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的数据分析观念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數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精髓,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核心素养的落地,主要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来实现,其中教材又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举措和手段。核心素养往往不是显性地在教材中呈现,而是蕴含在教学内容中。因此,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本文选取人教修订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内容,探讨其中体现的数据分析观念,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一、“统计与概率”内容中的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可以认为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历调查研究的过程、了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版)“统计与概率”内容中的数据分析观念进行统计,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1.“统计与概率”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有:(1)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2)常用的图表有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平均数;(3)可能性。
  2.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数据分析观念的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低段主要是经历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段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高段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以及稍复杂的分析方法。
  3.数据分析观念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背景从学生的个人生活逐步过渡到社会生活。与学生个人生活经历相关的背景,简称“个人生活”,如气球、游戏、校服等;属于职业或者社会常识的背景,简称“公共常识”,如天气、人口、校园等。
  二、“统计与概率”内容编排体现数据分析观念
  1.注重调查研究的过程。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内容中,通过气球分类和分组做游戏,学会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整理数据,为后续数据的统计奠定基础。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内容中,通过调查学生喜欢校服的颜色、选举参加讲故事大赛的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调查研究,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并做出分析判断,感受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此外,在中、高年级教材中,仍然注重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如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内容中,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并列表表示;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内容中,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见图1);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内容中,让学生分组收集矿泉水瓶,计算平均每组收集的个数。
  2.探索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应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体现数据分析方法的特性,使得数据呈现更加清晰、直观和有效。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内容中,用两个表格分别统计了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后,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把两个表合成一个表,从而得到复式统计表;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内容中,探索如何清楚地把北京某月的天气情况表示出来,结果发现条形统计图更为清楚和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见图2);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内容中,通过探究发现,在各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组的数据更好;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和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内容中,通过对比,发现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数据的发展趋势,扇形统计图比表格能更好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3.凸显数据的随机性。随机性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单个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二是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又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小学生而言,随机性的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教材把“可能性”这个内容安排在高年级学习,这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是一致的。教材设计了抽卡片、摸棋子、摸球三个活动,不是通过概率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而是通过引导学生统计数据,运用数据来体验随机性(见图3),这是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建议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对于在教学中落实数据分析观念提出如下建议:
  1.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多地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知道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并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相关知识,培养能力和素养。
  2.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不同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小学数学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数学,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逐步认识数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收集与他们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用统计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3.感知随机想象,发展学生统计思维。统计是用于研究大量数量差异,从中得出简单事实的方法。从大量,得共相;由已知,测未知。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随机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从庞大、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呈现数据的能力,以及通过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对事物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记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落实于课堂的基本保证,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具体指导及真实记录,实验记录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节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小学生在科学课探究过程中做实验记录,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加深对科学现象及本质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但是在科学课实际教学中,学生实验记录低效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提高
期刊
看到杭州市公益中学潘志平校长(人称“阿潘校长”)讲座标题《乐当校长的“道”与“术”》时,内心充满了疑虑:当校长也能“乐”?学校非禅院,校长非住持,学校管理与“道”“术”何干?  阿潘校长的课简易平实,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不,他把高深的理论融进了他的生命,揉碎在平实的讲解中,匠心独运却不着痕迹。阿潘当校长的“乐”是有例证的,即便没能亲入公益中学考察,但我仍然坚信他“乐”得真实可感。翻看阿潘校长讲座课
期刊
“写人记事”是小学生习作最常见的一类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在第二、三学段共安排了十次“写人记事”类的专题写作,其中第二学段安排了4单元,第三学段略有增加,安排了6单元。在学生进入第三学段学习后,教材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的基础上增加了“选材”等要求,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选材”的要求:根据口语交际中同学们
期刊
教材简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本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这三个人物形象,而在每一个片段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
期刊
一说到祖国的花朵,总会想起那粉粉嫩嫩的蔷薇花。每个孩子,都是那含苞欲放的蓓蕾。孩子一声声“老师老师”,表达的是对老师的信任,道出的是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全知全能:  “老师老师,我的头发散了。”  “老师老师,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  “老师老师,我的牙掉了。”  “老师老师,某某打我了。”  “老师老师,我的水杯拧不开了。”  ……  为人师者,谁会辜负孩子不设防的信任与期待?于是乎,老师能变成大
期刊
前段时间,一篇山西吕梁四年级学生记录内心独白的文章《老师我想对您说》在网络平台传播。阅读完全文,作为教育工作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到了这样的境地,是谁之过?教育处处都是害怕,是谁之责?《老师我想对您说》中有一段这样说:  “我拼命地想做您心目中的好孩子,可事与愿违,我总是那个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挨打挨骂的孩子……就这样您没有给我背(课文)下去的机会,被您打了20下,中午回去我
期刊
2017年10月,河南南阳某中学在操场举行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有的被扔进水桶,有的被锤子砸烂。学校工作人员称,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有人认为此举过于粗暴、极端;也有律师表示,此举涉嫌损害私人财产,并不可取……据媒体报道,事后,南阳市教育局已经给该校下发了整改通知,督促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说到校园创新,
期刊
在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阅读相关材料、听取经验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学校教研管理者这样介绍:在这个项目的研究中,我们召开了几次几次研讨会,上了几节几节研究课,收到了几篇几篇研究论文,完成了多少多少个教学设计,制作了多少个多少个课件……总之是教研工作做得很扎实、很艰辛、也很有成效,但一旦问及这个研究项目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如何推广应用时,则常常张口结舌、不知所云。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推广应用,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资源。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领悟到:面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学机制,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错误的价值,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错误成为教学的巨大财富,将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下面我结
期刊
游记,是记录旅行途中见闻和感悟的一类散文体文章。在小学教材中,游记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因为文章语言描写直观生动,富有情趣,情感真挚朴实,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课程资源。  一、沉入语言,细读文本的变化处  游记具有很强的现场性,而移步换景也正是游记记叙时的重要特点。为表达对象的需要,根据所写景物的不同,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也会富于变化。在引导学生进行游记细读时,要细心体察文本语言,沉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