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从教到学,从学到会,从会到用,有许多转换环节,有学生的一系列的加工过程,非用精选的语言启发学生动脑动手不可。不会动手,或动手能力不强,是不可能具备很高的语文素养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学生才会乐起来。只有这样学语文,学生才会乐学而不厌。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习方法;运用知识Excited interest, learning methods, and use knowledge——primary school Chinese fifth book "play out of the tricks in a class teaching 【Key words】Stimulate interest; Learning method; Using the knowledge 《玩出了名堂》一课,说的是主人公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时间磨镜片,做成放大镜,用放大镜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的事情。全文贯穿一个“玩”字,表现主人公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此,本课教学为使学生领悟文章的真谛,从内心获得与主人公同样的感受和收获。具体教学方略实施如下:
1激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清,促使其有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何激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第一,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如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主识字解词。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学生采取自主识字的方式),达到识字,解词的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应注意的事项与介绍识字经验。随着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经验的积累,教学时可简化识记生字、新词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解词的能力。第二,发挥教学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如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主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读课题《玩出了名堂》,想想文中作者“玩出了什么名堂”、“他是怎么玩的”。接着指导学生走进文本(由疑而入,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学生之间交流,在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讲到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二、三、四自然段,写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玩显微镜,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充分地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因此,教学中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列文虎克:磨镜片做成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让学生讨论交流知道到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是通过“细心观察”获得的,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之懂得“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中产生的。”
2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
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的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教师在:第一,“准”字上下功夫;第二,“诱”字上使力气。探究即发现。“发现”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来均可,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阅读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根据已有教学经验表明:及时发现学生课堂阅读过程的认知冲突,并创设相应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自主地阅读、实现阅读的再创造。例如教学《玩出了名堂》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扣题生疑。
师:同学们,我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板出课题并读题)
读题后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学生之间讨论)是谁玩出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师: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
这样鼓励学生尝试平时很少用的方法,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最后,引导学生由疑入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并逐段朗读,探究发现(文中主人公玩出的名堂):磨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成显微镱;玩显微镜,发现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在问题情境方式的教学中,笔者侧重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在学生对所有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大致了解:微生物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是形体较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与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微生物种类多种多样,都是较为简单的、低等的生命形式(关于微生物的认识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会认识)。
这些联结点与课文内容、师生提问、有关资料等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阅读探究的问题场,有助于学生自己阅读探究能力的自然生长。
3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语文实践活动是动态的学习实践。它的学习对象、内容和环境都是活动变化的,学习进程和方法也是动态的。它将课外听、说、读、写各项内容综合起来,融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它实际上是一种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如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笔者根据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一)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即观察性学习:观察——表述(书面或图文)〉;(二)尝试研究生活(家庭、学校、社会)问题〈即体验性学习:活动——观察或体验——表述〉;(三)趣味语文活动〈即实践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用语文〉)的第三项:趣味语文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日常生活用品使用的缺点,运用缺点列举法,结合学到的语文知识,查阅资料,了解其特点及优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与价值。这一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使之获取关于日常生活的知识。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三棱铅笔芯》的短文,对提供的三种物体(口杯、扫帚、书包)进行合作学习(个体表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物体的制作材料及特点;在与教师、同学讨论中思考:这些物品使用时会有哪些不便?老人、小孩使用这些物品时有哪些不便?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凡儿童忙着做事情,并且讨论做事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的地方,即使教学的方式比较一般,儿童的问题却是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数量是很多的,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先进的各种各样的,而且是有独创性的。”因此,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初步让学生了解找缺点的方法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事物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也是平时“玩”的可供选择的素材,使之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冯文凯.“探析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法”.北京.《现代教育前沿》杂志社.2008
[3]刘润珠.“运用发现阅读法 创新语文教学”.湖南.《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2006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习方法;运用知识Excited interest, learning methods, and use knowledge——primary school Chinese fifth book "play out of the tricks in a class teaching 【Key words】Stimulate interest; Learning method; Using the knowledge 《玩出了名堂》一课,说的是主人公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时间磨镜片,做成放大镜,用放大镜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的事情。全文贯穿一个“玩”字,表现主人公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此,本课教学为使学生领悟文章的真谛,从内心获得与主人公同样的感受和收获。具体教学方略实施如下:
1激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清,促使其有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何激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第一,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如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主识字解词。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学生采取自主识字的方式),达到识字,解词的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应注意的事项与介绍识字经验。随着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经验的积累,教学时可简化识记生字、新词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解词的能力。第二,发挥教学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如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主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读课题《玩出了名堂》,想想文中作者“玩出了什么名堂”、“他是怎么玩的”。接着指导学生走进文本(由疑而入,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学生之间交流,在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讲到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二、三、四自然段,写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玩显微镜,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充分地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因此,教学中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列文虎克:磨镜片做成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让学生讨论交流知道到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是通过“细心观察”获得的,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之懂得“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中产生的。”
2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
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的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教师在:第一,“准”字上下功夫;第二,“诱”字上使力气。探究即发现。“发现”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来均可,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阅读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根据已有教学经验表明:及时发现学生课堂阅读过程的认知冲突,并创设相应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自主地阅读、实现阅读的再创造。例如教学《玩出了名堂》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扣题生疑。
师:同学们,我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板出课题并读题)
读题后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学生之间讨论)是谁玩出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师: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
这样鼓励学生尝试平时很少用的方法,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最后,引导学生由疑入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并逐段朗读,探究发现(文中主人公玩出的名堂):磨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成显微镱;玩显微镜,发现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在问题情境方式的教学中,笔者侧重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在学生对所有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大致了解:微生物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是形体较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与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微生物种类多种多样,都是较为简单的、低等的生命形式(关于微生物的认识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会认识)。
这些联结点与课文内容、师生提问、有关资料等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阅读探究的问题场,有助于学生自己阅读探究能力的自然生长。
3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语文实践活动是动态的学习实践。它的学习对象、内容和环境都是活动变化的,学习进程和方法也是动态的。它将课外听、说、读、写各项内容综合起来,融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它实际上是一种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如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笔者根据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一)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即观察性学习:观察——表述(书面或图文)〉;(二)尝试研究生活(家庭、学校、社会)问题〈即体验性学习:活动——观察或体验——表述〉;(三)趣味语文活动〈即实践性学习:实践活动——学用语文〉)的第三项:趣味语文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日常生活用品使用的缺点,运用缺点列举法,结合学到的语文知识,查阅资料,了解其特点及优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与价值。这一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使之获取关于日常生活的知识。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三棱铅笔芯》的短文,对提供的三种物体(口杯、扫帚、书包)进行合作学习(个体表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物体的制作材料及特点;在与教师、同学讨论中思考:这些物品使用时会有哪些不便?老人、小孩使用这些物品时有哪些不便?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凡儿童忙着做事情,并且讨论做事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的地方,即使教学的方式比较一般,儿童的问题却是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数量是很多的,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先进的各种各样的,而且是有独创性的。”因此,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初步让学生了解找缺点的方法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事物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也是平时“玩”的可供选择的素材,使之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冯文凯.“探析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法”.北京.《现代教育前沿》杂志社.2008
[3]刘润珠.“运用发现阅读法 创新语文教学”.湖南.《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