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馥的书学及诗文杂剧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桂馥(1736-1805),字冬卉,号未谷等。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云南永平县知县。文字训诂学家、书法家。精于考证,分隶篆刻尤佳。纪昀之“阅微草堂”匾额即其手笔。本文以桂馥为例,主要研究桂馥的书学及诗文杂剧,以期总结关于桂馥的相关论述,提高自我学术能力。
  关键词:桂馥;书学;诗文杂剧
  一、桂馥的书学相关研究
  孙雅芳《桂馥研究》(山東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一文,认为桂馥的文字训诂学家背景决定了其视书法为末枝和文字学研究的工具,他对金石碑版的精研使其选择了汉隶中浑厚雄伟一路;而其篆刻方面既有理论贡献又有实践成就。薛媛《桂馥书法篆刻及其书学、印学论著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对其隶书、行书、指书、篆书分别进行了赏评,对其书论和书学思想进行了剖析,得出其厚古薄今的总体态度。张迪《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国朝隶品》对郑簠的批评反映出清中叶碑学观念的进步,另外他的《缪篆分韵》具有填补明清缪篆研究学术空白的重大意义。宋元利《桂馥书法篆刻创作研究》(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桂氏隶书可分三类:工稳板滞、深沉老辣、方正博大。另对其书法创作中的“学问气”进行了利弊分析,认为利在脱俗,弊在刻板。杨舒惠《桂馥印论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桂馥“宗汉”的原因之一就是汉人工篆书者多,且所用文字未乖“六书”之义。因此,桂氏在延续治印古法方面有不世之功。王潘《桂馥<重定续三十五举>研究》(渤海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一文,以《重定续三十五举》一文,考察了成书的四种来源:印学著录类、笔记类、书画论著类、文集类,并结合其“复古”思想,认为其证经考据、述而不作的著述方式利在“宗汉”、弊亦在“宗汉而薄今”,以致其忽略了当时“浙派”和“邓派”的客观成就。
  建国以来专题研究桂馥书法的最早文章要数曾铭《须省六书兼八法 笔底曾经百炼功——清代桂馥及其隶书艺术》(《书画艺术》1998年2月15日)一文了,作者认为声誉隆盛的伊秉绶影响桂氏的书法过于片面,事实是二人相互影响,但篇幅很小,故论据不甚详实。李凤海《一枝沉醉羊毫笔 写遍人间两汉碑——桂馥、翟云升师生其人其艺》(《收藏家》2005年12月8日)一文,简要叙述了师徒二人是书法成就和不足,但对二人教学过程没有深究。朱乐朋《论桂馥的书法成就》(《书画世界》2010年11月号总第142期)一文,认为桂馥隶书最大特点是朴厚,而根源就是桂氏平生治《说文解字》。张卫武《桂馥其人、其书、其论》(《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一文,认为桂氏受里居汉碑滋养颇多,隶书有学者之风,《国朝隶品》品评得当。而其书法早在清代定评既高,反而今日不为世所重,笔者沦肌浃髓。朱乐朋《桂馥与隶书》(《国画家》2015年年7月10日)一文,继续深究其隶书创作背景,认为桂氏乃“以学养书”而非“学以书显”。 张龙;杨孝瑜《 一枝沉醉羊毫笔 写遍人间两汉碑——桂馥书法艺术成就探析》(《中国文物报》2015年11月第5版)一文,认为桂氏隶书分为三种类型:丰满规整类、灵动秀美类、古厚朴实类,但未提供实例论证。
  二、桂馥的诗文杂剧研究
  赵芬《试论<四声猿>与<后四声猿>的同而有辩》(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一文,认为二者体制、取材、思想、编剧方面较为相似,但略有不同,桂氏受时风影响而热衷创作单折短剧,演唱方式上亦增加了对唱、合唱的比例。另外,因与晚明动荡国情不同,故桂氏取材相对狭窄,思想多以借古抒怀为主。作者能从国家背景和个人际遇着手分析差异是很中肯的。侯宝珍《桂馥文学创作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视野开阔,从桂氏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诗歌与戏曲的跨文体关照角度切入,认为桂氏的广泛交游和深厚学养对其诗歌创作极有裨益,桂氏甚至打通文体隔阂,达到“戏曲诗化”、“以诗为曲”的臻化入境的高度。美中不足是作者未对桂氏所有诗歌进行分析,而是择探析,全面性有待提高。王传明《清代山东古典戏剧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一文,在第九章第一节通过分析《后四声猿》的四折短剧,认为桂馥在抒情风格上不同于徐渭的慷慨淋漓,而是体现了对传统诗教精神的回归,变得更加深沉、细腻。作者论述篇幅不大,但确有见地,抓住了核心。
  杜桂萍《桂馥及其<后四声猿>》(《求是学刊》1989年第2期)一文是较早的研究文章,认为桂氏《后四声猿》里强烈而深沉的哀嚎是其人生三大悲剧:白首穷居、微管所累和官不适用的真实写照,此论当属恰当。她的另一篇文章《论清代杂剧对徐渭<四声猿>的接受》(《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认为桂氏对《四声猿》的创造性接受体现在自喻性书写、开放性体制形态、精神皈依三个方面。她的第三篇文章《诗性人格与桂馥<后四声猿>杂剧》(《齐鲁学刊》2011年第1期总第220期)对桂氏的人格进行了分析,认为桂氏虽为经学硕儒,但亦通晓诗歌杂剧,加之年老体弱又远宦边徼、大志不伸,这些条件集中促成了《后四声猿》的诞生。孙雅芬《桂馥<后四声猿>与清代中期杂剧》(《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26卷第5期)一文,认为《后四声猿》表现出的“超脱凡蹊,屏绝俚鄙”和“雅化”正是清中期杂剧的典型特征。
  参考文献
  1.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
  2.崔尔平选编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摘要:于小冬教授,196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4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而后请求前往西藏支教学习。1984 年至1997年任教于西藏大学美术系。于小冬教授在西藏有着十三年的支教经验与生活阅历。现在在天津美术学院担任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于小冬教授是现在的中国油画界之中最具实力的知名画家之一,他的油画创作和他的写实画派都十分倾向学院派,但是于小冬作为一名在大学从事美术教育的画家
期刊
摘要: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在攻城略地中的屠城政策以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这个朝代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残酷、暴虐的恶劣形象,那么,以此推之,元代的司法想必也是相当残酷的。而事实上,元代的司法活动中处处显现人文关怀,体现了元代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所接受的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元代;司法;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K247  蒙古人用武力东征西战,开疆拓土,建立横跨亚欧的
期刊
摘要:东昌府木板年画历史悠久,艺术特征明显,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如今,东昌府木版年画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东昌府木版年画也以全新的姿态步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轨道。本文基于对东昌府木板年画的多角度调查,分析讨论了东昌府木板年画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东昌府木板年画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美学与设计美学,这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但是,二者又相互交融,不可分割。设计美学,是需要以美学,来作为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根基的,而美学,又需要借助设计美学,这一具有双重特性的特殊学科,来将自身升华和创新。  关键词:美学,设计,设计美学  “美是什么?”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从古
期刊
摘要:我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证的已经有三千多年。随着人们起居形式的变化和历代匠师们手工艺的逐步改进,发展成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工具。明式家具装饰在继承了宋代家具装饰特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出许多的家具种类,而且造型更加劲挺,结构更加合理,装饰纹样更加精美细致,纹样在家具中主要起点缀作用,而这些点缀作用的纹饰与家具装饰形成了和谐统一又对比变化的整体,同时又受到
期刊
摘要:装饰艺术,是工艺设计与结构的传统要素。它包括室内设计,但是不全是建筑。装饰艺术经常被归类于艺术,例如绘画、摄像、大型雕塑,是观赏性大于功能性的艺术。装饰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5-6世纪,指修饰、打扮。“女求作布衣麻履,织作筐绩之具。乃嫁,始装饰入门。”(《后汉书·梁鸿传》)。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
期刊
摘要: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无疑是相差甚殊的两个文明体,然在人类文明史上,两者又有诸多相似之处,皆为人类文明史上璀璨耀眼之明珠,彰显文明坐标之含义,对社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本文以顾恺之《洛神赋图》和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做比较研究,以期甄理不同思想和文化背景下人物画艺术的一些共性与差异。东西方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无论从母题到形式,梅竹相竟,各逞其芳,皆显示出各民
期刊
摘要: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最佳载体,太平节作为丘北白族的传统节日,凝聚和反映了丘北白族同胞的传统文化及民族风俗。本文通过对丘北白族太平节的起源、活动内容等方面,进行丘北白族太平节节日文化初探。  关键词:丘北 白族 太平节  白族史称僰人、白蛮、民家。由1986年在文山州丘北县的白族先民在唐宋时期就已居住在此。丘北白族的节日大多都与宗教信仰及祭祀有关,几乎每月都有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二
期刊
摘要: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又称“颜鲁公”。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其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等,无一不是后人临习的楷模。行草书墨迹最著名的莫过“颜氏三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和《争座位稿》,三稿中尤以《争座位稿》为最。   关键词:古拙;天真;
期刊
摘要:复州双管乐是辽宁省的传统民间音乐。据有关史料记载,复州双管乐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传到复州,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双管乐以大连市瓦房店复州城镇为中心,辐射瓦房店市所有乡镇。既添节日气氛,也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复州双管乐刚柔相济,它的音色既有粗犷、豪放、高亢的一面,又有深沉、委婉、细腻、柔美的一面,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它吸收了西洋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