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引路人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5月21日晚,为响应全国第29个助残日,一场特别的文艺演出在上犹县茗馨广场举行。
  登台演出的是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听不见会场鼎沸的人声……当晚,三名县委常委到场,上犹县十余家企业和社会志愿机构协办和赞助,县电视台全程录播。活动开始前,学校的老师们给在场的每个人佩戴上象征着爱与感恩的蓝丝带,感谢人们的接纳、包容与关爱。
  活动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也随之告一段落,蒙芳不由得松了口气,这是她任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第七个年头。
  从黄泥厚土到簇新校园
  2012年,在上犹县第二小学分管教学和后勤的蒙芳,接到了出任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调令。按照规定,人口超过30万的县级行政区,必须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上犹县人口恰好达标。
  一边是有着5000多名学生、被万千家长寄予厚望的大校,一边是还仅仅存在于文件里,尚没有一砖一瓦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同事和朋友眼里,前者无疑意味着更好的平台和更为光明的发展远景。
  但蒙芳一边兼着二小副校长的工作,一边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校的筹建过程中。办证、询价、招标、采购……无论是对上犹县特殊教育事业而言,还是对蒙芳自己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蒙芳骑着辆摩托车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单位,学校门口的马路迟至要2016年才能铺上水泥,当时校内校外,到处是黄泥厚土,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因为打滑,蒙芳不知摔过多少回。
  从无到有,每一件事办起来都不易。蒙芳打了一通又一通电话,查询全县所有教师的花名册,联系每一位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通知每一个登记在册的特殊儿童家庭……学校好不容易到了开学的日子,天下着大雨,漆黑的夜里,偏偏又停电了,老师们蹚着泥浆去外面吃快餐,又蹚着泥浆把日常办公用品一点一点运回学校。
  赵霞老师依然记得那时惨淡的景象。学校好似空有一副躯壳,连花圃都只有黄泥。可是蒙芳说:“即使没有资金,我们一样可以把花圃建设好。”赵霞回忆道:“有些老师有点娇生惯养,不愿动手。蒙老师没有指责大家,她自己拿起铲子,一铲一铲地干起来……校长带头干,老师们也坐不住了,都开始跟着蒙老师卖力地挖土、推车……”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让残疾儿童也能够享受好的学习环境,蒙芳跑前跑后,争取资金。她说:“我其实是个比较内敛的人。但是那一年,我豁出去了,凡跟我爱人有联系的,跟我妹妹有联系的,我都主动联络。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去了有上百家之多。我想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校和孩子。如果是为了自己,我可能一步都迈不出去。”
  在蒙老师的不懈奔走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争取到价值100多万元的物资,极大改善了办学环境。
  2014年,建校后的第一个助残日快到了,蒙芳决定在县城办一场助残日的演出活动。为了拉活动赞助,她一个个商家宣传,一家家单位邀请。
  当时学校仍在初创阶段,仅有8名教师和52名学生,环境建设、建章立制方面的压力也很大。可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去办这个活动呢?蒙芳解释道:“第一,扩大社会影响,让社会各界知道有这个学校,孩子们有了个去处;第二,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群体,需要得到关注和关爱,争取社会的资助和赞助。”
  2014年5月16日,蒙老师终于组织全校成功举办了“爱心汇聚、扶残助学”助残日文艺晚会,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爆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活动募集到了8万多元,用于活动开支及学校设施建设。
  当时,现场有个抱小孩的青年男子,远远望见蒙芳后,转身离开,再回来时手里拿着1000元善款。这个人是蒙芳十多年前的学生刘守炳。刘守炳小时候敏感易怒,手常常攥成一个拳头。接到那1000元后,蒙芳回忆当年自己并没有特别地关注过他,只是曾尝试去理解和化解他过强的自我防卫心理。
  如今的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环境优美,地面铺了仿真草地,学校建筑二层以上全做了封闭处理,多感官室、糕点工作坊、模拟洗车房、模拟厨房等功能用房一应俱全。曾经空旷的一片黄泥厚土,如今成为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
  从一兵一将到齐整专业的特教队伍
  特校刚筹建的时候,学校仅有一兵一将。同为“建校元勋”的陈石妹老师,当时随着蒙芳四处奔走,风吹日晒,因此获得了“黑妹老师”的外号。
  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奇缺,是突出而普遍的现象。为了组织一支特教队伍,蒙芳从县教育局人事股调来全县教师的花名册,找出每一个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一个个打电话联系。
  “当时,我所有人的电话都打过,反复做工作,但是能来的不多。有一个教师来了,一年后又走了。他以为在这所学校会更轻松,结果不是。”
  蒙芳清楚地記得,给赵霞打电话的那会儿,她骑摩托车到县城管局沟通学校名牌贴挂的事情,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她和赵霞反复沟通,最终说动了赵霞。如今,赵霞已成长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学骨干。
  在蒙芳的努力下,8个年轻人走进了学校大门。可这仍捉襟见肘。蒙芳去县编办要编制,那时相关的政策还不完善,文件里虽写明了配齐配足特殊教育师资,但没有明确标准。编办主张只需酌情比普校倾斜一点就可以了,蒙芳却急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她觉得人们太不理解特殊教育的必要和艰辛了。
  直到2018年,才有文件明确了师生比一比三至一比四的标准。于是,仅2018年,学校就增加了5名老师。蒙芳为此十分兴奋。
  队伍建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专业引领。蒙芳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陈石妹回忆道:“青年教师小慧刚到学校,蒙校长就手把手地教她上语文课,经常一起晚间办公,一起研究课件制作,反复听试教课。小慧老师很快就成长起来了。”
  蒙芳每年都会为学校制定一些中心工作任务,她也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在特校的每一个阶段,回头看时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我要求每个老师都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你要是对言语康复感兴趣的话,你就去参加自闭症康复的学习,回来后就必须给所有老师做微讲座。”   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易感到成就感的荒芜。但在蒙芳的严格要求下,一个个特殊教育“特种兵”开始不断成长,许多教师获得了全县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
  蒙芳时常去督促教师组织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她说:“有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更见成果。”如今学校申报了两个国家级子课题,两个省级重点课题。
  一个邻县的特教老师,得知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办以后,回乡就业。仅来了一个月,就埋怨要比之前三年过得还要忙碌。
  陈石妹说:“蒙老师主持学校工作,像班长;关心教师生活,像姐姐。”在她的引领下,学校从开始的一兵一将,到现在聚齐了一支由22人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充满干劲、朝气蓬勃的特教队伍。
  从文件必选项到教育加分项
  说实话,刚开始,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该怎么办,蒙芳也是一个“门外汉”。
  在到处拉赞助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有些人对特教事业的不理解。他们认为,有这么个机构,能正常运作,残疾儿童有个去处就行了;还能有什么过多的指望?
  但蒙芳认为,每朵花儿都该有自己的春天,每个生命都值得拥有美丽的梦想。
  特校筹建之初,为了摸清开办特殊教育学校的门路,她主动去安远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到后来,她拉着教育局长一起去,因为她觉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领导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起初,我工作的中心在校园建设和团队管理上,一有教学培训机会,我都让给老师。但后来发现,只有自己扎进去了,才会在全校起到引领的效果。”
  渐渐地,蒙芳对学校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她说:“很多人对特校并不了解。以为在特校任职,只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就够了。自然,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确实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尤其需要的素质,但光有这‘三心’是不够的。”
  在徐翔老师眼里,蒙芳校长是专业上的带头人。2016年年初,徐翔和蒙芳一起参加昆明的一个培训,她回忆说:“我一直坐在她身边,5天的培训中,她的笔从未停过,一直在记重点,写心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蒙校长在特殊教育领域的见解越来越多,回来后带领着老师们不断尝试,开启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个训课、补偿课。让我们这些特殊教育科班出身的也自愧不如!”
  蒙老师带领团队从书本上、网络上学习相关的特教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外出学习培训所取的经验,制定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确定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宗旨,明确了“有教无类、有爱无障”的教育理念。蒙芳希望特校的学生都能在“点滴认识,点滴模仿,点滴做起”中不断获得成长。在李书海副校长看来,他们就是陪着蜗牛散步的那些人。
  学校刚开始招生的时候,家长们对这么一所学校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如今,却纷纷报以嘉许,学生小铨的妈妈由衷地感谢蒙芳团队的付出:“在学校,孩子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和我们有简单的交流。我很感谢特殊教育学校,给我们家长减轻了很多负担。”
  从一开始的走出去学习,到现在的开门迎客,不断有兄弟县市的特校来参观学习。来访者对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園环境、先进齐全的教育教学设施、文明有礼的师生风貌及成熟细致的管理赞不绝口。学校迎来了“2018年发展中国家包容性增长与持续减贫官员研修班”外国友人的来访,还成为教育部中法百校计划项目学校。
  学校2015年被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自强健身示范点”,2016年被定为“十三五”国家规划全国课题“中国特色学校创建与评价研究”重点特色实验学校,2017年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研究”课题实验校,2018年被列入全国名校教研联盟示范校。
  李书海说:“蒙芳校长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她有一个梦想:通过8年的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市级特殊教育示范校。而5月21日晚文艺演出的成功,让这位陪着蜗牛散步、一步一停留的引路人感到了些许欣慰。
其他文献
近期,陪孩子看了绘本《小魔怪要上学》。故事里,小魔怪从来不吃人,而小魔怪的爸爸妈妈却非常喜欢吃人的魔怪。小魔怪很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妈妈,常常在家里吵吵闹闹很不开心。当他遇见了书籍,开始了一场美丽的邂逅,他如饥似渴地看书……上学之后,他学会了很多字,喜欢看很多故事,也常常讲给他的爸爸妈妈听。小魔怪的父母被故事吸引住了,懂得了很多的事情。在小魔怪生日那天,他请了很多小朋友来到家里,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魔
期刊
几个高中生说着乡音出演《牡丹亭》,最终来到了国家保利大剧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剧院演出,备受瞩目。来自才子之乡抚州市临川三中的孩子们万万没想到,高一才开始接受舞蹈教育,居然一跳就跳到了北京。  依据学生和学校特点,打造办学特色。在抚州市的一所城郊中学——临川三中,为了避开区域内重点中学的锋芒,学校走出一条“文化+双学特色”之路,以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拥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临川三中一度是当
期刊
2019年4月,在“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技能提升活动创客竞赛”上,万年县第二小学代表队作为上饶市唯一一支参赛队,一名同学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另两位同学获三等奖。其中,程曦同学获得小学组最高分。他将与其他三位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一起,代表江西省参加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全国大赛。  在这次为期一天半的封闭式比赛中,选手们必须独立完成创意构思、PPT设计、文稿撰写、电子搭建、编写程序、外型制作等工
期刊
“感谢九江学院真心的帮扶,感谢党和政府。你们不仅帮我建起了房子,小孩读书的钱也有了着落,看病也不怎么花钱,逢年过节学校都来看我们,我们真的感觉很幸福。”九江学院定点帮扶点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的贫困户周泽民激动地说。  4月1日上午,东山村党支部组织全村26名党员干部来学校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东山村党支部一行在学校扶贫工作队成员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图书馆、大学科技园、校友事迹展厅等教学科
期刊
在历史上以河红茶、连四纸闻名的铅山县,坐落着一所充满创新氛围和人文底蕴的学校——铅山县实验小学。近年来,林建华校长践行“在创新、创意、创造中学习”的理念,贴近当下,面向未来,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学生们用灵动的想象和创造,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创新的亮色,闪耀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创客教育 筑梦未来  “哇,小征打印的这只恐龙太威风了!”“老师,我打印
期刊
“美丽而伟大的厕所,在孩子们共同设计下,终于初步成型。”不久前,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紫萱小学校区校长张冠军忍不住在朋友圈内晒起了学校的厕所。他自豪地宣称:“从今年4月起,学校厕所的地位陡然上升,成为学生下课打卡的热门‘景点’。”(《钱江晚报》)  据记者实地走访所见:男厕所里,蓝色系的背景墙上,画着长颈鹿、鲸鱼、大象、熊猫等卡通形象;女厕所则以女生喜爱的紫色偏暖色调为主,墙上添加了不少火箭、星球的
期刊
泰和县老营盘镇与兴国县高兴镇相邻。1931年,毛泽东、朱德、黄公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指挥工农红军进行了著名的老营盘战斗,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开创了苏区全盛时期的新局面。  老营盘镇总人口不足6000人。老营盘学校是该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43人,教职工51人,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  自1984年建校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在泰和县一直高居榜首,被评为县优秀学校22
期刊
“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开展起来,素有“戏曲之乡”之称的抚州,戏曲进校园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在全面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抚州的特色举措有哪些?对整体提升抚州的教育品质有何积极作用?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抚州市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抚州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吴建发,请他解读抚州戏曲进校园的成功探索。  扬优势,高位推动戏曲进校园  江西教育:戏曲进校园工作已在抚州的城乡学
期刊
“部队文化”在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落地生根,并结出了鲜艳的果实。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600余人,在办学规模、特色专业、对口招生、学生就业等方面,与全省同类学校相比,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学校荣获“全国首批重点职业中专学校” “江西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宜春市名校”等荣誉称号。  部队文化与学校管理融合  受大环境影响,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如何搞好日常管理,点燃学生求知热情,让每个学生
期刊
家校共育是新时代倡导的家庭和学校双向沟通、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育人的完美教育。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成功构建了师情、学情、家情、校情、社情相结合的共生共长、五位一体的家校共育体系,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坚持把家长定义为“合伙人”,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家校双方平等交流,合作育人,构建了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家庭与社区的立体网格,畅通了纸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