育最终目的:理想的、完美的、全面发展的人。因为音乐可以渗入心灵并发展听觉、感知、想象、理解等多种能力,用以充实精神、富足内心。例如,当我们听到一种空灵的音响时,会产生净化心灵之效;当听到诙谐活泼的音响时,大脑随之愉悦;当听到力量奋进型音响时,又可起到调动情绪之效。由此可见,音乐的魅力在于有情感,有态度,有个人品格,有精神力量,在不同的语境之中能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认知。将音乐与教育巧妙结合在一起,即可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实现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趋向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美育效果在于它可以将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基础以音乐的特殊符号进行融合,在激发感情体验的同时进行输入并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感性认知,在内化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以此达到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比肩同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便是“音乐胶囊”的美育功效之二。   
  三、“音乐胶囊”之“情感美化” 
  道家庄子曰:“鼓琴足以自娱”,他们认为音乐能使人产生愉悦之情。这一主张为美育的情感教化功能奠定了充分基础。音乐最直接的效用即产生刺激、激发情感,在音乐的刺激下情感本能得到释放、宣泄甚至产生共鸣,从有限的物质生活中脱俗超越使心灵得到解放,获得无限心灵自由。这类例证自古以来便不计其数,我国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均隐于市,在音乐中寻以慰藉,在脱离世俗的山水中创作经典;西方音乐史上贝多芬、肖邦、马勒等人均以音乐参与整个人生,从音乐中获取灵感与力量。杜波斯认为,“音乐之目的是体现与唤起情感。[7]”塞维利亚伊西多尔借用古希腊传统的权威宣称,“音乐感动人心,使感情处于不同的心境。”[8]威廉·海瑟因也曾表示,“音乐是一种‘释放情感、让情感奔涌而出’的手段。”[9]此类说法比比皆是,重点都在于强调音乐效果与心灵感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音乐教育中,情感美育的实现方式在于运用了乐音运动与心灵运动所产生的共同运动规律,通过情感再现引起内心共鸣,进一步形成内心认知。汉斯立克认为:“演奏者能够通过乐器把当时控制着他的情感直接表露出来。”[10]基于此,音乐这种表现艺术被当做一种有生命力的张力,为情感外化输出提供了独特路径,而这种音乐情感演释过程是倾诉心灵和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达成情感美育的有效措施。关于“乐”,《吕氏春秋》认为,乐能带来美感与审美愉悦,“适音”才能给人以“乐”。“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适心之务在于胜理,胜理包括治身。”[11]治身最紧要的便是人的思想,音乐丰腴的内涵可以从听觉声音中获得意义,表现于躯体、心智、感官等方面后将其整合转化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形成情感与思想的高度统一。亚瑟·叔本华认为,“音乐与我们生活感受中的张弛有着平行的关系”[12],作品源于生活,情感源于内容,音乐传达的声音不仅仅局限于音响的声音,它还包括生活、内容、思想以及情感,听觉产生的共鸣将以更幽深的方式刺激大脑皮层,使人得到审美感知、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反应、甚至创造性。纵观教育的最终目标,除知识以外,将情感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认知的过程极为重要。音乐教育的内化过程又与美的情感相互贯通,它以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使人产生愉悦与想象,不断丰富人生。愉悦的获得、内心的丰满、情感的升华,恰好又能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可以说,音乐教育为美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情感教化功能。
  
  结 语 
  音乐,“谓为令人感动的存在、以有意义的物质术语呈现”[13],它的价值与意义被接受者见证和体验,并在音乐教育成果中表现出来,因此,抛开体验去谈音乐的教育意义是无用的。笔者认为,将音乐体验理解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听乐”和“做乐”的方式完成音乐体验是一个相对优化的教育过程,在音乐体验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并促使学生完成自我成长的终极教育目标是音乐教育哲学实践主义中出现的核心观点。这一事实表明,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需要尽可能丰富这种体验,尽可能广泛地将这种体验传达给所有人,使人通过体验建立高层次的音乐修养,进而实现他们在思维和生活中的创造性。本文提出的“音乐胶囊”概念,恰好将其所具有的性能和优势通过音乐体验的方式为音乐教育赋予强大动力,为美育的实施注入全新活力,尤其在道德美育、素质美育和情感美育三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由此引导我们对音乐教育的关注进入一个新的视域,即共通共融的音乐体验。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当代审美哲学的代表人物贝内特·雷默,著有《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该书将作为形式的音乐与作为实践的音乐之争引入音乐教育层面进行了深刻而思辨的探析,作者分别论述了不同的理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差异性,并对形式主义和实践主义的优点与弊端进行了详细整合,与此同时仔细分析了不同理论的立论依据,并提出以“音乐体验的尺度视域为指导,实现音乐教育推进”的愿景。他强烈表达了音乐教育中应该重视审美融合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体验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另外一位教育哲学家戴维·埃利奥特也在《关注音乐实践》中提出了著名的音乐实践哲学观念,“音乐是由行动和产品组成并在某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存在”。他强调音乐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以此发展他们的音乐修养,学生在提高修养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创作、表演、演绎等形式在音乐实践中添加自己的创造,将内化的内容再次转化为外向输出,这才是音乐教育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從教育目的的本质上来说,埃利奥特所崇尚的实践观与雷默所提出的审美观其实并不矛盾,他们二者的共通之处都源于教育环节中的音乐体验。学生在音乐作品中基于审美经验进行体验,再将审美体验卷入生活实践中,在审美和实践的共通互融下构建人格、培养感情、实现内外兼修的美育目标。由此可见,音乐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下音乐教育发展的环境中不能忽视的事实便是如何在形式的音乐或实践的音乐中实现有意义的音乐体验,这一问题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的话题。在越来越重视美育的情势下,音乐教育必然成为热议研究。笔者相信,我们只要行而不辍,便有未来可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清朝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民族政策及措施,肯定了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及措施,是有利于稳定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并在客观上巩固了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康雍乾时期;民族政策;措施     清朝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满族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如何将边疆少数民族纳入自己的统治,承认其统治地位,成为清朝初期统治者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摘要:现在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学习好,各方面都要非常出色,经常让自己的孩子报好多个兴趣班,比如钢琴、写字、绘画、英语等等,孩子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方面,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考满分,数学竞赛都要取得名次,最好是一等奖,但是家长们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以及天赋,再有有些老师过度苛求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导致一些孩子厌学等。本文针对上述情况,以及现代教学的特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趣味教学法,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入手,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强调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外结合;目的在于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进一步、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享受
期刊
摘要:在税法及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是一项国家支持、企业得益的工作。房地产企业遵循一定的纳税筹划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适当的纳税筹划方法,减轻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从而实现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方法     最近几年,纳税筹划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许多大专院校都开展了纳税筹划的教学研究工作,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税
期刊
1、引言    1.1 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家族企业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企业制度形式,按照克林盖尔西克等人(1998)的“最保守估计”,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了65%-80%之间,所以家庭企业被认为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类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摘要]  音乐治疗这门跨学科的专业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例如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特殊儿童等,音乐治疗师根据其需求设置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缓解消极情绪,抒发情感,提高患者的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本文以探索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的差异为切入点,根据当下音乐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与音乐教育结合,以儿童领域为例,提供新的思考和理论基础,为音乐治疗在儿童领域中的教育与临床应用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纵深发展提供可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学生需要爱,有人说教师之爱比情受更炽热,比母爱更广博,这是一种最崇高、神圣的爱。用爱去激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方法之一。此外,榜样激励的方法也非常重要,用示范作用来影响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渴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励方法
期刊
摘要:《史记》中的汉文帝既是一个仁爱宽厚、从谏如流的贤君,又有凭藉个人感受,肆意而为的一面,而只有这看似矛盾的性格统一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时,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古代帝王的全貌。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汉文帝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之一,汉文帝也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明君的典型。因此,诸多史学在提及汉文帝的时候都更多着眼于他的“广恩博施”(《太史公自序》)、功德无量,鲜于涉
期刊
Abstract: Sexism is a sex discrimination or devaluation directed against women. It has cultural background. American Feminism alarmed the world. People’s concept and attitude towards women changed. Wi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的发展也被提上了日程。渔鼓作为传统的曲艺形式之一,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湖南渔鼓。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全国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湖南渔鼓文化保护计划的实施。本文以湖南省列入非遗名录的渔鼓为例,通过对渔鼓文化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传统曲艺形式渔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