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应用于病毒受体研究的几种生物技术途径

来源 :海洋水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受体在介导病毒与易感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研究病毒受体的6种主要生物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层析法、酵母双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并例举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旨在为病害防治以及相关科研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
给大菱鲆亲鱼投喂高蛋白和高水平n-3HUFA的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低蛋白和低水平n-3HUFA饲料组相比,大菱鲆亲鱼繁殖力明显提高.高水平试验组,亲鱼体重增重大,产卵量高、所产卵
利用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设施养成半滑舌鳎,以不投喂人工饲料的室外池塘养殖作为对照,评估一种自制沉性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在9个月的养殖期内,初始平均体重为37.2g的半滑
用人的A、B、O、AB型血和兔、鸡、蛙的共7种血细胞检测4种软体动物凝集素粗制品的凝集活性。结果表明,除缢蛏对人AB型血红细胞,毛蚶对人B型血红细胞不表现凝集活性之外,不同来源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9/6和29/5的壳聚糖,连续投喂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60d,探讨壳聚糖对花鲈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和1%壳聚糖可以显著促进花鲈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的ADH、MDH、SDH、IDH、ME和SOD共6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
2000年,采用阶段性递增水体盐度,即每5d将水体的盐度逐渐提高5,并不设稳定期的方法,对在淡水环境人工养殖近3年的中华鲟子一代亚成体(全长105~149cm,体重5.8~15.0kg)进行海水驯化试验。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患病对虾组织中提取WSSV,应用SDS-PAGE对WSSV结构蛋白进行了分析.采用12%分离胶,将WSSV样品煮沸5 min,应用SDS-PAGE分离了WSSV的中低分子量结构蛋白,
采用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贝类中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17种氨基酸含量。衍生试剂为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AQC),流动相为醋酸盐-磷酸盐缓冲溶液、
采用Winkler法对75d(0.2~0.3g)和35d(0.02~0.03g)的半滑舌鳎幼鱼进行了在不同温度(17、20、23℃)、不同盐度(20、25、30、35)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测定。结果表明,75d组的相对耗氧率低于35d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