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一文中共用了21个“也”字,这些“也”字像21粒珍珠贯穿全篇,使文章意脉前后沟通,一唱三叹地抒发了醉翁内心的复杂情怀。仔细探究这些“也”字,发现其蕴含着以下表达功能。
一、铺陈渲染,自得其乐
“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或肯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通常与“者”连用,构成“……者……也”句式,来表示判断。文中用了许多“……者……也”句式,呈现出结构上的反复和感情上的自足,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风景、游宴之乐的流连和肯定,因为滁州在其治理之下,人民生活幸福,山水风光秀丽,他又得以与民同乐,所以21个“也”字也充分表现了其洋洋自得的情态。尤其是三个设问句“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作者像在卖关子似的炫耀,更似在含蓄委婉的自夸。“也”字强化了作者那种颠乎颠乎的意味。
二、音韵和谐,浅吟低唱
置于文章中的“也”字,像一首乐曲中敲打节奏的鼓点,使文章自然成读。本来全文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语句散中有整,既错落有致又整饬工整。“也”字的运用,又使语句结尾声韵相同。它使得《醉翁亭记》这篇散文像首诗歌一样,读来节奏鲜明,别具一格,韵味无穷。
《醉翁亭记》的意脉是一个“乐”字,即醉中之乐,这个“乐”字好像一根彩线连缀各个画面,而21个“也”字像表现醉中之乐的细密针脚,串联了全篇之乐。阅读之时,让我们看到了醉醺醺的太守在“醒述以文”时浅吟低唱的形象。
三、貌离神合,似醉犹醒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说明“醉”得很清醒,“醉”中自有乐。他首先极力描写“峰、壑、亭、早晚、四季、宴游”,这些的确令人心醉神迷,风光借酒力,看上去更为醉人。为了表现自己在醉犹醒,“醉”中自有乐,作者用了“……者……也”句式,先稍作停顿,再作一判断:“琅琊也、酿泉也、山间之四时也、众宾欢也……”真可谓虽然眼光迷离,但内心清清楚楚,自有所得。“……者……也”句式正是表现山水醉人,但醉翁似醉犹醒的绝好形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一中)
一、铺陈渲染,自得其乐
“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或肯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通常与“者”连用,构成“……者……也”句式,来表示判断。文中用了许多“……者……也”句式,呈现出结构上的反复和感情上的自足,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风景、游宴之乐的流连和肯定,因为滁州在其治理之下,人民生活幸福,山水风光秀丽,他又得以与民同乐,所以21个“也”字也充分表现了其洋洋自得的情态。尤其是三个设问句“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作者像在卖关子似的炫耀,更似在含蓄委婉的自夸。“也”字强化了作者那种颠乎颠乎的意味。
二、音韵和谐,浅吟低唱
置于文章中的“也”字,像一首乐曲中敲打节奏的鼓点,使文章自然成读。本来全文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语句散中有整,既错落有致又整饬工整。“也”字的运用,又使语句结尾声韵相同。它使得《醉翁亭记》这篇散文像首诗歌一样,读来节奏鲜明,别具一格,韵味无穷。
《醉翁亭记》的意脉是一个“乐”字,即醉中之乐,这个“乐”字好像一根彩线连缀各个画面,而21个“也”字像表现醉中之乐的细密针脚,串联了全篇之乐。阅读之时,让我们看到了醉醺醺的太守在“醒述以文”时浅吟低唱的形象。
三、貌离神合,似醉犹醒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说明“醉”得很清醒,“醉”中自有乐。他首先极力描写“峰、壑、亭、早晚、四季、宴游”,这些的确令人心醉神迷,风光借酒力,看上去更为醉人。为了表现自己在醉犹醒,“醉”中自有乐,作者用了“……者……也”句式,先稍作停顿,再作一判断:“琅琊也、酿泉也、山间之四时也、众宾欢也……”真可谓虽然眼光迷离,但内心清清楚楚,自有所得。“……者……也”句式正是表现山水醉人,但醉翁似醉犹醒的绝好形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