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错误”,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错误是珍贵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面对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动态生成的“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让其闪现创新的火花,发挥应有的价值,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87-1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
  一、用心倾听,点石成金
  【案例一】 《8加几》的教学片断
  在教学“8加几”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引出算式8 7=?。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8 7=?,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 6=?(下面是教学片断)
  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 6=?吗?
  生1:我知道8 6=14。
  生2:不对,8 6=15。
  师:(微笑地看着生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2(腼腆低声地):昨天我们计算9 6=?时,不是说9向6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 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
  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这时学生议论纷纷,老师把这位学生的想法板书,让大家说说出错的原因,他也似乎悟出了错误所在,大家经过共同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
  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
  (还是生2):噢,我明白了,昨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要向另一个数借1凑成十,今天学习的是“8加几”,要向另一个数借2凑成十。
  师:那么你会计算“7加几”吗?“6加几”呢?
  ……
  (他的迁移之快,令全班学生刮目相看,自己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反思】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能的个体,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毋庸置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一年级的差异甚至可能达到7岁”。面对差异,我们与其消极观望,抱怨它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罪魁祸首,还不如积极应对,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听听他们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让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二、评赏错误,体验成功
  【案例二】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小朋友已经能够看图列出乘法算式了。下面我们来玩个“拍手游戏”好吗?(同学们个个喜形于色,大声叫好)
  师:老师先拍:××××××。(用×表示拍手声)
  生1:乘法算式可以是3×2或2×3.。
  师:继续听,××××××××
  生2:乘法算式可以是2×4或4×2.。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拍手,让其他同学列乘法算式?
  ……(拍手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前排的一位小女孩犹豫着举起了小手)
  ……
  师(信手板书):××××××××××。“生3第一次拍手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难的问题,你能根据她拍的情况列出与乘法有关的算式吗?
  生1:(犹豫的)3×3 1行吗?
  师(含笑):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1:她每次拍3下,拍了3次,就是3×3,她多拍了一下,就要再“ 1”。
  师:你说的真好!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在生1的启发下,学生又列出了3×2 4,4×3-2等算式。
  ……
  【反思】 片段中生3的拍法显然与本节课的教学不符合,如果老师不能坦然面对,完全忽视这一“错误”或是断然否定,她还会勇敢、自信地举起小手吗?我不敢想象。得到授课者的“默认”,“他没拍错,只是没拍完”,给了生3重新拍的机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了成功。同时也就是生3的这一“错拍”,给同学们提供了创新思维的情景,成就了课堂意外的精彩。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从而让这节课充满了张力。
  【结语】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并迅速地做出相关检索,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有效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阐述情境教学的创设、原则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切实改变传统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使学生真正地喜欢英语课,爱上英语课。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不仅使我们的英语课堂上活力迸发,生机盎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  关键词:传统教育;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理性直面“00”后的“早恋”,通过架设心桥,真诚引导;巧借活动,阳光讨论;借力家长,共同关爱;故事分享,同伴引领等方式,变“堵”为“疏”,为“00”后的感情之舟导航,引导孩子慎重思考、权衡利弊、谨慎选择,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鍵词:早恋;理性;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110-1  中学生“早恋”现象早已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你要问这个问题,多半人会告诉你是诸如印刷术或是电这样的技术。大家都忽略了这么一个显赫的发明:金融合同。尽管肮脏无比且倍遭嫌弃,但它依然在人类近7000年的发展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金融的核心无外乎两件事情。其一,它可以扮演经济的时间穿梭机,将当下的收入传送到未来,或者将未来的收益预支给当下的借贷者。其二,它也可以扮演一张保险网,预防洪水、火灾或是疾病带来的灾害。通过
摘要: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颠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它强调先学后教,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翻转课堂打造专属学生自己的课堂,其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服务者和指导者,突显了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翻转课堂;创新与发展  翻转课堂是以全新的教學视角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与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突出的特点是对传统教学
摘要: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以往大有不同,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就有很好的体现。学生越来越来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想只等着老师来教,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成为了学习当中最大的乐趣。这时,如果老师还是以老套的教学方式去传授知识,那么就会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初中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  关键词:学生;中心;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
摘要:美国著名的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说:“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事实上,简单“陈列”数学游戏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融合“游戏精神”的课堂文化,能使数学以更“儿童”的方式呈现,创设一个能激活儿童身心投入、能自由“玩耍”的学习氛围,点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求胜”的学习“欲”,更多元地展现数学学科魅力,将学生天性中好胜的、探求的“游戏精神”引导到数学学习中来
摘 要:高中时期尤其是高三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不仅在课业要求上更为严格,学生的心理也受到影响而出现混沌,此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同时还应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想的意识、是否具备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会帮助学生消除疑难杂问,潜移默化地形成物理的深刻认识,从而逐步提高成绩,还能够在后续物理知识的深化探索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形成个人的满足感
摘 要:随着新改革的深入,对于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摒弃以住的教学陋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成绩。高中政治作为一门帮助高中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国情的重要课程,提升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有利于高中生提升自身政治思想,因此本文将对兴趣激发观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改革作出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激发;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摘要:新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潮流,许多的老师也都在积极的探索着新的授课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微课也就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地进入课堂,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给予了课堂更大的活力,更好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间接地促进了现代的教学发展。微课的出现,彻底的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文就对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简单
摘要: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尤其是时评类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关注、思考、评说现实生活,认知、探究现实问题,是培养高中生理性思维的有效路径。基于实际写作教学中理性思维培养的难度及学生学情考量,巧设思考支架优化写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理性思维;思考支架;议论文写作;时评类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6-06