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得出规律、获得预测值,从而制定相应对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计算已成为必要的手段。我们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高中“统计”这章的教学中就大量使用了EXCEL这一简便易学又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
【关键词】EXCEL 统计 数据处理
一、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传统方式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教学过程比较繁琐,耗时较多。如果利用EXCEL画直方图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EXCEL画图不仅做出的直方图精确美观,而且能通过改变组距、改变样本画出不同的直方图,让学生体会直方图变化的随机性及规律性。以教材中“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为例说明。
1.将100个数据以方阵形式输入到Excel工作表的区域,如A2:J11。
2.求极差:在A13中输入“极差”,在A14中输入公式 =max(A2:J11)-min(A2:J11),按回车键后A14中显示数字4.1,这就是这组数据的极差。为方便,括号中的区域也可以用鼠标拖过。
3.决定组距与组数:按照教材过程,确定组距为0.5,组数为9。
4.将数据分组:教材中分为如下左闭右开的9组:[0,0.5),[0.5,1),…,[4,4.5]。但是Excel是按照左开右闭的方式进行频数统计的,因此将分组改为[0,0.49],(0.49,0.99],…,(3.99,4.49],即把各区间右端点的数值比样本数据多取一位小数并改小,这样就可以得到与教材中完全一致的频数统计。当然在其他问题中可以直接按照左开右闭的方式分组并统计频数。
将这9个区间的右端点的值输入到某列,如A16:A24。为了方便,可以使用填充柄,即先在A16,A17中分别输入0.49和0.99,然后用鼠标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再用鼠标指向这个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针变为黑十字时向下拖动7格,即可完成9个数据的填充。
5.生成频数分布表及直方图:在菜单中点击“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并确定。在“输入区域”输入$A$2:$J$11(即100个数据的区域,也可用鼠标拖过),在“接收区域”输入$A$16:$A$24(即9个区间右端点的数据区域),选中“输出区域”并输入$B$16(选一片空白区域的左上格即可,为了存放表和图),选中“图表输出”,确定后,得到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的直方图。这里由于汉化Excel时的翻译错误可能把“频数”翻译为“频率”,要将其改正为“频数”。
注意:若首次调用,“工具”菜单下没有“数据分析”选项,则需在“工具”菜单下单击“加载宏”,然后在“可用加载宏”下的“分析工具库”前的方框内打钩,确定即可。
6.计算频率,频率/组距,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在上一步生成的频数分布表的右侧增加一列“频率”,在该栏目下的第1个单元格中输入计算频率的公式:=D16/100,其中D16为“频数”栏目下的第一个单元格,100为样本容量。回车后得到第一组的频率值0.04。下面8组的频率计算可用填充柄完成。
选定两个单元格,分别输入“分组”和“频率/组距”。在“分组”下的这一列中输入9个组的区间表达式,在“频率/组距”下的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公式= D16/(100*0.5)。下面的计算用填充柄完成。用鼠标拖选这两列数据区域,然后在菜单中点击“插入”——“图表”,在图表向导中选择“柱形图”,连续两次点击“下一步”后,在步骤3中填写图表标题和X轴、Y轴的信息,点出“完成”后,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但是这个直方图需要进行调整:左键双击图中的长方形,出现“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在“选项”卡中将“分类间距”设置为0并勾选“依数据点分色”,确定后得到与教材中完全一致的直方图。
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
计算样本数据的这些数字特征,如果利用传统方法就比较繁琐,可以用EXCEL中的函数功能计算。仍以上例说明。
众数的计算:选定一个空的单元格,在其中输入=MODE(A2:J11),按回车键确认即可。也可以在选定单元格后点击菜单中的“插入”——“函数”,在“选择类别”中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中选择MODE,确定后,出现“函数参数”对话框,在其中的Number1中输入A2:J11(或用鼠标拖过该区域),确定后得到众数的值。
中位数的计算:中位数函数MEDIAN,操作方法同上。
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函数AVERAGE。
标准差:标准差用来测量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在EXCEL中用函数STDEVP来计算,操作同上。
三、画散点图、回归直线,求回归直线的方程
1.画散点图。
用EXCEL来作散点图不但快捷而且准确。下面以教材中“人体的脂肪百分比和年龄的关系”为例说明。
选定两个单元格,分别输入“年龄”和“脂肪百分比”,在这两个单元格下方分别输入各自的数值。用鼠标拖选这两列数据区域,然后在菜单中点击“插入”——“图表”,在图表向导中选择“XY散点图”, 连续两次点击“下一步”后,在步骤3中填写图表标题和X轴、Y轴的相应信息,点出“完成”后,得到散点图。
2.画回归直线,求回归直线的方程。
画回归直线并求方程的做法教材中已经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三个方面,除了第一部分画直方图时的频数统计不能根据原始数据的改变而自动刷新之外,另外两个部分数据处理的输出结果都与原始数据之间存在着动态联系,如果修改原始数据,那么结果便会重新计算,自动更正,无需重复操作。
(山西太原幼儿师范学校;030027)
【关键词】EXCEL 统计 数据处理
一、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传统方式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教学过程比较繁琐,耗时较多。如果利用EXCEL画直方图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EXCEL画图不仅做出的直方图精确美观,而且能通过改变组距、改变样本画出不同的直方图,让学生体会直方图变化的随机性及规律性。以教材中“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为例说明。
1.将100个数据以方阵形式输入到Excel工作表的区域,如A2:J11。
2.求极差:在A13中输入“极差”,在A14中输入公式 =max(A2:J11)-min(A2:J11),按回车键后A14中显示数字4.1,这就是这组数据的极差。为方便,括号中的区域也可以用鼠标拖过。
3.决定组距与组数:按照教材过程,确定组距为0.5,组数为9。
4.将数据分组:教材中分为如下左闭右开的9组:[0,0.5),[0.5,1),…,[4,4.5]。但是Excel是按照左开右闭的方式进行频数统计的,因此将分组改为[0,0.49],(0.49,0.99],…,(3.99,4.49],即把各区间右端点的数值比样本数据多取一位小数并改小,这样就可以得到与教材中完全一致的频数统计。当然在其他问题中可以直接按照左开右闭的方式分组并统计频数。
将这9个区间的右端点的值输入到某列,如A16:A24。为了方便,可以使用填充柄,即先在A16,A17中分别输入0.49和0.99,然后用鼠标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再用鼠标指向这个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针变为黑十字时向下拖动7格,即可完成9个数据的填充。
5.生成频数分布表及直方图:在菜单中点击“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并确定。在“输入区域”输入$A$2:$J$11(即100个数据的区域,也可用鼠标拖过),在“接收区域”输入$A$16:$A$24(即9个区间右端点的数据区域),选中“输出区域”并输入$B$16(选一片空白区域的左上格即可,为了存放表和图),选中“图表输出”,确定后,得到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的直方图。这里由于汉化Excel时的翻译错误可能把“频数”翻译为“频率”,要将其改正为“频数”。
注意:若首次调用,“工具”菜单下没有“数据分析”选项,则需在“工具”菜单下单击“加载宏”,然后在“可用加载宏”下的“分析工具库”前的方框内打钩,确定即可。
6.计算频率,频率/组距,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在上一步生成的频数分布表的右侧增加一列“频率”,在该栏目下的第1个单元格中输入计算频率的公式:=D16/100,其中D16为“频数”栏目下的第一个单元格,100为样本容量。回车后得到第一组的频率值0.04。下面8组的频率计算可用填充柄完成。
选定两个单元格,分别输入“分组”和“频率/组距”。在“分组”下的这一列中输入9个组的区间表达式,在“频率/组距”下的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公式= D16/(100*0.5)。下面的计算用填充柄完成。用鼠标拖选这两列数据区域,然后在菜单中点击“插入”——“图表”,在图表向导中选择“柱形图”,连续两次点击“下一步”后,在步骤3中填写图表标题和X轴、Y轴的信息,点出“完成”后,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但是这个直方图需要进行调整:左键双击图中的长方形,出现“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在“选项”卡中将“分类间距”设置为0并勾选“依数据点分色”,确定后得到与教材中完全一致的直方图。
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
计算样本数据的这些数字特征,如果利用传统方法就比较繁琐,可以用EXCEL中的函数功能计算。仍以上例说明。
众数的计算:选定一个空的单元格,在其中输入=MODE(A2:J11),按回车键确认即可。也可以在选定单元格后点击菜单中的“插入”——“函数”,在“选择类别”中选择“统计”,在“选择函数”中选择MODE,确定后,出现“函数参数”对话框,在其中的Number1中输入A2:J11(或用鼠标拖过该区域),确定后得到众数的值。
中位数的计算:中位数函数MEDIAN,操作方法同上。
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函数AVERAGE。
标准差:标准差用来测量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在EXCEL中用函数STDEVP来计算,操作同上。
三、画散点图、回归直线,求回归直线的方程
1.画散点图。
用EXCEL来作散点图不但快捷而且准确。下面以教材中“人体的脂肪百分比和年龄的关系”为例说明。
选定两个单元格,分别输入“年龄”和“脂肪百分比”,在这两个单元格下方分别输入各自的数值。用鼠标拖选这两列数据区域,然后在菜单中点击“插入”——“图表”,在图表向导中选择“XY散点图”, 连续两次点击“下一步”后,在步骤3中填写图表标题和X轴、Y轴的相应信息,点出“完成”后,得到散点图。
2.画回归直线,求回归直线的方程。
画回归直线并求方程的做法教材中已经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三个方面,除了第一部分画直方图时的频数统计不能根据原始数据的改变而自动刷新之外,另外两个部分数据处理的输出结果都与原始数据之间存在着动态联系,如果修改原始数据,那么结果便会重新计算,自动更正,无需重复操作。
(山西太原幼儿师范学校;03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