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不同于小学低年级,因为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行动能力,且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更倾向于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基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能力,应践行“融入生活,动手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融入生活动手探究,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收获知识,发展技能,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动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26-02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论”思想,该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内容。生活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为改善生活服务。做是学和教的核心,应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上教,在做中经历与探索。数学新课标也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数学的奥秘。基于此,认识到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时,应践行“融入生活,动手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在动手中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生活,这样即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动手兴趣
“生活即教育”指出,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融入生活观察、感受与发现。为调动学生动手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中,也为激发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问题、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奇妙联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借助角色扮演、多媒体设备、图画、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来创设。
如《确定位置》教学时,教师借助提问和生活案例,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动手绘制二维坐标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师先提问:“大家坐在座位上,或是在体育课堂上,想要告诉别人你自己坐或站的位置,你会怎么说呢?你会需要多少个数据来表示你所在的位置?”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思考与想象,再观察自己的座位,联想到一般会说自己在哪一组第几排,学生回答:“需要2个数据”。教师再展示课堂座位、体育课站队的图片,呈现横项、列项直角坐标定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学习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新课学习的兴趣及后续动手绘制图表、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融入生活实际,展开动手操作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上教,在动手实践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做”中学习践行了数学新课标的理念,高年级学生有了较强的动手能力、行动能力,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实际生活,展开动手操作,契合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水平,也满足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的要求。应为学生预设宽广的空间、自由的氛围、生活化的学具,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发现。
如《大树有多高》学习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展开动手操作实践。学生准备好生活化的工具,包括米尺、标杆,来到操场中,回归生活,观察太阳、标杆和影子,再观察大树、大树的影子,绘制出示意图。学生再动手操作,测量出各种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再根据生活经验,互动交流与分析,得出“同一时间,实物长与影子长的比例是固定的”,运用这个思想,再运用“正比例”的知识,列出比例式,解答得出大树的实际高度。通过鼓励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展开动手操作,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动手发现了数学的奥秘。
三、解决生活问题,经历动手应用
“生活即教育”指出,要为改造生活而学习。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策略。应在“融入生活,动手探究”理念下,教师引入生活问题,或学生自主发现生活问题,融入生活动手操作解决生活问题,经历动手应用的过程,即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如《扇形统计图》教学后,教师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找出生活问题,并尝试运用“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决。学生融入实际生活,观察、分析与发现问题,并尝试动手绘制图形,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发现可以将每月消费支出绘制成扇形统计图,这样就能看清楚哪部分支出最多,如何节约开支了。先要统计各类支出的数据,再计算出比例,并绘制出扇形统计图,标记出各部分所占百分比,由各版块的大小也能看出哪部分开支过多,从而制定出开支节约计划。通过引导学生融入实际生活,动手操作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活”、“动手”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多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融入生活观察、提问、经历与体验,融入生活动手探究,动手操作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即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将“融入生活,动手探究”理念渗透到高年级数学学习的每个环节中,让生活与动手成为数学学习的必要元素,真正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琮.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J].甘肃教育, 2016(24):109.
[2]沈晓霞.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滋养数学[J].青海教育, 2015(11):69.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动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26-02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论”思想,该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内容。生活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为改善生活服务。做是学和教的核心,应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上教,在做中经历与探索。数学新课标也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数学的奥秘。基于此,认识到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时,应践行“融入生活,动手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在动手中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生活,这样即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动手兴趣
“生活即教育”指出,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融入生活观察、感受与发现。为调动学生动手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中,也为激发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问题、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奇妙联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借助角色扮演、多媒体设备、图画、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来创设。
如《确定位置》教学时,教师借助提问和生活案例,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动手绘制二维坐标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教师先提问:“大家坐在座位上,或是在体育课堂上,想要告诉别人你自己坐或站的位置,你会怎么说呢?你会需要多少个数据来表示你所在的位置?”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思考与想象,再观察自己的座位,联想到一般会说自己在哪一组第几排,学生回答:“需要2个数据”。教师再展示课堂座位、体育课站队的图片,呈现横项、列项直角坐标定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学习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新课学习的兴趣及后续动手绘制图表、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融入生活实际,展开动手操作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上教,在动手实践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做”中学习践行了数学新课标的理念,高年级学生有了较强的动手能力、行动能力,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实际生活,展开动手操作,契合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水平,也满足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的要求。应为学生预设宽广的空间、自由的氛围、生活化的学具,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发现。
如《大树有多高》学习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展开动手操作实践。学生准备好生活化的工具,包括米尺、标杆,来到操场中,回归生活,观察太阳、标杆和影子,再观察大树、大树的影子,绘制出示意图。学生再动手操作,测量出各种数据,填写在表格中,再根据生活经验,互动交流与分析,得出“同一时间,实物长与影子长的比例是固定的”,运用这个思想,再运用“正比例”的知识,列出比例式,解答得出大树的实际高度。通过鼓励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展开动手操作,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动手发现了数学的奥秘。
三、解决生活问题,经历动手应用
“生活即教育”指出,要为改造生活而学习。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策略。应在“融入生活,动手探究”理念下,教师引入生活问题,或学生自主发现生活问题,融入生活动手操作解决生活问题,经历动手应用的过程,即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如《扇形统计图》教学后,教师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找出生活问题,并尝试运用“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决。学生融入实际生活,观察、分析与发现问题,并尝试动手绘制图形,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发现可以将每月消费支出绘制成扇形统计图,这样就能看清楚哪部分支出最多,如何节约开支了。先要统计各类支出的数据,再计算出比例,并绘制出扇形统计图,标记出各部分所占百分比,由各版块的大小也能看出哪部分开支过多,从而制定出开支节约计划。通过引导学生融入实际生活,动手操作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活”、“动手”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多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融入生活观察、提问、经历与体验,融入生活动手探究,动手操作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即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将“融入生活,动手探究”理念渗透到高年级数学学习的每个环节中,让生活与动手成为数学学习的必要元素,真正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琮.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J].甘肃教育, 2016(24):109.
[2]沈晓霞.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滋养数学[J].青海教育, 2015(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