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篇课文的教学原则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选文,在篇幅上相对较长,在结构层次上更加丰富。丰富的语言信息、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很多教师始终以惯有的姿态,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展开教学。对此,本文提出要依循定位,在联系中明确教学目标;提领而顿,在浓缩中梳理文本内容;依托要素,在聚焦中浓缩训练指向;删繁就简,在提炼中构建统整话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长篇课文   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长篇课文有基本的教学规律,如果语文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最终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学生学习高耗低效的现象尤其突出。语文教师应该把握长篇课文的内容特点、结构层次及课文的编写意图,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依循定位,在联系中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中师生行为最高的行动纲领,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愿景。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关联具体的学情基础、文本的内容特点、单元的统整定位及编者的编选意图等多个方面。对于一篇长课文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会受到其他诸多信息的干扰,导致教师在视听被严重混淆之后,教学目标的定位完全失真。为此,教师就需要从教材体系的多个角度入手,紧扣长课文的核心信息,精准制定教学目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例,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先后讲述了鲁迅先生肃穆葬礼、训诫读书、笑谈碰壁、燃放烟花、救治车夫、关心女佣等事情。由于事件涉及的人物非常多,因此课文篇幅较长。对于这样一篇相对特殊的长篇课文而言,教师可以怎样精准地设置教学目标呢?首先,从单元的设计体系入手。这篇课文以鲁迅为主题,要么是鲁迅创作的文章,要么是他人描写鲁迅的文章。从这个角度来看,编者旨在借助于一系列与鲁迅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初步感知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其次,从这篇略读课文的导读提示来看,编者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后,从文本内容的特质来看,这是一篇典型的记人类文本,文章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与当下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教师需要借助于课外资料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这篇长课文的教学目标,除了掌握常规性的词语和朗读课文之外,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理解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相关事件;②借助资料,全方面了解课文内容;③紧扣具体事件及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提领而顿,在浓缩中梳理文本内容
  语文教学不能以内容信息为主体,于是很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语言形式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上。这肯定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必须以了解和理解内容为基础,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談。对于长篇课文而言,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不能快速把握长课文的主体内容。因此,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捕捉文本的内容,形成整体的认知与了解,才能为能力训练奠定基础。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为例,这篇课文的结构和层次都很鲜明,而且语言信息非常丰富,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篇典型的长篇课文。对于这样一篇课文,学生如何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呢?教师可以利用作者在文中呈现出来的创作思想,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同时,梳理文本脉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表达的中心,辨析哪些内容是作者详写的,哪些内容是作者略写的,并从表达的角度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设置,将学生的认知从纯粹的内容理解推向对作者表达的思辨层面。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发现,作者紧扣春节前后,以具体的时间为轴线,介绍了老北京人从腊月初八过腊八节到正月十九这一段时间里的民风民俗。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要的节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为后续语文要素的落实奠定基础。
  三、依托要素,在聚焦中浓缩训练指向
  统编版语文教材设置了鲜明的语文要素,旨在通过简洁的语言,明确单元教学的重点和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能力发展始终无序的局面。这样的语文要素对于传统的教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无论文本的篇幅有多长,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都应该依托语文要素,排除其他元素和信息的干扰,将教学的重点和着力点聚焦在语文要素上。
  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开国大典》一文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对每一个活动的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化的描写,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典型的长篇课文。那么对于这样的课文,如果我们对每一个文字都进行深入的解读,那么教学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对作者点面结合的写法展开教学。教师要将学生阅读时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描写的策略上,引导学生借助典型语段感知什么是点面结合,习得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好处,最终为学生搭建训练的平台。纵观这样的教学,教师就没有在内容层面上进行深入的探究,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上,做到了“一课一得”,从而将一篇长的文章作为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
  因此,教师要将学生阅读时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描写的策略上,引导学生借助典型语段感知什么是点面结合,并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营造合适的学练环境,引领学生练习点面结合的方法,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删繁就简,在提炼中构建统整话题
  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关注点相对零散,总是喜欢在文本的一些细节上纠缠,而无法真正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这种情况在教学长篇课文的时候,会表现得更为明显。长篇课文结构复杂,文本内容丰富,很多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一些细节,从而耗费许多精力。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广阔的认知和探究空间,通过建构统整性、辐射性的话题,为学生整体把握和利用文本资源提供抓手。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分为了六个部分,是一篇长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的小说,阅读的重点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尝试以人物感知为核心,设置这样的话题:“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从而将教学的关注点紧扣在题目中的“小英雄”三个字上。
  有了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就能把握文本,明确教学的基本定位,从而将自己的认知潜入文本的各个信息当中,找准文本信息与核心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这篇长课文的表达中心,从而提升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书琴.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短教”策略探析——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J].课外语文,2021(13):65-66.
  [2]魏文珍.部编版小学语文长篇课文的教学策略——以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1):55-56.
  [3]周兴全.简约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长篇课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0(29):19-20.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中心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深度教学的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行动研究”(批准号:D/2020/02/292)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压疮、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
摘 要: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脑科学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词语信号也包括在信号活动的范围内,并且词语信号只有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时候才有意义。借助儿童喜闻乐见又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童话故事阅读,让儿童在有滋有味的故事情境中体验词语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审美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
目的 探讨强化性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作为语文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文本”层面;人文性则体现在对“人本”的落实上。因此,关注“人本”和“文本”之间的相互统一,积极开发文本中的情感資源,促进“双本”之间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尊重学生 情感冲突 “双本合一”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其中,工具性作为语文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学生语
目的 探讨岗位带教对病房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实习的中专护生148例,随机编为1~148号,编号奇数的护生设为观察组,偶数的护生设为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一对一带教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增加岗位带教的方式。比较带教老师评价护生的教学效果、患者对护生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工作主动性、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工作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很难与民族情怀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民族情怀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情怀更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另外一门语言,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还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适当渗透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癫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癫痫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状态调查、解释指导、认知行为疗法及团体心理治疗。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SAS及SDS评分无
摘 要:提问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的重要方式。没有高效的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维运转,也就没有学习语文的乐趣。只有在实践中,教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文本内容,更好地将自身的思维浸润在文本中,从而真正为学生的言语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但很多教师设置的问题所给予学生的认知空间相对逼仄,内涵也相对有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出“聚焦
摘 要: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每个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笔者认为,钻研文本、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与起点;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核心;注重积累、学会运用是有效教学的归宿与终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目标指向 合作探究 积累运用  有效教学是基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有效。从“教”的角度来看,有效教学侧重于课程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多元化因素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内科病房治疗出院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时及康复后1年由专职医生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进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