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现代家风建设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ngan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和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家风连接着传统、当下与未来,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具有时代性、世界性、地方性特征。“地方性知识”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巩固代际传承基因、彰显家风建构特色同时,也导致家风内容相对保守,传承方式较为单一,民族文化发展滞后问题。因此,应全面权衡“地方性知识”对现代家风建设利弊,加强国家引领,营造家风建设良好氛围;重视社会参与,形成家风建设地方合力;坚持家庭主导,凸显家风内容本土特征;提升个人品德,夯实家风传承道德基础。
  关键词:家风建设;地方性知识;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7-0127-03
  “地方性知识”最早起源人类学研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地方性知识”原始概念非常宽泛,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性知识”阐释很多,大多强调知识特殊性,与知识普遍性形成对立。其实,任何知识都不是普遍性[1],在运用地方性知识来解读一些概念时,应该注意寻找出形成这种地方性知识的情境,包括环境、条件、空间甚至地方特性。也有学者将“地方性知识”阐释为普适性如何转化、落地到地方。总之,人类学“地方性知识”概念强调的是知识种类,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也可以理解为“本土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视域下家风可以理解为以地方性知识形态为载体,传承一定地域文化观念、伦理或价值的一种表达形式,具体含涉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某种地域信仰、价值诉求及伦理观念[2]。这种知识在相对稳定的群体生活中,伴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成为一种潜移默化“行动指南”。“地方性知识”给家风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一、家风的当代嬗变及特征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文学家潘岳作品中,两晋以后渐次流行。家风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特有之处,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精神气质,家风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积累沉淀[3]。
  家风起源于中国农耕文化,发展到周朝末年,儒家学说的产生给家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儒家家风也就此出现萌芽并不断发展。近代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冲击,传统儒家家风受到影响,原有家风建设开始解体、甚至停止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极大影响了中国的家风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家风建设也慢慢恢复。发展到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风建设也在时代潮流中逐渐淡化后又被重新提起。家风映射国风,国风融入家风,研究家风建设对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研究家风建设,就要先了解家风的特征。
  (一)家风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家风不同,都有明显时代烙印。家风的时代性体现在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局限性。家风是一种意识形态,以所处时代为背景,展现着当时的核心道德观念,但家风建设是一种现实社会实践活动,对规范家族成员行为举止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家风作为一种思想,必须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超过或者落后都将产生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所以,家风必须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与社会发展相符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蕴的新时代家庭风气。
  (二)家风具有世界性
  国外也非常重视思想教育,或称为家庭教育会更恰当一些。在国外,很多名门望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他们也会有很多格言警句来教育和警示后代。比如肯尼迪家族十训、盖茨家族十训、泰戈尔世家十训。这些名门世家,虽然时代、地域、历史背景不同,家风内容和传承方式不同,但在教育子女方面严格认真,且惊人相似,可见家风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是世界统一的。
  (三)家风具有地方性
  中国自古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不同流域和地区产生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家风形成源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所以由于地域文化不同,各地家风必然各有特色。即使是同一流域和地区也会因为当地历史原因、客观因素等而风气不同。所以,这种地方性不只是地域上差异,也包括当地人文历史和民族特色差异。新时代家风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结合各地丰富的地域性文化资源,与优秀传统家风相融合并大力推进。
  二、“地方性知识”对家风建设的影响
  (一)“地方性知识”对家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地方性知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本土资源。家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当地风俗习惯。“地方性知识”承载了一个地区的特色和风俗,对家风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性知识”是民族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体最为显著的话语表征。“地方性知识”所带来的差异化审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族文化发展。一个家庭家风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映射,也正是因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家風和家训才会呈现多样性。比如:彝族家风是彝族文化缩影。彝族家风具有的两个特点:家支化和习俗化,在家支化方面,彝族非常看重家族支系,以父系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社会集团;在习俗化方面,彝族的家庭教育、伦理道德都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4]。这与其他民族不同,是彝族文化中所特有的,并蕴含在火把节、跳歌节、彝族年等习俗中,道德理念、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承载着彝族丰富的家风资源。
  二是巩固代际传承基因。家风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其最深层次的价值意涵凸显文化传承特性。正是因为有“地方性知识”的保护,家风传承才具有稳定性,不会被外来思潮冲击轻易打散。比如:琅琊王氏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有上千年的历史。琅琊王氏家族文化起源于儒家文化思想,但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琅琊王氏家族重视仁爱思想,孝守为先是琅琊王氏家风的核心精神。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还在代代相传,王氏兄弟孝友仁爱依然是王氏族人戒律[5]。虽然随着社会结构改变,王氏家族早已解体天各一方,但这一份传承依然存在。   三是彰显家风建构特色。传统家风作为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一个家族区别于其他家族的特殊之处,代表了一个家族独具特色的气质和风貌[6]。由于“地方性知识”的存在,增强了这种独特气质和风貌的体现,使家风建构呈现出多样性。在内容上,每一个家庭家风都各具特色,尽管优秀传统家风在内容上大致相似,但侧重点不同,比如有家庭强调爱国,有家庭则更注重忠孝。在传承方式上,不同民族会有不同风俗习惯,比如:蒙古族马头琴,彝族火把节、跳歌节,壮族“三月三”,包括二十四节气、过年贴春联等。
  (二)“地方性知识”对家风建设的消极影响
  “地方性知识”作为文化载体,在保护着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在禁锢着文化发展。文化发展滞后必然会阻碍家风文化发展,影响家风建设进程。
  一是家风内容相对保守。保守性是每一种民族文化固有特性之一,一个民族文化之所以可以长时间传承下来,正是因为文化保守性。但是保守性同时也阻碍了民族发展,导致家风内容相对保守。在民族和地方性保护伞下,家风内容和传承方式都较为传统,随着社会发展,保护伞会阻碍家风建设。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起源于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父权制宗法大家庭为基础,适应封建国家政治,具有等级性和封闭性[7]。随着社会历史变革,传统宗法社会家族家长制逐渐没落,家族观念日益淡薄,“四二一”模式逐渐成为家庭模式的主体,家风传承出现断层,内容有一定流失,但传统封建观念并没有被完全割除,从而阻碍了家族成员发展,也阻碍了家风建设。
  二是传承方式较为单一。综观中国历史,家风传承方式是多种多样,在不同民族地区会有不同传承方式。但只看单个民族或某一区域就会发现,独具民族特色或地方性特色的团体家风传承方式相对来说较为单一。比如,广西“大芦村”是广西北部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群落,至今仍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数百副楹联,被广西楹联学会命名为“广西楹联第一村”。劳氏家族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培养,文化基础深厚,一副副楹联记录了祖先的创业艰辛和对后代的训诫。江头洲周氏为明中叶以来广西桂林灵川的“名门望族”,享有“科举世家”之称。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江头洲周氏家族修建宗祠,以“爱莲”为名,意在以先辈周敦颐的《爱莲说》教育历代子孙[7]。虽然两个村落都有各自独特传承方式,但会因为祠堂和楹联功能式微而降低传承效率。所以,在地域性文化的影响下,家风建设形式会较为单一,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三是民族文化发展滞后。民族性文化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尤其是对于异质文化,往往拒之门外,不予采纳,导致民族文化发展滞后。在历史发展和变迁过程中,有些民族和古村落因为种种原因而定居在较为偏远的山区,这些群体团体意识很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强烈保护意识。当外来文化进入本民族时,会产生强烈的排外思想和情绪,很多家族里长辈非常拒绝接受新思想。这就会导致一些地区或民族在家风建设过程中太过强调本土文化,而拒绝与时俱进,同时也会对当地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家风建设,其实就是以当时历史阶段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建立规范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家风建设过程中,“地方性知识”所带来的地域性文化特色会给家风建设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对于积极影响要继续发扬,在家风建设中要更加突出民族文化发展、加强代际传承基因、彰显家风建构特色。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以及其他地区优秀家风文化和良好家风传承方式。
  三、“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现代家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国家引领,营造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现代家风建设需要国家成熟的制度系统和社会政策的保障,必须完善家风法制建设。从法律层面对政府、社会、家庭的风气,价值观培育方面的职责与任务进行明确,形成合力。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下,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民族文化保护法规,承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并促进家风发展的多样性;应加大引导力度,推动成立“家风文化宣传”工作室等公益性组织,对居民进行宣传以及理论指导,推动现代家风建设服务模式和宣传平台建设;联合社会力量大力弘扬和推进家风建设机制,形成健全的家风建设体系,宣传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营造良好的家风建设氛围。
  (二)重视社会参与,形成家风建设的地方合力
  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8]。家风建设不仅需要国家的引领支持,更加需要社会外部力量的协助。家庭生活是隐秘和私密的,社会外界力量很难进行有效的社会干预。在“地方性知识”视域下,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错综复杂的习俗中充分体现,政府很难制定出统一有效的监管体制,导致各种约束机制失灵。首先,应鼓励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工作,接近民众生活,确切地知道民众生活的真实诉求,可以弥补政府在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缺失。在乡镇层面,要结合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地方性知识”对家风建设的积极影响,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鼓励民众建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家风文化。加强监督并定期考察每个家庭,对不良家风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在社区治理中,可以树立榜样力量,定期进行家庭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对一些独具特色的家风文化重点宣传表扬,调动不同家庭之间多元互动的积极性。其次,学校教育也是现代家风建设不可或缺的主體。教育部门可组织相关的家风讲座,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家风建设指导等辅助性服务,形成家风、学风、校风建设以及提升社会风气的完善机制。
  (三)坚持家庭主导,凸显家风内容的本土特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种变化都对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家族结构被破坏,家风家教的重要地位被逐渐淡化和忽视,传统文化中残留的封建思想依旧在腐蚀着民众的思想。家庭教育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偏向功利化,当今社会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总是能在具体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中找到根源。家庭环境是个人价值观建立、形成和发展的深厚根基,价值观是父母影响子女的核心内容。家风建设要坚持家庭主导,要在继承传统家风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更新。首先,现代家风建设必须符合时代诉求,在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文化差异,突出“本土化”内容,充分发挥“地方性知识”的作用,形成各具特色、内容形式丰富的家风文化。其次,家训、家规和家教是形成家风的基础。新时代的家风建设,要挖掘传统家风家训中勤劳节俭、待人以诚、孝敬长辈等积极成分,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涵养家庭美德。长辈也要以身作则的教育后辈,在其出现错误时要及时更正引导,与社会、国家形成统一合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独特文化现象,大力推进现代家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莫愁.从格尔茨“地方性知识”理论出发阐释民俗学关键词“地方性”[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2] 张彦,郑大伟.论家风——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社会育人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8).
  [3] 李存山.家风十章[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
  [4] 李学勇,张新颖.新时代彝族优秀家风建设探析——以四川省凉山彝区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0(3).
  [5] 陈钰莹.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家族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6] 章文科.传统家风的传承困境与出路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7] 赵华晔.江头洲周氏家族家风的现代传承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8]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刘馨泽(1995—),女,汉族,山西忻州人,单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
其他文献
公序良俗原则不仅仅是在民事领域对于民事主体的要求,更是对负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的根本要求,完全具备适用于行政案件领域的可操作性.“北雁云依”案中,法官的裁判方式属行政诉讼私法化方式,以公序良俗原则判断私法姓名权的合规性,混淆了公法姓名权与私法姓名权,且适用公序良俗原则之时,未详述姓氏选择与公序良俗之间的互联性而直接得出有碍于户籍管理及违背文化传统之结论,实为不当适用.对比“一带一路”案可得,公序良俗原则在行政登记领域适用从严把控方式,其首先为国家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由于公序良俗的外延宽
法国的“防务欧洲”目标源于其对欧洲维度的重视,体现了其作为欧洲大国的雄心和抱负.法国自二战后拥核以来,历届总统都在强调其核威慑力量范围绝不仅限于法国本土,法国的核威慑力量要用于保卫欧洲.在冷战结束后,法国的这一构想则变得更加明确.如今欧洲所处的战略环境变化速度较快,马克龙将法国的核威慑力量用于欧洲防务的意图更加凸显.但法国能否成功将核威慑力量用于欧洲防务,既取决于法国的核威慑力量是否充足有效,也受到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态度的影响.未来法国核威慑力量对于欧洲安全能否作出更大贡献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性仍然是不能被忽
摘要:学校美育在国民审美素养培养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作为立德树人前沿阵地和关键节点的高校,其美育工作的開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形式单一化、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明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新美育教学方法,建强美育师资队伍,构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的美育模式。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
摘要: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人道原则、区分原则、比例原则等,这些基本原则体现出对于平民保护的重视。国际人道法虽然可以极大扩展平民的范围,但是在实际中存在模糊难以操作的状况。此外,国际人道法只是通过条约的形式来约束各个国家,不具有威慑力。改善国际人道法中对于平民的保护应加强立法建设,明确平民的概念内涵,修正“直接参加敌对行动”的构成要件;从在缔约国建立和完善国际人道法实施组织等三个方面完善实施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因失范问题被退学事件屡屡引起社会关注,被学校退学处理的结果引起了很多的舆论争议。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权源自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但要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未必要以退学处理这种方式来震慑。因失范行为而受到退学处理的学生得到的影响无疑是一生的。教育应秉承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理念,要预防恶性行为再次发生,加强落实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学校应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在实施惩戒时需要谨慎有度受约束。 
摘要:针对过失共同犯罪能否按共同犯罪论处,在学理之中颇有争议。共同犯罪中主要有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之差异,过失犯罪中主要涉及对过失犯罪的构造理解也即旧过失论和新过失论的差异。立足于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过失正犯能否成立,主要有肯定说、否定说和限定的肯定说之分。在共同义务共同违反说中,如何认定行为人之间具有共同注意义务或共同的结果避免义务,应注意义务与过失犯罪的关联,共同注意义务的认定以及共同违
这是一场穿越千年、重现中国古典礼制的文化盛典。  这是一份不忘根本、传承中国民族技艺的匠心坚守。  这是一种放眼全球、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牌使命。  这是2018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  3月31日清晨,北京,晨曦中的太庙庄严肃穆。备受瞩目的2018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在此盛大开启,迎宾、开典、祭祀、封藏……以中国传统祭祀礼典,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场文
期刊
2018年初,在五粮液集团的倾力帮扶下,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的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毛村,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五粮液集团负责人一行奔赴对口扶贫点,走访慰问贫困群众,送上节日祝福,共商发展大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五粮液响应“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通过开展产业、民生、智力等多维帮扶措施,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踏上脱贫奔康路。2018年五粮液对口帮扶再扩容,将主动承担起对口帮扶甘孜
期刊
摘要:查士丁尼执政时期,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外交关系以三次战争为主线,波斯数次挑起战争,拜占庭三次赢得胜利,但双方均未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拜占庭帝国对波斯的国家战略是保证东部诸省免遭入侵,不断挤压波斯势力范围。萨珊波斯将恢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领土视作其立国的根基,对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有领土野心,对罗马—拜占庭帝国采取激进的进攻性战略。由于查士丁尼时期的国家战略整体偏向于西方,其对萨珊波斯帝国
摘要:春秋时期的吴楚柏举之战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被认为是唯一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由孙武参与指挥的战役。探析吴楚柏举之战,楚国军事实力本强于吴国联军,人才杰出,然楚王用人不当、不能人尽其才;令尹子常以己利为重,对军情判断有误而固执己见;楚国欺压小国,兼并弱国,长期征战使四面树敌,陷于被动状态最终战败。吴军为将有能,治军有方,战略得当,谋求先胜条件,营造有利态势,争取有利外交环境,从而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