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进实验,提高探究实验的成功率
  
  探究实验的操作设计,应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真准备后并都能够成功.如果多数学生实验操作不能成功,势必打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化学难学、化学实验更难操作的伤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教师对探究实验必须先行操作一遍,对成功率低的或实验操作难度大、学生难以完成的,必须改变操作方法或对实验进行改进.
  
  例如,学生的第一次探究活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在先行操作中发现,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仔细观察烧杯上并没有水雾生成.便询问了同科组的任课老师.他们都说这一实验去年全体学生都未能操作成功.是老师和学生的操作有误还是教材编写有错?经过分析,我认为,本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实验时温度的高低.经多次的反复实验,发现当室温高于32℃时难以观察到水雾的生成,当室温低于28℃时就很容易观察到水雾的生成.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气温差异大,九月中旬的北方已有凉意,实验可以成功,而位于南方的广州地区一般都在34℃以上.在这样的温度下,如果把烧杯罩在一支直径为1.5cm的照明蜡烛的火焰上方,由于火焰大,产热多,几秒钟后受握烧杯就已很烫了,水分子自然不能凝聚在烧杯壁上,所以观察不到水雾.经过思考,改用直径为0.15cm的插在生日蛋糕上的小蜡烛进行实验,全体学生都能成功!
  
  二、演示实验应该用时短、直观,学生易于观察
  
  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时间长,而且操作不当还可能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失败,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有四点:其一,木炭没有研细,使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得不够均匀;其二,原来的反应物中含较多水分,使加热时试管中含很多水珠;其三,反应温度不够高;其四,反应后虽然生成一些红色的铜,但混在未反应的黑色碳粉和黑色氧化铜粉末中,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无法清晰地观察到红色的粉末,若要其他同学走近讲台前观察,或分组轮流观察,可能会引起本堂课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做以下改进:首先严格控制木炭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0,上课前认真把两种药品研细混合,加少量水湿润,用玻璃棒把药品小心地涂满在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入烘炉进行烘干.上课时直接用酒精喷灯加热,这样反应后可在试管壁留下光亮的铜,后排同学也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清楚,达到省时、直观地目的.
  例如,在讲“CO2性质”时,教师设计实验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演示“倾倒CO2”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学生易于观察.关键是学生对“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有更深刻地理解,原来CO2可像水一样倾倒.
  
  三、增加小实验,有利于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学习期待
  
  初中学生年纪小,注意力还不能长时间集中,如果每堂课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出现倦怠现象.在课堂上尽可能增设小实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CO2制取的研究”时,我一进教室便出示一只细口瓶,瓶内的水中浮动一枚鸡蛋,老师接着在瓶口放一个同样大小的鸡蛋,鸡蛋直径比瓶口大,没有掉进瓶子里.马上有同学大声提问:“老师,你是怎样把鸡蛋放入瓶子里的?”老师微笑着不语,用玻璃棒稍用力压一压鸡蛋的侧面,学生豁然开朗:“哦,鸡蛋的硬壳已被老师除去啦!只有一层蛋膜包着!”“老师,蛋壳哪去了?怎么除去的?”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每个细节.
  以上实验仅花了2~3分钟时间,就能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期待艺术效果,比平铺直叙更有诱惑力.
  总之,凡是能降低教学难点内容的难度,有悬念地导入新课,以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紧扣教材,且花时不多的实验,教师都可酌情设置.
其他文献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信息技术如何发挥其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创设物理情境,实现生活与物理对接、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优势互补来优化课堂教学,都是我们教师目前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探究教学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  用  1.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数学?我们怎样看待学生?我们怎样对待课堂?这些都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让我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作为教
笔者一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创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既有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细细回味,总的说来,只要坚持以教材为本,从课标出发,最后的结果就会令人满意.  一、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  为本,延伸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课本设置的重要依据,必须对此有充分的理解.课本,教学之本,化学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1.充分利用
求角度问题和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中两大类计算题,它们从数量关系上刻画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立体几何中涉及的角度有三种: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作为三大角之一的二面角,除了本身所包含的问题之外,它又是两个平面垂直定义的基础,同其他两种角相比,二面角又是多种知识的交汇点.因此是每年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  在二面角的教学中,对于二面角及相关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一项社会科学.素质教育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从而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和创新.这项既是具体目标又是长远战略的任务,要求教师在增进“内功”的同时,要努力优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艺术,激发高中学生的化学情感,让他们由学习化学到学会化学,由漠视化学到亲近化学,由会学化学走向欣赏化学、拥抱化学.  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二姜中学陈利斌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且在试题中屡见  不鲜。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塑造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  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作用  物理学研究始于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寻求物理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  1.有利
物理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课堂参与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先导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教学中笔者经常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递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实践行为不断趋于合理;通过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做认真的分析与思考,这样可以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加以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个理念与本世纪初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