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青碑与时俱进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青啤有了迅猛的发展。2001年,青啤在全国拥有了48个生产基地,总产量251万吨,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位置。
  
  
  青啤公司董事长李桂荣说:“企业文化是青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百年青啤,酿造了酒香,酿造了历史,也酿造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早在1906年,即建厂后的第三年,青岛啤酒就在德国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获得了第一块国际金牌。全国解放前,青岛啤酒出口东南亚,当地华侨称之为"国货精品,民族瑰宝"。解放后,青啤囊括了历届国家级啤酒质量评比的金质奖章,并多次在国际评酒会上荣膺冠军。
  青啤的历史决定了青啤文化的爱国主义基调。当青岛啤酒蜚声国内外,屡屡赢得荣誉之时,在青啤员工乃至众多消费者眼中,青岛啤酒已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它还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豪,“为国争光、永争第一”已成为青啤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社会各界的支持转化为青啤人崇高的社会使命感,“积极进取、奉献社会”成为青啤人的核心理念,这是百年奋斗锤炼出的光荣传统。
  青啤的百年基业是靠卓越的品质打下的。长期以来,青啤树立了扎实的质量观念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岁月流转,市场变化,青啤人对质量工作始终没有松懈。虽然历史上青啤也曾出现过质量事故,但青啤人能深刻吸取教训,用心血和汗水把金牌擦得更亮。
  青啤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青啤创办了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宣传青啤品牌和经营理念,以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至今“青岛国际啤酒节”已举办了11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1年,“青岛啤酒”成为国家首批十大驰名商标之一。1993年6月,青啤创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发行,并提出“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的企业宗旨。
  
  
  
  
  
  
  
  
  
  为此,青啤开始了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从1996年开始,先后开展了四次思想领域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广大员工逐步树立起新思想、新观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对青啤有史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摸索出的管理经验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了以“一个核心、六个体系、两个支撑”为主体的青啤管理模式。1998年,青啤举办了有高层次专家参加的“大名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确立了“以名牌为核心,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扩大企业规模;以品牌系列化的方式,形成高中低档兼顾的名牌系列产品,提高市场份额”的发展战略。
  青啤抓住有利机遇,开始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青啤与日本朝日啤酒公司等合资建立的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纯生啤酒生产设备,被专家誉为“面向21世纪具有高新技术的样板工厂”。与此同时,采取“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先后收购兼并了40多家企业,实现了由“产地销”向“销地产”的战略转变,并形成了本厂产品占领中、高档市场,并购厂产品占领大众化市场的新格局。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青啤实施了“新鲜度管理”模式,以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使市场上的青岛啤酒新鲜度大大提高,销量明显增加。
  伴随着集团公司扩张的脚步,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企业陆续加入到青啤大家庭。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两个层次的企业文化差别,给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了把青啤文化优势融入子公司,青啤实行了总公司、事业部、生产厂三层框架的大集团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为企业文化的整合奠定了组织基础。对被购并企业实施思想工作三管齐下:一是进行形势、政策、责任的引导,宣传青啤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责任感。二是实行"有情"管理,以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拥护,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建章立制,转变观念,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推行青啤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专门组成了三个小组,深入到被购并企业,将管理模式、工艺技术、ISO9000质量标准迅速而有效地贯彻下去。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子公司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西安公司原先亏损巨大,加入青啤后2000年实现利润7800万元;扬州啤酒厂原来每年亏损1000多万元,2000年实现利润400多万元。
  青啤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文化不断创新,企业才会永葆活力。在实践中,青啤力戒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各自为战。总经理金志国说:“在我们的理解中,至少企业的经济与文化,或者说企业的产品与文化,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是一致的,不应人为地割裂。”在产品设计上,青啤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金量和审美附加值。在营销服务上,突出青啤文化的高品位,向人们展示智慧、文明、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形象。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规程、质量体系等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
  
  “九五”时期,国外众多品牌争先恐后抢滩登陆,国内也纷纷上马啤酒项目,全国一下子涌出800多家啤酒生产厂。处在“诸侯争霸”局势下的青啤,机制不活、市场不畅、发展迟缓,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
  
  青啤公司董事长李桂荣说:“企业文化是青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百年青啤,酿造了酒香,酿造了历史,也酿造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早在1906年,即建厂后的第三年,青岛啤酒就在德国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获得了第一块国际金牌。全国解放前,青岛啤酒出口东南亚,当地华侨称之为"国货精品,民族瑰宝"。解放后,青啤囊括了历届国家级啤酒质量评比的金质奖章,并多次在国际评酒会上荣膺冠军。
  青啤的历史决定了青啤文化的爱国主义基调。当青岛啤酒蜚声国内外,屡屡赢得荣誉之时,在青啤员工乃至众多消费者眼中,青岛啤酒已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它还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豪,“为国争光、永争第一”已成为青啤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社会各界的支持转化为青啤人崇高的社会使命感,“积极进取、奉献社会”成为青啤人的核心理念,这是百年奋斗锤炼出的光荣传统。
  青啤的百年基业是靠卓越的品质打下的。长期以来,青啤树立了扎实的质量观念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岁月流转,市场变化,青啤人对质量工作始终没有松懈。虽然历史上青啤也曾出现过质量事故,但青啤人能深刻吸取教训,用心血和汗水把金牌擦得更亮。
  青啤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青啤创办了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宣传青啤品牌和经营理念,以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至今“青岛国际啤酒节”已举办了11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1年,“青岛啤酒”成为国家首批十大驰名商标之一。1993年6月,青啤创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发行,并提出“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的企业宗旨。
  
  
  
  
  
  
  
  
  
  为此,青啤开始了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从1996年开始,先后开展了四次思想领域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广大员工逐步树立起新思想、新观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对青啤有史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摸索出的管理经验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了以“一个核心、六个体系、两个支撑”为主体的青啤管理模式。1998年,青啤举办了有高层次专家参加的“大名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确立了“以名牌为核心,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扩大企业规模;以品牌系列化的方式,形成高中低档兼顾的名牌系列产品,提高市场份额”的发展战略。
  青啤抓住有利机遇,开始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青啤与日本朝日啤酒公司等合资建立的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纯生啤酒生产设备,被专家誉为“面向21世纪具有高新技术的样板工厂”。与此同时,采取“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先后收购兼并了40多家企业,实现了由“产地销”向“销地产”的战略转变,并形成了本厂产品占领中、高档市场,并购厂产品占领大众化市场的新格局。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青啤实施了“新鲜度管理”模式,以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使市场上的青岛啤酒新鲜度大大提高,销量明显增加。
  伴随着集团公司扩张的脚步,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企业陆续加入到青啤大家庭。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两个层次的企业文化差别,给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了把青啤文化优势融入子公司,青啤实行了总公司、事业部、生产厂三层框架的大集团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为企业文化的整合奠定了组织基础。对被购并企业实施思想工作三管齐下:一是进行形势、政策、责任的引导,宣传青啤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责任感。二是实行"有情"管理,以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拥护,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建章立制,转变观念,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推行青啤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专门组成了三个小组,深入到被购并企业,将管理模式、工艺技术、ISO9000质量标准迅速而有效地贯彻下去。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子公司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西安公司原先亏损巨大,加入青啤后2000年实现利润7800万元;扬州啤酒厂原来每年亏损1000多万元,2000年实现利润400多万元。
  青啤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文化不断创新,企业才会永葆活力。在实践中,青啤力戒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各自为战。总经理金志国说:“在我们的理解中,至少企业的经济与文化,或者说企业的产品与文化,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是一致的,不应人为地割裂。”在产品设计上,青啤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金量和审美附加值。在营销服务上,突出青啤文化的高品位,向人们展示智慧、文明、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形象。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规程、质量体系等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
  
  青啤文化有力地推动了集团经济的起飞,为青啤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青啤公司还将密切关注新时期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实际不断发展青啤文化,使之成为向国际化大公司发展的强劲动力。
  
其他文献
⊙ 青蛙与毛毛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在他的旷世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来。但如果把青蛙放到温水中,再慢慢加热,它将呆着不动,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水温慢慢升高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直到被煮熟。  如果把逐渐加温的水比作不断变化的市场,把青蛙比作是企业,事实上,很多企业已
期刊
主持人语:IBM全球服务公司的“实践团队”,与HP公司的“知识团队”、施乐公司的“家庭小组”、世界银行的“专题小组”等大致相同,是指企业中具有相似的工作岗位或共同背景的员工组成的团队或集体,这些团队的成长和发展一直是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本文的作者P. Gongla博士与C. R. Rizzuto在IBM全球服务公司“实践团队”演进过程中负责该公司高级知识管理方面的项目。他们在对60多个团队进行
期刊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虽然不长,但已进入迅速发展和普及的阶段,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尤其是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会议上发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后,一个个“学习型企业”在诞生,一座座“学习型城市”在崛起。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破除认识误区是首要前提。有关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模型,各国学者有不少论著。目前国内
期刊
〔前言〕 许多企业很注重新市场的开拓、新顾客的获得,但往往忽略原有的客户群。结果,赢得新顾客的同时失去原有的顾客,管理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为“旋转门效应”。IBM经验显示,争取到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至少六倍于挽留一个老顾客。这说明在一个经营竞争激烈、产品差异缩小的环境下,重视顾客关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多么重要,从而有必要引入CRM——顾客关系管理。    产生     顾客关系管理(CRM),能成为
期刊
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被誉为"共和国的骄子",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走过了无愧于时代的辉煌历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8年,由于指令性任务骤然减少,民品生产举步维艰,工厂经营连年亏损,职工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工厂在困境中奋力挣扎,失望、彷徨和不安的情绪在职工心头交织。  1999年1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北方重工集
期刊
采访天恒集团,主要原因有二:当前,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仍然处于推广普及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它尚未认知,而天恒集团却在企业成立之初,就自觉地开始了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原因之一;二是国有企业党委系统抓这项工作的较多,行政系统给与足够重视的较少,而天恒集团却是由行政领导牵头,并且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元旦前夕,天恒董事长兼总经理侯九义和党委书记高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先
期刊
作为一家中美合资知名制药企业的董事长,38岁的汤德平是年轻的;作为一个年轻人,汤德平的职业经历又是“丰富”的:做过大学教师,从事过企业研发,当过医药销售代表,如今又成为企业的高层领导。汤德平总是充满活力和创业激情,每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当他将这种活力和激情注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全体员工心中时,便形成了中美上海施贵宝公司独具魅力的“活力文化”。     □ 活力 ——面对挑战的奋进曲  
期刊
一、被告人丁福根、董沛霖、庞博、何宁一、李芸、边军勇、被告人上海华亚实业发展公司的行为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我国刑法182条明确规定,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情节严重的,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就本案而言,1998年12月到2001年间吕梁与朱焕良经合谋意图操纵股票代码为0048、股票名称为康达尔(后更名为中科创业,以下简称0048股票)的流通股。吕梁先后指使被告
期刊
12月1日至3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的以"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的首届(2002)中国企业文化年会在北京召开。  这届年会以“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袁宝华,理事长张彦宁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界、经济理论界、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的代表约400人出席了会议。会上,颁发了2002年度中国企业文
期刊
去年的12月11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经过漫长的谈判,中国终于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此后的一年中,中国企业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硕果累累,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也在这一年不断改写在中国的投资战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整整一年后的12月11日,在北大举行“WTO亚太地区高级贸易培训中心启动仪式”,目的是培训亚太地区WTO成员的高级贸易政策官员。来自29个发展中成员的高级官员共同研讨如何维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