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苴赛装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时装周的天桥是所有时尚人士关于衣着的“最终幻想”,而关于美,有另一种震撼来自山野,来自永仁直苴乡中和村。直苴彝族赛装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赛装之源,这是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聚居在永仁县直苴及附近地区的彝族,从六七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纷纷穿上自己最心爱、最漂亮的绣花衣裳,成群结队赶来,参加隆重的赛装节,她们互相欣赏交流,比赛谁的服装最美,谁的手艺最高。彝族姑娘在这天尽情展示自己的服装服饰之美,太阳刚刚升起,姑娘们就穿上一年来精心绣制的服装服饰翩然而至,艳丽得像山坡上盛开的马樱花一样,一路嬉戏打闹,从四面八方的山间小路来到“赛装场”。三五成群的彝族小伙子也吹着葫芦笙,来赛装场寻觅意中人。
  赛装节是比美赛智的节日,彝族女儿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和发挥。她们用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绣出自己对美的最纯粹的热爱和向往。直苴的彝族妇女天生善于刺绣,飞鸟鱼虫、花鸟山水,自然与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刺绣内容。她们不仅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而且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上各种图案。整个赛装场上充斥着强烈饱和的色调,搭配夸张鲜艳的图案,漫山的色彩缤纷,使人赏心悦目。仔细观看,每个人的服装都是独具特点,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就算一件最简单的围裙,那构图上的繁简虚实,形象的夸张变形,色调上的对比反差,也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高原彝山褪去了苍凉沉寂的外衣,整个世界犹如万花筒般展现出绚丽的姿态。
  在毕摩老人为赛装节的顺利举办进行虔诚的祭祀后,老人、小伙、少女、儿童翩翩起舞,和着悠扬的三弦和葫芦笙旋律,跳起传统的彝族“三跺脚”,每年的直苴赛装,参赛者上千,围观者上万,规模宏大,气氛热闹非凡。从高处放眼望去,是一片“鸡冠帽”的海洋,整套衣裤鞋帽花红叶绿,蓝天白云,刺绣针针细腻,线线密匝,把冬日的深山妆点成一片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色彩变幻、美女如云的赛装节,外地客如我,唯一能做的是多准备电池、存储卡,疯狂按动快门。
  直苴赛装节源于一个美丽诱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带领族人打猎,发现了直苴这块山清水秀的地方,族里的长者为表彰他们,一心要给他们选择称心如意的对象,兄弟俩说哪家的姑娘心灵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成亲,于是,全村的姑娘在农闲时忙个不停绩麻、纺线、染线、剪裁、缝衣、刺绣。正月十五,兄弟俩仔细看过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装,各自选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从此赛装节除了赛装展示服饰之美外,还是彝族青年男女传情递意、谈情说爱的好场所,许多年轻姑娘一天换好几套艳丽的服装来展示自我,凡是在打跳场周围的男性都是观赏者和裁判。一些小伙子在这个时候就认真仔细地观察着打跳场上的每一位姑娘,瞅准赛装女,看看谁的手巧、谁绣得美,谁能成为自己的意中人。到了晚上,就是这些小情侣互诉衷肠的时间了,姑娘们害羞,都会用头巾蒙面来叙旧,简直是一场彝族蒙面舞会,在皎洁的月光下,姑娘吹响树叶、口弦,小伙高奏竹笛、葫芦笙或泉边对歌,或树丛低语,正所谓“赛装赛到日落头,打跳打到月当空。”
其他文献
一出国门,时光倒流30年,与云南同样的山,同样的河,只是没有了高速公路,没有了新农村,没有了工厂铁路。蜿蜒曲折的公路,仿佛一条带子,盘旋迂回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从西双版纳往南的大山一直延伸到老挝万荣,这一段路的山色非常壮观。绿色与黄色是老挝这个小国的最基本的两种原色,黄色的土地上到处是葱郁高大的绿树,大大小小简陋的或灰或黄的竹楼竖立在空旷的原野里,即使是看黑白的老电影也不可能让人如此怀旧。  我们
期刊
据说100多年前,法国人驾船沿着湄公河来到这里,治理与世无争的老挝对于拿破仑大帝的士兵也许太容易了,从此悠闲和讲究吃喝成了这里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远近闻名。不过他们还是没有忘记将欧洲贵族建筑式样与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气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琅勃拉邦建筑”。某年,独具慧眼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跑来宣布整座小城都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样又招引来了成群接队的西方人,似乎想重温当年殖民主义者的黄粱美梦或者
期刊
无论从四川攀枝花出发,还是从云南元谋动身,前往永仁,都只有不足一小时的距离,而这一小时的行程,在每年夏天,却有从桑拿房到后花园的切肤体验。云南北大门永仁,地处川滇两省通衢大道必经之路,其地理位置正好位于金沙江南侧的较高台地之上,由此造就的清凉世界与山下炎热河谷完全迥异,永仁也因此成为金沙江河谷地区罕有的避暑胜地。  永仁诸葛方山,可能是云南造型最为奇特的山峰之一,这座海拔2200~2377米的山峰
期刊
“以文为业,砚为田。”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以文墨为生计,将砚台比作田地耕耘。在文房四宝之中,多数人只知道端砚、歙砚,对苴却砚却了解不多,苴却砚和它的产地永仁一样,有着低调温润的脾性。  在永仁的时光里,最令人叫绝的当属苴却砚,苴却砚因石材产于永仁县古地名苴却而得名。每一个砚台,都是一个集石品与雕刻艺术为一体的珍品,它以其细润适用著称,以石品、纹眼、色泽丰富见长,集中国四大名砚——端砚之石眼,歙砚之标
期刊
轻松游云南  云南是一个有往事的地方,那城、那镇、那山、那树……昌宁千年的茶树,个旧千年的锡都,施甸千年的古镇,昭通千年的传说。  十年前红河州首府从个旧搬到了蒙自,打那之后,个旧便低调了许多,这座前云南省第二大城市,似乎正在渐渐淡出众人视线——除了声名显赫的云锡。多数外人眼中的个旧,都停留在个旧是世界最大锡产地这个单纯的概念上。  那座山叫老阴山,高2162米,护佑着个旧这座20几万人口的城市。
期刊
连同昆明、玉溪直至红河在内的昆玉旅游经济带,是云南省最为欣欣向荣的“旅游经济圈”,但在资深“吃货”内心深处,脑海中或许还会浮现出另外一个“圈”:从昆明到玉溪红塔区、通海、元江,甚至远到建水、蒙自,更是云南最地道的美食圈!  一重味道:红塔区:农家乐的境界  早年间滇中地区流行一句话,叫“新兴姑娘河西布,通海酱油禄丰醋”,概括了各地最拿得出手的几样“特产”。“新兴”,就是现在的玉溪市红塔区。传统上红
期刊
今年春节驾车去了老挝,路边的风景自然吸引人,但最使我感叹的却是滚滚而来的中国车流,无论是磨憨口岸排出几公里的等待过关的车队,还是老挝街头随处可见的云A、川A、贵A、渝A、京A……据说去泰国重走“泰囧”路的车更多。每逢节假日,似乎交通拥堵,车满为患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老驾们仍然乐此不疲,把这份快乐的逍遥带到省外甚至异国。  还有一个感触是老挝、泰国为了吸引中国自驾游客的到来,在口岸上采取了许多简化通
期刊
楚雄,一提到这个地名,脑海中满是炙热的翻腾,这里孕育了火一样的民族,他们崇拜老虎,燃烧着火一样的豪情;这里酿造着高原的烈酒,用蛮荒的传说发酵出野性狂飙,用刚烈的血气勾兑出隐隐雷霆……这里有东方人类的发源地,有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恐龙化石群,有春秋战国时代就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在这里听酒歌、看左脚舞、吃彝家菜、访姑娘房、淘彝家刺绣,先喝出一身彝家儿女久经陶冶的粗犷,再把酒歌唱出九曲回环的绕指柔肠
期刊
初夏,几场大雨过后,朗日晴空之下,滇西群山竞碧。澜沧江畔,海拔2875米的天堂山越发挺拔俊秀,薄雾不时笼罩半腰,形同轻柔飘带,令这雄奇大山,外加几分神秘。而在这巍峨大山之麓,阡陌纵横、平坦如砥的右甸坝里,金黄麦浪正迎风轻摆,白鹭在如画田园中凌空飞舞,映着几许波光,让临近错落有致的城廓村落,恍然有海市蜃楼的错觉。昌宁,这座滇西群山中坐落的田园宜居之城,正迎来一年中最具生机的时节。  千年茶乡昌宁,在
期刊
最早听说大包山,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男女主人翁是两只黑颈鹤,雌鹤折翅,雄鹤迟迟徘徊不走。讲述故事的护鹤人解释道:“黑颈鹤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一旦相爱便终生相守,要是一方受伤或生病,另一方就会坚守其身边,觅食以共享,若是伤病者死了,另一方便会飞上高空然后俯冲下来,为爱而死”。故事的结局是凄婉动人的:它们无法翱翔天际,只能双双殉情,湖边似乎还回荡着鹤夫妻彼此的低唳。  善良的大山包人民一直把黑颈鹤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