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法的有效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状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习,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创设情境 有效尝试
  高中政治课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又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造较大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放飞学生的智慧,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实现他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下面谈谈在政治课中创设情境的有效尝试: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可言。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像故事那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用理性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一知识点时,引用了辽沈战役这个历史故事,接着提出问题:毛泽东提出先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受到发现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铺垫。情境导入法常采用的方法有温故启新式、悬念诱思式、情境切入式。
  情境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导入部分,还应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在导入部分,我们已经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如果在下面的教学中不能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感到学习乏味。就好比一堆燃烧的木柴,不及时加柴,就会逐渐熄灭,如果能够及时适量地加柴,它就能燃烧得越来越旺。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处理每一个大的知识点时,都为我们授课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使我们能够把情境教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成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时,引用的是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工厂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讲授矛盾的特殊性时,引用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俗语;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提出“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引用的素材,可以是学生的生活常识,可以是警句谚语,可以是历史故事,可以是事政热点,总之做到了生活情境的提出与课本理论的传授有机结合。常用的方法有举例法、小组讨论法和分角色扮演法。
  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把握度。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理论知识。如果教学中一味追求情境,可能就偏离了教学的正常轨道。这就要求教师精备课,并不是教材上每个知识点都是可以创设情境的,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的,对于那些有必要、内容适合创设情境的知识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精,不拖泥带水,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的辩证统一。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变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考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时,我们可以引用“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这一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意义是什么?文化意义是什么?政府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职能?让学生感悟知识在不同模块间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情境,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往往冷落了持有与教学目标不同意见的学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这种做法在情境教学中是有害的。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的结合,使知识的吸附和情感的熏陶成为一种制胜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只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不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法,就可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其他文献
为探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采取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以公路土壤侵蚀为研究对象,选择位于鄂西地区的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长阳高速公路段为研究
本文就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了解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医院各方面影响因素和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电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作为一个省级上星台,我们如何应对这种竞争和挑战?本文结合湖南电视台节目上星两年多的工作实践,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一、当前省级上星台面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极为关键。这个激发的过程不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产生新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初中政治 课堂氛围 问题意识  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学习方
中职学校中餐烹饪专业食品雕刻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本文就如何增强该门功课的教学效果,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Vocational school Chinese food cooking professional
依坡倾倒堆积体是生产建设项目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常见的堆积体类型,一般存在于铁路、公路建设中的隧道开挖、山区开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沿着山坡坡面或沟道直
我厂酿酒车间自八二年来,由于采用机械化生产,产量、效益逐年增长.酿酒车间全部采用双梁2T行车,行走电机和葫芦电机分别采用ZDR和ZD系列.目前,我厂已拥有该系列电机近百台,
创设情境,点燃激情(导课)。这一环节是四步探究教学的序曲,其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吸引到课堂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准备。  一、设置本环节的目的  1.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奠定良好基础。  2.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本环节需要注意的是
摘 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有效教学 策略 新课改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政治课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听课不认真,教师上课没有激情。有时甚至出现政治课上,教师在上面
上好思想品德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新课标,力求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组织教学,注重发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创新精神,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贯穿于素质教育始终。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挖掘学习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