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自然审美意识之不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中日两国的神话传说、对树木、自然的情感,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渗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表现了日本人“爱自然、嫌人为”和中国人“轻自然、重人为”的不同自然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又探求了形成不同审美意识的根源。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自然审美意识 不同 根源
  
  一、中日不同的自然审美意识
  (一)神话历史中的自然审美意识
  1.日本
  从日本的神话历史来看,起初是由自然神话而后进入人文神话的。古代神话从一开始就将自然作为神来崇拜,将自然和神一体化。《古事记》《日本书记》开章就以苇芽的萌生象征神的出现,以此说明日本最早的自然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而是自然本身自力生成的。在日本人的民俗信仰中,太阳神被视为最有灵感的,古树被视为神树,他们最早祭祀的不是社店的神佛,而是树木,是树木神。他们认为,他们所信奉的神,不是高居在天上,而是栖息在树木上,依附在树木上显灵。所以自古以来,日本人将神社建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日本民间信仰中还有一种保护神,镇守在山林之中,以护卫人们的命运。在每年正月里,日本人家家户户都在门前装饰门松,在室内栽盆树,或者插花,这些最初都是为迎神用的。
  2.中国
  中国的神话故事无论是女娲造人还是盘古开天辟地都是从人开始的,人在自然和人类的产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中国的神话是人为神话。无论是中国固有的道教还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教,都主张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修炼成为神仙,神仙可以统治人间,住在高高的云霄,不食人间烟火。所以,中国人祭拜的对象大都是具有人类特征的神仙,也就是被神化的人。所以在中国的民间家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供奉着的神像。在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在神龛前焚香祷告,祈求平安与幸福。所以在中国人的神话信仰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自然是被人化的自然。
  (二)文学创作中的自然审美意识
  1.日本
  古代日本人生活在悠悠绿韵的岛国大自然中,最初接触最多的就是树木,对树木的感受和思索成为日本人自然观的根基。日本人在自然的五种元气中,对自然美的发现最先是从树木开始的。其五行的推移顺序是木、火、土、金、水,以木为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周而复始,以此来说明人与自然的相生关系。同时五行又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以此来说明人与自然的配合关系。五行的美,以木为先,就成了最初的自然美,成了日本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美的源流。日本人的生活不仅与树木联系密切,而且是与树木相生的。他们在生活中使用的东西,大都是与木分不开的,大到木结构的皇家建筑、宅邸建筑,小至木筷、木碗、木桶、木托盘、木农具、木武器、木祭具、木乐器,等等。至今日语的“碗”字仍留用“木”字偏旁,写作“椀”字。据日本学者统计,《万叶集》写的149种草木中,木就占66种。日本的人名、地名常常取自木名,如杉本、松本、柏本、森等。在世界上,包括东方国家在内,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与树木有着如此深厚的因缘以及密切的亲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居世界首位,达到了66%,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
  在文学作品中日本人以雪、月、花作为其自然美乃至整个美意识的核心。他们有一句名言,就是“雪月花时最怀友”,他们对雪、月、花的自然美倍感亲切,一般都认为雪、月、花最能表达四季时令变化的美。雪、月、花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素材,而且是美意识的传统。在他们的感受中,春天最美的是樱花,秋天最美的是晕月、残月,作为冬天最美的代表是薄雪。日本文学家将雪、月、花同文学的抒情性融会贯通,展开日本文学具有独特魅力的美的世界。
  皑皑白雪地,木屐草鞋留痕迹,依依两别离。
  ——正冈子
  落樱缤纷扬,慕情万顷碧海波,飘隐入白浪。
  ——高屋窗秋
  心境无边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蟾光。
  ——明惠
  这三首和歌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现了创作者的内心感情,是他们的心与月的心微妙地相互呼应,两心交织在一起而吟咏出来的,将自我投入自然,又将自然吸收到自我之中,两者达到了浑然相融的境地。
  2.中国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高尚品格,受到文人墨客喜欢的恐怕就是我们称之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松树“四季常青”,竹子“宁折不屈”,梅花“傲雪挺立”。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题竹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从这三首名作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的自然观,这三首诗词作者通过吟诵“松、竹、梅”的不畏严寒、宁折不弯的品质表现了自己的对自然的挑战,征服自然的欲望。这种大气磅礴、气干霄汉、刚健通脱、意气骏爽的文学作品在日本人的文学作品中是无论如何看不到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自然的这种感受形式和思维模式与中国人是不太一样的,虽然中国人对自然对自然风光的挚爱与日本人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但是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而言,日本人把自然看作是与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可以亲和地共生于同一大宇宙中。但是中国人虽然对自然也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愫,但是我们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彩篇章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把人与自然是区别开来的,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是分开来的,人需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标、人生的志向。
  日本人所描绘的人与自然的融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自我投入自然之中,他们叫“顺从自然”;一是将自然吸收到自我之中,他们叫做“利用自然”。为此,日本某一研究所就这个问题作了民意调查,将对自然的态度分为“顺从”、“利用”“征服”三类,调查结果是“顺从”占43%,“利用”占40%,而“征服”只占17%。这反映了在利用自然改造社会的同时,在顺从自然与征服自然的天平上,还是向顺从的自然观上倾斜,顺从自然仍然是日本人的自然观的基本方面。仿照这个测试我们也在网上做了民意测试,从56008人的意见中我们统计的数据是顺从占18%,利用占45%,征服占37%。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两国人民不同的自然观。
  二、不同审美意识的根源
  日本是一个领土南北狭长的岛国,四面环海,境内青山层峦叠翠,众多的湖、溪、河、川点缀其中,岛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四季景观美不胜收,形成了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但是列岛的气象变化多端,台风季节,狂风暴雨无情袭击列岛;寒冬季节,日本是世界上降雪最大最多的地区之一,富士山顶的皑皑白雪终年不化,加上火山、海啸、地震亦频繁发生,日本人有一种承认自然可怕威力的宿命论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日本人十分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对自然界的一动一静都十分敏感,因而形成了崇尚自然的民族特性。从文化艺术到宗教信仰,从日式建筑到庭院营造,处处渗透和闪现着日本人崇尚自然的思想。
  与此相对,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形成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的有利条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除此之外,土壤、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地震、台风这些恶劣的自然灾害在我国虽也有发生,但却不似日本频繁。而且由于面积广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也没有日本人民那么强烈。所以人们敢于挑战自然、改造自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中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由此也培养出了中国人民不同于日本人民的自然观。
  
  参考文献:
  [1]纪朝钦.简明日本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8.
  [2]陈红.浅谈日本人的审美趋向.解放军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9.
  [3]史军.语言表达和日本人的自然观.日语知识,2002.9.
  [4]杨玉春.中日两国审美意识之比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
  [5]叶渭渠.日本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6]薛富兴.中国自然审美传统的普遍意义.南开学报,2008.2.
其他文献
庆祝庄严三会,频传胜利歌声。非凡决策指航程。光荣前辈退,后继有群英。 “七五”规划宏伟,首抓改革英明。宏图再展庆 Celebrate the solemn three will, frequently victo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无疑“改”是主要的,教材改了,无疑教法就更要改了。在《生活经济》课教学中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该具有体现教育本质、符合教育规律而又个性鲜明的教育理念——生本理念。  关键词: 中职政治课 《生活经济》课程 生本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我们愈发觉得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
摘 要: 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应该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身体力行地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师 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因此,语文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
目的:1:归纳总结中医现代医籍、期刊相关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文献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类型及辩证要点; 2:初步确立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基本证候诊断规范。  方 法: 1:以“痹
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尽管过去我们也重视概念的教学,但其着眼点和侧重点主要是在知识的传授上,因而强调的是对概念本身的掌握状态,忽视了概念教学的过程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教与学中,由于考试压力的存在,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出现了一些违反学生认知规律,忽略学生心理、思维发展
摘 要: 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中学化学课堂 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密切相关。教是学的基础,而学生会学是教的目的,学生会学习,又会进一步促进教,只有教与学同步改革,才能取得更大成效。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课堂中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针刺疗法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寻求减少胃肠紊乱发生率的新方法,为提高脓毒症治愈率提供新思路。  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
摘 要: 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形式编写,使得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系统性,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缺陷,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知识点重复较多,为了照顾专题的系统性,教材叙述史实不够详细。本文既分析了人教版历史选修教材成功的创意,又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教材编写的粗糙之处,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够给予一定的关注,尽早编写出适合高中师生的新教材。  关键词: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 成功 失误    当前高中
国家要繁荣富强,科教必不可少。古今中外科教兴国取得成果的国家不少,其中最显著的是日本。二战后的日本提出“砸锅卖铁也要搞教育”的口号,并付诸行动,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果。我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不知有过多少套施教方案及制度,国人都想让自己聪明起来,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教育效果世人皆知。在教育的改革中,必然会有教材的变革,这给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中学教师带
江泽民同志说:“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我认为,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其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一、寻幽求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