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青奥会,两小将渴望成长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具有历史性的户外开幕式的隆重上演,青奥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拉开了帷幕。带着探戈的节奏,让我们走近此次前往阿根廷羽毛球赛场的两位小将——男单李诗沣、女单王祉怡,看看新生力量将如何在这个舞台上释放青春。
  对于青奥会来说,或许我们可以稍微抛开竞技体育的层面,更纯粹地感受这项赛事的本身,希望得到锻炼,有所成长。
  李诗沣:梦想刚起航
  对18岁的李诗沣来说,阿根廷是个看似遥远却又无比接近的国度。他说,得知能够争取参加阿根廷青奥会资格是在去年7月,那时候就默默在心底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拿到参赛名额。随后几个月,李诗沣陆续参加了十余站青年赛和成年赛。16555分,他顺利攒够积分,获得了青奥会资格,这也意味着他人生第一个奥运意义的比赛近在咫尺。
  备战青奥会的几个月中,李诗沣的训练状态保持得不错。在北京最后几天的训练中,他的主管教练邱彥博总会在临近下课前给他加点小灶,偶尔师徒二人还要对打一场。“上风球好打,但你想过逆风球时自己的心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吗?”邱导在训练间隙总不忘见缝插针地敲打几句李诗沣,让他有意识地体会赛场上的突发状况。
  因为邱导了解学生的脾气,李诗沣性格温顺乖巧,刻苦肯练,对自我要求颇高,赛场上发挥一贯稳定。但年轻选手的弱点就是缺乏经验,所以该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情况,突破自我,还是需要教练一遍遍地耐心灌输的。李诗沣说:“既然争取到了资格,就要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比赛。像日本、印尼、泰国都有很强的选手,自己上场就要敢于发挥,不留遗憾。因为能够参加青奥会,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千禧年出生的李诗沣,6岁开始打球,做医生的父亲是他在羽毛球路上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爸爸的医院组织羽毛球比赛,我就经常去看他打球。”
  看到李诗沣对羽毛球的热情很高,认真的爸爸就专门请了教练教他打球。和同龄人相比,听话、肯加练的李诗沣进步很快,从开始的打不过到慢慢能赢球,再到后面没得对手,可以说小小的羽毛球为李诗沣的童年带去了无数的乐趣。他有些兴奋地回忆说:“小时候,我是真的很喜欢打羽毛球,训练之余加练步法和挥拍,也不会觉着怎么别的小朋友能去玩,为什么我要练羽毛球。”
  对练球不知疲倦的李诗沣,走入专业队一路也是颇为顺利。小学期间,李诗沣每天上午正常上课,下午上完一节课后骑车到江西队跟着训练,每天坚持练3个小时。到了六年级那一年,为了看看李诗沣是不是打球的材料,他被送进了八一队集训。李诗沣知道,如果表现不好就会被退回去,所以进队前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能够轻松应对八一队训练的李诗沣发现,他不但训练节奏跟得上,强度也能坦然扛下来。随后的队内巡回赛,李诗沣拿到了第一名,继而正式成为八一队的一员。2014年,年仅14岁的李诗沣就参加了国家青年队在沈阳的集训。
  说起来,李诗沣2017年进入国家二队,在同年的亚青赛中获得团体亚军、世青赛团体冠军。2018年,又相继拿到了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的男单冠军。对这样的成绩,他并没有丝毫优越感,他认为自己的实力和同龄选手相比并无太大优势。“那段时间,刚好打完国际比赛,积攒了一定的信心,经验上也有新的提升。所以,再打国内的比赛,即使有时我打下风球,心态上也可以顶得住,场上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敢放开去打。不像小一点的时候,比赛中一个环节做不好,就容易在心理上发生巨变。”
  在李诗沣的记忆中,他小时候总和年纪稍大一点的选手打,所以潜意识中力量是自己的“短板”。“因为总和大队员打,力量不占优势,那会儿就靠拉吊和他们打控制,所以在杀一拍的时机上有些欠缺。如今杀球的力量是有的,如何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打法中是关键。”如今的李诗沣,愿意抛开固有的打球模式,研究对手,尝试更多的应变方法是他成长的一个标志。
  虽然国内战绩不错,但李诗沣历数起这半年来的国际比赛总有些小小遗憾。谈起之前欧洲连拿两个亚军,他显得跃跃欲试:“如果青奥会上再碰到老对手,如何在场上占据优势,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开局很重要。我相信积分赛带给我的收获能在青奥会上帮到我。压力会有,但也可以化为动力嘛!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冲击对手。”
  青春,总是充满着生机与希望。刚刚启航的李诗沣将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王祉怡:势不可挡的新生代
  在世界羽联官网上,小将王祉怡的战绩显得颇为耀眼。2018年,她35场比赛中仅负2场,出色的战绩让王祉怡毫无悬念地拿到青奥会资格。她说:“四年一届的青奥会,每个运动员都只能参加一次。对于年轻选手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比赛,教练觉得重要,我自己也很珍惜这次机会。而且能够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这是第一次体验,一切都很新鲜,不论是比赛的感觉还是身上的使命感都很强烈。”
  为了攒足青奥会积分,王祉怡前前后后打了近十站比赛,截止年初报名时,她的积分成绩排在第二位。面对自己今年颇为优秀的战绩,王祉怡清醒地分析说:“其实,今年的成绩除了状态好是一方面,另外我们参加了不少青年赛。与成年赛相比,青年赛的主要对手只有几个,有时甚至碰不到主要对手就和自己的队友在决赛中见面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女单都是四人组团参赛,集团优势很明显,经常会出现前四都是自己人。像亚青赛时,女单前三都是我们中国队的。”
  拿冠军是每个运动员的目标,但对于王祉怡来说,做好过程才是最关键的。她说:“青奥会的对手还是那幾个,所以说心态是首位,做好过程才能有好的结果。”去年是王祉怡第一次参加亚青赛和世青赛,谈起那两次比赛,她忍不住揭自己的短,“那会儿四个女单中我是成绩最差的,才打了两轮就只能给队友加油了!”当时,因为王祉怡习惯了国内比赛有小组赛,不用担心过早被淘汰出局,而走上国际赛场就要面临残酷的淘汰制,一时让她不大适应。加之,身披国服不仅肩负了荣誉感,压力也随之相伴,尽快适应新角色,是王祉怡最初需要调整自己的地方。   王祉怡说,如果给自己的打法贴个标签,“防守反击”应该算一个。“虽然是防守见长,但你不能总和人家相持,必须要有突破拿分的本事。场上大家都说我挺稳的,不过讲实话打到关键分或者落后时,我也会着急,可能只是没有表现得很明顯。”
  王祉怡自称忘性很大,并把“忘性”和“丢分”联系到了一起。她一本正经地剖析自己:“在场上,我不太会把问题无限放大。上一个球打完就过去了,注意力要放到如何面对下一个球。你不能总惦记那一分怎么丢的,要赶紧忘掉,去打接下来的球,要用平常心去接受这些。”
  在外界看来,一路顺风顺水的王祉怡应该很享受自己当下的位置,但是王祉怡却说被同龄人视作冲击对象可不太舒服。“我属于容易紧张的选手,尤其是今年的成绩还不错,更容易在场上出现手紧放不开的情况。”面对年纪大的对手,王祉怡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是憋着劲想去冲,但被同龄人反冲时,她反而有些畏手畏脚。为此,今年的国内比赛,教练组特地给王祉怡增添了一些难度,凡是她遇到2001年、2002年出生的小队员时会让分,以此来提高王祉怡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贴近实战的感觉。
  备战青奥会期间,朱伟伦教练一直陪在王祉怡身边。在他眼中,王祉怡技术全面,在场上以稳见长,训练态度特别认真。不过,活泼开朗的王祉怡正处在爱玩爱吃的18岁,为了保证她饮食规律,朱教练会格外关照王祉怡的一日三餐。时常在训练课后,朱教练会等到她们进入食堂开始吃饭才放心,不然等不到人影,朱教练的“无敌手机连环CALL”也是非常惊人的。对于此次青奥会,朱教练表示,作为年轻人之间的一次奥运角逐,尽全力发挥出水平是最关键的,他有信心带着王祉怡走得更远。
  说起青奥会特有的无国别混合比赛,王祉怡显得有些兴奋,因为她很期待能够和其他国家的选手互动交流。因为积分赛时经常出国比赛,王祉怡深刻感受到拥有英语技能多么关键,“我找了英语老师,但是平时训练很累,就挺难坚持。不过,只要有空我就会让自己学一下。”
  十岁才开始打球的王祉怡,起步稍晚。一开始纯属是自己喜欢打羽毛球,也没有想过往专业方向发展。但是,教练发现王祉怡动作掌握得非常快,后来省队教练相中了她才送去集训。从那时开始,王祉怡意识到自己要和羽毛球为伴了。
  2014年,刚结束国家青年队集训的她回到省队,脚上出现水肿,查出是疲劳性骨折。从湖北辗转到北京再次检查后,队里决定让王祉怡放假休养。那一次放假,恐怕是王祉怡“捡”到过最久的一次“假期”,她足足休满了半年时间。提起那次受伤,她忍不住笑着说:“那时候,教练怕我拿起球拍控制不住自己,再加重脚伤,干脆放我回家养伤了。起初那几个星期,真的特别开心,但休息久了还是会手痒。”
  待休息够了,也玩够了,王祉怡再次投入训练,期间无疑充满了艰辛。恢复期的前两三个月,王祉怡每天都是医院、训练馆两边跑,单是往返医院的路程就要2个小时。但奔波的劳顿都比不上她找手感时内心的那股挫败感。“心里总是暗自和自己较劲,不由自主地会去拿以前的感觉要求疏于训练的自己,就会很难过。”
  转眼,明年王祉怡就要从青年赛场上毕业,投身到成年组。作为新生代的代表,相信王祉怡将以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证明。
其他文献
四年前在南京,石宇奇和何冰娇携手登上青奥会羽毛球项目最高领奖台。四年后,青奥会来到神秘的南美大陆,走进阿根廷。在名额限制下,中国队仅有的两名参赛队员最终都闯进了决赛,夺得一金一银,有惊喜也有遗憾。  李诗沣:以完美翻身仗摘得男单金牌  从积分上看,李诗沣仅位列5号种子;从成绩上看,他在今年亚青赛四强未进。国际青年赛场男单强手多,他并非夺冠最大热门。小组赛中,李诗沣三场都轻松取胜,顺利晋级八强,但真
期刊
进入九、十月,羽坛格外忙碌,大大小小的比赛一个接着一个,当今世界上的大腕新星们四处奔波,基本的生活节奏是打不完的比赛跑不完的路。  当然,因为这些比赛级别很高,来的又都是炙手可热的大牌,所以关注度一直很高。每天比赛还未全部结束,网上就可以看到各种相关信息,让人感觉足不出户便可知羽坛大小事了。不过,这期间并不是所有的赛事都如前面提到的那些如此受关注。比如在合肥举行的全国团体锦标赛,以及在印尼雅加达举
期刊
5月20日,2018年汤尤杯赛在泰国曼谷拉开帷幕。从实力构成来看,本次汤尤杯,中国队面临很大的困难。汤尤大战前夕,国羽众将袒露了心声。  谌龙:希望忘记过去,让自己有更多正能量  每一次打汤姆斯杯都是不同的经历,这次汤杯,我希望自己能够忘掉过去两届比赛中那些消极的东西,让自己有更多的正能量,保证全力以赴。  作为一单,第一个出场,承担的压力会更大一些。但有了前两次一单的经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很好
期刊
因为涉赌事件被禁赛后,对桃田贤斗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很多。印象中,桃田贤斗是一位很有天赋的运动员,是日本男单的中坚力量,并在2014年为日本队首夺汤杯立下汗马功劳。时隔两年,桃田贤斗第一次在重量级别比赛即今年亚洲锦标赛上亮相,确实引起了众多的好奇和关注。  亚锦赛期间,笔者饶有兴趣地关注着桃田贤斗的一举一动。只见他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战胜了越南好手阮天明(2比0)、新科全英冠军石宇奇(2比1)、中国台北
期刊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国羽将士已经在七届奥运会上狂揽18枚金牌。这支为大风大浪大场面而生的“荣誉之师”,既有“多吃苦,苦中作乐;多流汗,汗里藏金”的觉悟,也配备有齐心协力的最强智囊团。本期,我们请来众位曾叱咤奥运赛场的风云人物,一探五环赛场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力量。虽然他们的身影已经淡出赛场,但是他们创造的那些传奇依然清晰如昨。  陈金:针锋相对 敢于亮剑  奥运
期刊
四年前,中国羽毛球队凭借谌龙、傅海峰/张楠的建功拿到2枚金牌,世界羽坛格局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悄然发生转变。羽毛球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直到2012年的伦敦,在这20年间,除了亚特兰大夺金的现世界羽联主席拉尔森之外,其余最高领奖台的位置都归属中国、韩国和印尼三个国家。而时间迈入里约,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和马琳改写了日本和西班牙的历史,世界羽坛在这个时候正式步入全新时代。  东京奥
期刊
9月24日是中秋佳节,是赏月赏灯尝月饼的团圆日子,但安徽合肥正上演着激烈的羽毛球赛事。2018年威克多杯全国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在中秋这一天正式打响,在长达七天的国内团体大赛中,全新的赛事设计、包装和推广出现了,不妨欣赏一番。  十五的比赛十六“圆”  全国团体锦标赛是国内的年度团体大赛,在非全运会年都会举办。比赛分为男团和女团,赛制与汤尤杯类似,与全国单项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并列互补。  团体赛的前四
期刊
然而,中国羽毛球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明确了“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发展方向。照理中国运动员应该表现出“更快、更凶”的进攻特征才合理,怎么就在“以攻为主”的理念指导下变得越来越保守?在女单越来越明显的男性化打法趋势下,中国女单是否只要加强了进攻就能打翻身仗?诸如此类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考验着正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羽毛球队。  一、对“进攻”技术的片面理解是导致
期刊
去年年底,国家队重新成立混双组,杨明成为混双组主管教练。这一年,他和队伍共同进步,在2018年已进行的大半比赛中取得了包括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在内的9个混双冠军。最近,杨明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关于混双组的想法。他指出,要在不断的成长中寻找制胜规律。  建立混双组有利于队员更专注  自混双组成立后,队员们能够更专注自己的主项,有了更多配合训练的时间,所以搭档之间的配合能够更默契,遇到困难能够更齐
期刊
主讲老师:  蔡赟  前中国羽毛球队队长,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双冠军。2016年6月,蔡赟正式离开国家队。淡出赛场后,蔡赟团队创办了微信公众号“和蔡赟聊羽毛球”,通过自媒体的方式与球迷互动,并积极参与推广羽毛球运动。  在业余羽毛球训练中,单打是初级入门的基础。但是,很多羽毛球爱好者的基础较弱,和朋友约球完全打不起来,从而被嫌弃。于是病急乱投医,以为练一些所谓“加强双打意识”的内容,就可以一劳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