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阅读教学最能形成学生的语文綜合素养,我们应重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是阅读教学中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品质,阅读的评判活动就是一种批判性的创新活动。这也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缺乏的一种思维品质。而这种思维,最宜培养、发展人的个性,是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在《杨修之死》一文中,从作者的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杨修“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厉害得失,任意为之。另一方面是由于曹操忌贤妒能,阴险奸诈。对于这样的历史观点,学生们是否同意呢?我在讲授此课时,让学生撇开作者的看法,从个人角度谈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忌才还是为了严肃军纪?学生们顿时开动脑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跳出书本外,不在窠臼中,产生了许多有创见的观点。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肯定学生批判思维中的合理成分。在这些思想中,往往有灵感的火花迸发,学生对这些“火花”是极惊喜、珍爱的。教师要给予呵护,不要用“冷风”将其吹灭。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之一,想象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但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失误,可能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否定,这本身就是违背阅读规律的,因为想象是阅读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想象也是青少年学生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现象。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东坡的一首名词。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甲,政治上受挫折,却在诗画上广于交游。惠崇作画,苏轼为他题诗。原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在讲授此诗时,先请学生们根据诗的绘景和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口头描绘一幅“春江晚景”的图画。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奇思纷呈,妙想联翩。
这样的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随处可以设计实施。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就开启了语文课堂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如同一个车轮,从一个轴心出发,向周边引出许多辐条一样。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及其规律,推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灵活、巧妙、敏捷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文《谈骨气》一文在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概述了论证中心论点的史实后,在论证部分依次列举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围绕“骨气”的含义进行分析论证,论述严谨,举例精当。除了课文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历史和现实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或凝目沉思,或低声交流,很快便举出了大量的事例。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给准可让学生极力发散思维的点,并且通过点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的乐趣,从而逐步形成习惯。
四、培养情境思维能力
一篇文学作品不是孤立于历史和社会之外的,在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虽置身于课堂,也总是保持着同历史、现实社会的某种联系。因此,一篇文学作品,是历史与现实、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是对现实社会及自身的一次理解。学生人格的形成、智慧的提高、思想的集成等都是在这种理解中实现的。情境思维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情境思维往往是由一些特殊的、偶然的、个人化的事物、情境的触发而产生的一种灵感的想象或领悟。思维者以自身特殊的情景式的想象去理解作品,同时,也以作品的文学情境去理解、认识自身生活中经历的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最能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以上介绍的四种以外,常用的还有其他许多。比如逆向思维能力、联转思维能力等。但是要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其本该具有的丰富性,它所追求的目标,从终极目标来说,还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形成、态度的转变。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讲究教法的多样性。
一、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是阅读教学中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品质,阅读的评判活动就是一种批判性的创新活动。这也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缺乏的一种思维品质。而这种思维,最宜培养、发展人的个性,是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在《杨修之死》一文中,从作者的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杨修“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厉害得失,任意为之。另一方面是由于曹操忌贤妒能,阴险奸诈。对于这样的历史观点,学生们是否同意呢?我在讲授此课时,让学生撇开作者的看法,从个人角度谈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忌才还是为了严肃军纪?学生们顿时开动脑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跳出书本外,不在窠臼中,产生了许多有创见的观点。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肯定学生批判思维中的合理成分。在这些思想中,往往有灵感的火花迸发,学生对这些“火花”是极惊喜、珍爱的。教师要给予呵护,不要用“冷风”将其吹灭。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之一,想象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但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失误,可能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否定,这本身就是违背阅读规律的,因为想象是阅读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想象也是青少年学生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现象。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东坡的一首名词。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甲,政治上受挫折,却在诗画上广于交游。惠崇作画,苏轼为他题诗。原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在讲授此诗时,先请学生们根据诗的绘景和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口头描绘一幅“春江晚景”的图画。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奇思纷呈,妙想联翩。
这样的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随处可以设计实施。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就开启了语文课堂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如同一个车轮,从一个轴心出发,向周边引出许多辐条一样。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及其规律,推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灵活、巧妙、敏捷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文《谈骨气》一文在首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概述了论证中心论点的史实后,在论证部分依次列举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围绕“骨气”的含义进行分析论证,论述严谨,举例精当。除了课文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历史和现实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或凝目沉思,或低声交流,很快便举出了大量的事例。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给准可让学生极力发散思维的点,并且通过点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的乐趣,从而逐步形成习惯。
四、培养情境思维能力
一篇文学作品不是孤立于历史和社会之外的,在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虽置身于课堂,也总是保持着同历史、现实社会的某种联系。因此,一篇文学作品,是历史与现实、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是对现实社会及自身的一次理解。学生人格的形成、智慧的提高、思想的集成等都是在这种理解中实现的。情境思维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情境思维往往是由一些特殊的、偶然的、个人化的事物、情境的触发而产生的一种灵感的想象或领悟。思维者以自身特殊的情景式的想象去理解作品,同时,也以作品的文学情境去理解、认识自身生活中经历的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最能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以上介绍的四种以外,常用的还有其他许多。比如逆向思维能力、联转思维能力等。但是要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其本该具有的丰富性,它所追求的目标,从终极目标来说,还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形成、态度的转变。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讲究教法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