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教育不仅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高中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和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高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32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班方法,要求教师的角色地位由原来化学知识的拥有者、忠实地传递书本知识的执行者转变成为学生研究活动的情境创设者、开展研究的引导者,化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学习者和问题解决的协助者。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加强记忆和理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论是在课前预习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其主观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二)学习活动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
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教师要安排好每一堂课的学习重点,围绕这一重点通过主题研讨的方式展开,每一个主题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就能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重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充分的学习资料,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都会被束缚,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也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而不能继续探索下去。而研究性学习模式非常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网络、各种图书、文献或是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都可以成为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多样化,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可以得到最为全面的资料信息,这就更加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深入进行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学习结论也更加科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通常都会较高,另外,由于研究性学习大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得出的结论是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共同分析后的科学结论,体现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要有科学的实施过程
(一)收集事实资料
事实材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实地调查等得到的数据资料,包括谈话录音、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观察记录,等等。
(二)整理事实资料
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三)分析处理事实资料
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则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从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加工,完成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四)得出结论
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原则、原理。结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概括性,二是证明性。
三、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是解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归宿。以问题为中心,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能否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为:
第一,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使研究逐步深入。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就是要善于按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容易的小问题,即问题群,或把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再整合出各个小问题间的整体联系和解决问题完整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第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研究多向拓展。开放性问题情境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可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教改背景下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看教材,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并且学生自己能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上课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掘问题。在进行研究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事先沟通和联系,对于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教师应能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或是和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实践,而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结果,还要耐心地和学生一起探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渊博的知识、广泛联系本地区企业的社交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研究学习,其关注的重点是“学”,教师应是研究学习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关键词】高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32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班方法,要求教师的角色地位由原来化学知识的拥有者、忠实地传递书本知识的执行者转变成为学生研究活动的情境创设者、开展研究的引导者,化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学习者和问题解决的协助者。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加强记忆和理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其本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论是在课前预习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其主观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二)学习活动多以主题的形式展开
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教师要安排好每一堂课的学习重点,围绕这一重点通过主题研讨的方式展开,每一个主题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就能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重视学习资料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充分的学习资料,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都会被束缚,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也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而不能继续探索下去。而研究性学习模式非常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网络、各种图书、文献或是相关的社会生活实践都可以成为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多样化,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可以得到最为全面的资料信息,这就更加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深入进行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学习结论也更加科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点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通常都会较高,另外,由于研究性学习大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得出的结论是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共同分析后的科学结论,体现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要有科学的实施过程
(一)收集事实资料
事实材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实地调查等得到的数据资料,包括谈话录音、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观察记录,等等。
(二)整理事实资料
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三)分析处理事实资料
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则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从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加工,完成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四)得出结论
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原则、原理。结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概括性,二是证明性。
三、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科学探究的基本形式是解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归宿。以问题为中心,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能否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为:
第一,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使研究逐步深入。创设“渐进性”的问题情境,就是要善于按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容易的小问题,即问题群,或把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再整合出各个小问题间的整体联系和解决问题完整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第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研究多向拓展。开放性问题情境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可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教改背景下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看教材,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并且学生自己能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上课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掘问题。在进行研究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事先沟通和联系,对于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教师应能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或是和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实践,而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结果,还要耐心地和学生一起探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渊博的知识、广泛联系本地区企业的社交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研究学习,其关注的重点是“学”,教师应是研究学习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