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白”艺术讲究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将此书画艺术形式,借鉴、融入品德课堂教学,从教学准备、课堂提问、课堂评价、作业布置等方面,以“言不尽意”的“留白”方式唤醒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中思考、探索、创新,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去“补白”,从而延伸课堂触角,滋养美好的道德情感,成就精彩纷呈的品德教学课堂。
关键词:留白;融入;品德教学;审美
留白,原是书画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式,讲究虚实相生、意到笔不到,以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将留白这一艺术形式,借鉴、融入品德课堂教学,有助于唤醒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于思维的碰撞中滋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帮助师生共同演绎、成就精彩纷呈的品德教学课堂。
品德课本教材以形象性和简约性为编写原则,以图片和适量的文字提示为编写内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都有大量的“留白”。这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来挖掘、整合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课内外资源,让内容更为充实。当然,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留白”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需要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在思考、探索、创新中,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思考去“补白”,延伸课堂触角。
一、教学准备时“留白”——简约之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品德教案不需要教学准备时就写得密密麻麻,生怕这里丢了精彩的导入,那里少了连接的过渡。教案写得短一些,将教案留出更多的空白地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于倾听与引导之间搭起一座智慧的阶梯,于沟通与体验之间建立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教案的简简单单,是为了课堂上的精彩纷呈。
品德教学准备时的“留白”,并不是不认真备课,相反,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前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前细读文本材料,找准符合要求的事例;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能力,琢磨学习难点;预设几个主问题,及时在教学中补充学生的学习资源,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思维。
二、课堂教学提问时“留白”——灵动之美
1.搭建舞台,“留白”于思维碰撞。品德教学中,学生真实观念的展现往往发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课堂上多留给学生一些空白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或者分成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对某一产生分歧的问题讨论探索,在情境的对照和反思中,留给学生一些疑点,引而不讲,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采访、辩论、汇报等,认识未知,深化已知,创造新知。
2.“留白”于个性展露,延伸课堂触角。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或环节形成“留白”的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并预设好引导方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如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力、回答问题的效率、存在的困惑等,为学生留下自主感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在交流互动中,为展露学生个性、延伸课堂触角、丰富课堂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评价时“留白”——遐想之美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很习惯把自己当做教学和思维评判的主导者,却弱化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把课堂教学中某些环节的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留一方评价空间和评判权利,让学生尝试体验、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会不断被激发,同时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在遐想意蕴中激励成长。
四、布置作业时“留白”——升华之美
品德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其立美育人功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课堂内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而良好品格的养成却要在课后的社会活动中慢慢积累,锤炼而成。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生活体验,布置作业无疑能帮助教师完成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课外活动中仔细做好调查,边思考边探索,将书本上的道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体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品格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滋养出美好的道德情感。
“留白”无疑是品德课程审美化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留白”艺术,是刻意而为之,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电影中的空镜头,以“留白”方式来唤醒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享受想象的自由与曼妙。“留白”将倾听与思考、紧张与迟缓、间断与连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师适时的“言不尽意”,才能创造机会成就品德课堂“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精彩和灵韵之美。
关键词:留白;融入;品德教学;审美
留白,原是书画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式,讲究虚实相生、意到笔不到,以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将留白这一艺术形式,借鉴、融入品德课堂教学,有助于唤醒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于思维的碰撞中滋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帮助师生共同演绎、成就精彩纷呈的品德教学课堂。
品德课本教材以形象性和简约性为编写原则,以图片和适量的文字提示为编写内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都有大量的“留白”。这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来挖掘、整合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课内外资源,让内容更为充实。当然,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留白”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需要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在思考、探索、创新中,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思考去“补白”,延伸课堂触角。
一、教学准备时“留白”——简约之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品德教案不需要教学准备时就写得密密麻麻,生怕这里丢了精彩的导入,那里少了连接的过渡。教案写得短一些,将教案留出更多的空白地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于倾听与引导之间搭起一座智慧的阶梯,于沟通与体验之间建立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教案的简简单单,是为了课堂上的精彩纷呈。
品德教学准备时的“留白”,并不是不认真备课,相反,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前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前细读文本材料,找准符合要求的事例;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能力,琢磨学习难点;预设几个主问题,及时在教学中补充学生的学习资源,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思维。
二、课堂教学提问时“留白”——灵动之美
1.搭建舞台,“留白”于思维碰撞。品德教学中,学生真实观念的展现往往发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课堂上多留给学生一些空白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或者分成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对某一产生分歧的问题讨论探索,在情境的对照和反思中,留给学生一些疑点,引而不讲,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采访、辩论、汇报等,认识未知,深化已知,创造新知。
2.“留白”于个性展露,延伸课堂触角。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或环节形成“留白”的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并预设好引导方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如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力、回答问题的效率、存在的困惑等,为学生留下自主感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在交流互动中,为展露学生个性、延伸课堂触角、丰富课堂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评价时“留白”——遐想之美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很习惯把自己当做教学和思维评判的主导者,却弱化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把课堂教学中某些环节的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留一方评价空间和评判权利,让学生尝试体验、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会不断被激发,同时被他人赞赏的自豪感和赞赏他人的使命感也在不断内化和深化,在遐想意蕴中激励成长。
四、布置作业时“留白”——升华之美
品德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其立美育人功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课堂内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而良好品格的养成却要在课后的社会活动中慢慢积累,锤炼而成。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生活体验,布置作业无疑能帮助教师完成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课外活动中仔细做好调查,边思考边探索,将书本上的道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体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品格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滋养出美好的道德情感。
“留白”无疑是品德课程审美化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留白”艺术,是刻意而为之,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电影中的空镜头,以“留白”方式来唤醒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享受想象的自由与曼妙。“留白”将倾听与思考、紧张与迟缓、间断与连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师适时的“言不尽意”,才能创造机会成就品德课堂“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精彩和灵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