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现阶段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是新课改生物教学的根本之所在,我把近几年生物教学中自己探索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与同行交流,以便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教学;手脑并用;引导法;做中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9-02
  高效教学法是农村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是学生学好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发挥高效教学法,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收益,而高效教学法是进行教学与效率的结合的最好方法,简称高效课堂。笔者不断探索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高效性,现将最为实用有效的几个方面简单介绍给大家,以求共享。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引导法
  每节课我都花最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而且收效颇丰。如:在讲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节课时,我巧妙的利用有关花生的谜语做引导语:让同学们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什么东西。并且“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指花生果实的哪一部分结构?由此引出新课的教学。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起来了。
  二、发挥想象的最好方法—创设情境
  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景,设置有效的问题,能诱发学生想象的潜力,有利于知识消化和吸收,明确学习生物的方向和方法,最终把自己培养成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寻找情景切入点。教材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知识点的引导也是层层深入的,我们及生物教学每节课的设置也应该按这种规律进行,创设这种情景,构造这种思路,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给学生创设情景,切入教学重点,可设置设问,启发学生思考:(1)上节生物课涉及到变异?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用实例说明;又设问(2)什么叫传染病?(3)引起传染病的三大条件是什么?流感是不是传染病?从生活实际出发,由易入手,慢慢地把学生引导进入生活实践中来,反过来再了解什么是传染病就很容易。最后提问;(4)如何预防传染病?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完成本节课的所有内容,是学生的思路由浅入深的进入学习的情景。
  三、化抽象为具体的最佳途径—“做中学”
  采用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自然考察法等等,把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现象神奇般的化为具体的简单的常识,从而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如在讲膝跳反射时,我让一位同学坐在讲台上,翘起二郎腿,并用橡胶锤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被叩击的学生本能地产生膝跳反射,让实验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谈感受。然后阅读课本内容,这样抽象的概念用实验法变得具体化了,学生不再认为膝跳反射实验那么抽象,那么难懂了。答出膝跳反射,从而化抽象为具体。
  四、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鼓励学生手脑并用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的创造机会,在生物课上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中,关于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多少?”的问题,我告诉学生,直接调查比较难,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达到目的。我找了一套围棋,用黑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用白棋子代表含Y性染色体的精子。当然用黑棋子代表含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把代表精子的黑白棋子放在不透明的精子容器中,把黑棋子代表卵细胞的放在不透明的卵细胞容器中,让全班同学把摇匀的精卵容器中表示精子和卵细胞的棋子各取一个合成受精卵,然后统计生男生女的概率。通过多次实验并求出其平均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约50%,从而得出结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手脑并用,全体学生主动参到教学中来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取得良好效果。
  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巧用成语、诗词、谚语、俗语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诗词等,对生物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些深奥的知识通过成语诗词等变得通俗易懂,同时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生物的变异时,用“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的俗语来教学;讲条件反射时,用“望梅止渴”等成语加强了学习的高效性和趣味性,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来阐述自然界中是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又如,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讓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多美。这些做法不但兴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总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仍需要生物教师们一代代的总结和探索,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挖掘和整理、总结与归纳,需要学生不断的配合和展开理想的翅膀,寻找最佳的学习途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兴趣。只有这样,生物课堂方可摆脱枯燥乏味的现状,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资源,最终展示生物学的生命活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周密,刘刚.细节决定成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35-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应着重对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学习中构成多种思维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人文气息和意义,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3-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2-02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归因理论的视角x出发,通过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各要素和数学教学效果的相互关系与影响,详细探究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归因因素、学生的归因倾向并了解了学生归因倾向的途径,提出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等方面的思路与策略,最终目的是创设乐学和谐、积极向上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归因理论;数学课堂;教学环境;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33.6 【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到中职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改善了过去数学教学枯燥无味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对于中职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学习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再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趣味教学法。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教学;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案模式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审批号:GS[2015]GHB0728。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41-02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它伴随着数学体验、数学交流、数学思考、数学运用的全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使数学回归于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思政课教学评价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政课教学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评价目标未区分层次性;评价内容比较单一;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刻板。只要我们在思政课教学评价中始终坚持心理学本质要求,就会使得思政课教学评价兼顾到共性方面和个性两个方面,最终使得到的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客观。  【关键词】思政课;评价;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结合传统节日,了解世界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Spring Festival),中秋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中考化学命题特点决定了备考时要考虑的方方面面问題,从化学科知识技能的识记到学生应试技巧的掌握,再到应考心理的调治都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  【关键词】化学;中考备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52-02  新课改的中考命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遵守“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