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各种现代的电教媒体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进行的,这样利用电教媒体的声、色、形,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直观性;创造性;媒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也日新月异并之引起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成为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助推器”。学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各种现代的电教媒体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本文试结合小学美术课的规律和特点,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一些浅显探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是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艺术课程,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能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其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
1.直观性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完成过程,就是形象、线条、色彩、肌理、空间等的完成过程,这一切都表现为视觉上的直观性。
2.情感性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感应,作品中所含的诸多因素,如线条、色彩、形象、肌理等对人的情感都有影响作用。
3.创造性
美术学科最注重人的创造能力,作品中倾注的是作者的情感、气质、思维,任何的模仿都是一种消极的作法,唯有突出个性,才是美术创造的本真。
4.知识性
在美术教学中,纵观人类几千年沉淀起来的,涉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时,无论是作品的內容,还是作品的内涵,都要有广泛的知识面。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美术教学中必须从审美的特性出发,贯彻审美原则并具有审美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媒体设计时要注意:
(1)直观形象表审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美术课程的目的之一。所以,通过直观的形象特征的展示,就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机进行静态的画面演示,亦可用录像、VCD进行动态的过程展示,以美术作品所特有的感知元素——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情趣。
(2)启发思维促创造。黑格尔将一件艺术品分析为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凡是可能感知的,如色彩、肌理、节奏、对比等形式,均属外在因素,而内在因素则是指情感、认识、观念、意蕴等等,就美术教学来说,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挥媒体的优势,启发学生的思维,剖析作品的外在因素,挖掘内在价值,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的目的。
二、了解和熟悉各媒体的功能,是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保证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强大的优越性,它能充分调动人的视听感受来接受信息。多媒体媒体按其功能一般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音响媒体。音响媒体主要有功放机、录放机、组合音响等,在美术教学中,可配合图像播放背景音乐,达到渲染气氛,强化情绪的作用。
第二类为声像媒体。这类媒体主要有电视机、录放像机等,它能同时给学生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生动逼真。例如上美术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名家现场挥毫泼墨的图像,亲眼目睹大家的风范,从而达到神会心领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第三类为光学媒体。主要有幻灯机、投影仪等。光学媒体是形象的具体展示,能使学生在静止的状态下观察扩大了的图像。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这类媒体应用较多,特别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更显其适用性。
第四类为综合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语言实验室等。综合媒体能大量储存教育教学信息,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三、优化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是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关键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各种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注意几点:
1.依据教学目标讲求实效
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都是为目标服务。如对于一些“识记”等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采用投影仪投射图像,用多媒体进行练习的方式完成,效果不错。
2.依据教学内容有无必要
手段和方法要依内容来选择,并不是每一课都得用多媒体技术媒体,重在依据课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即如何通过有效的媒体,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时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多感官配合的原则、媒体组合最优化的原则。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更多的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使之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教师只要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不断运用、探索、寻找规律,获得方法,最大效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学将会锦上添花,在课程改革的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葛丰宁,李爱娟.谈如何借助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才智》2015-19
[2]郭春宁,王红丰.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的实效.《中国电化教育》PKUCSSCI,2012-10
[3]张泊.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
关键词:小学美术;直观性;创造性;媒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也日新月异并之引起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成为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助推器”。学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各种现代的电教媒体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本文试结合小学美术课的规律和特点,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一些浅显探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是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艺术课程,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能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其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
1.直观性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完成过程,就是形象、线条、色彩、肌理、空间等的完成过程,这一切都表现为视觉上的直观性。
2.情感性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感应,作品中所含的诸多因素,如线条、色彩、形象、肌理等对人的情感都有影响作用。
3.创造性
美术学科最注重人的创造能力,作品中倾注的是作者的情感、气质、思维,任何的模仿都是一种消极的作法,唯有突出个性,才是美术创造的本真。
4.知识性
在美术教学中,纵观人类几千年沉淀起来的,涉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时,无论是作品的內容,还是作品的内涵,都要有广泛的知识面。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美术教学中必须从审美的特性出发,贯彻审美原则并具有审美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媒体设计时要注意:
(1)直观形象表审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美术课程的目的之一。所以,通过直观的形象特征的展示,就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机进行静态的画面演示,亦可用录像、VCD进行动态的过程展示,以美术作品所特有的感知元素——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情趣。
(2)启发思维促创造。黑格尔将一件艺术品分析为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凡是可能感知的,如色彩、肌理、节奏、对比等形式,均属外在因素,而内在因素则是指情感、认识、观念、意蕴等等,就美术教学来说,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挥媒体的优势,启发学生的思维,剖析作品的外在因素,挖掘内在价值,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的目的。
二、了解和熟悉各媒体的功能,是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保证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强大的优越性,它能充分调动人的视听感受来接受信息。多媒体媒体按其功能一般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音响媒体。音响媒体主要有功放机、录放机、组合音响等,在美术教学中,可配合图像播放背景音乐,达到渲染气氛,强化情绪的作用。
第二类为声像媒体。这类媒体主要有电视机、录放像机等,它能同时给学生视觉、听觉两方面的信息,生动逼真。例如上美术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名家现场挥毫泼墨的图像,亲眼目睹大家的风范,从而达到神会心领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第三类为光学媒体。主要有幻灯机、投影仪等。光学媒体是形象的具体展示,能使学生在静止的状态下观察扩大了的图像。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这类媒体应用较多,特别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更显其适用性。
第四类为综合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语言实验室等。综合媒体能大量储存教育教学信息,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三、优化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是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关键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各种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注意几点:
1.依据教学目标讲求实效
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都是为目标服务。如对于一些“识记”等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采用投影仪投射图像,用多媒体进行练习的方式完成,效果不错。
2.依据教学内容有无必要
手段和方法要依内容来选择,并不是每一课都得用多媒体技术媒体,重在依据课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即如何通过有效的媒体,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时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多感官配合的原则、媒体组合最优化的原则。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更多的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使之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教师只要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不断运用、探索、寻找规律,获得方法,最大效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学将会锦上添花,在课程改革的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葛丰宁,李爱娟.谈如何借助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才智》2015-19
[2]郭春宁,王红丰.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的实效.《中国电化教育》PKUCSSCI,2012-10
[3]张泊.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